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泠素衣真诚地说道。
家乡,素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词。
因为那是港湾,是归宿。
等她有能力,一定尽自己所能减轻众人的病痛,帮大家过上好日子。
当然除了李婶儿那般胡搅蛮缠的。
那种人帮她再多她都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有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万恶不赦。
“说得好!”
“重情重义,难怪白神医愿意收你为徒!”
“以后你就是咱们涟漪村的骄傲,有人敢欺负你们,你尽管说,咱们去教训那不长眼的东西!”
“对,算我一个!”
……
等看热闹的人离开,泠素衣心累地回了自己屋。
她前世被隔绝了太久,到现在都不喜欢人多的场面。
“商儿,娘亲给一个阿姨看病,所以回来晚了,你别省娘亲的气好吗?”泠素衣可怜巴巴地发挥着她的演技。
“以后你要跟娘亲一起做一个神医的,咱们不能不顾病人。”泠素衣继续发挥她的三寸不烂之舌。
“……”
楚商板着脸,看着泠素衣,根本不搭泠素衣的话茬。
也不知过了多久,泠素衣都说的口干舌燥了,楚商才淡淡地道,“娘亲,饿了吧,我做了面条,一起吃点。”
他其实看到娘亲回来的时候心就激动的不行了,但又怕娘亲跟自己说她要有自己的生活,以后不能跟他在一起。
心中一直忐忑着。
没想到,娘亲却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来。
幸福来得太快了。
他几乎要跳起来,却又怕娘亲说他不稳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看起来平淡些。
他自打懂事儿起就会做饭,其中最拿手的就数阳春面。
以前跟娘亲在一起,都是他做饭。
娘亲,只会哭。
现在的娘亲,真的很好,好的让他觉得这是场梦,如此不真实。
雪白的面条,油亮的汤汁,三两棵小青菜做点缀,里面再卧一个鸡蛋,简直美滋滋。
一碗面,暖了两个人的心。
接下来几天,日子有条不紊地过着。
泠素衣一心研究菜谱,楚商安心学毒术,方葛则整天在镇上找商铺。
所有人对即将开业的酒楼店都满怀期待。
期间,有几个头疼脑热的村民上门求医治。
泠素衣只能假模假样翻翻医书,从中找出个对症的药方,再让村民自行去买药。
她开的药方喝几次就见效,还不收诊费,村民就送些蔬菜、干蘑菇、菜干等自家有东西来表示谢意。
倒也解决了泠素衣整天不知道该吃啥的烦恼。
但这番作为让秦钟难安。
病人都跑去找泠素衣了,他的收入失去了保障,他如何不急?
憋了几天,他忍不住去了泠家一趟。
“泠家妹子,没想到你有幸让的白神医的点拨。”秦钟乐呵呵地说道。
可仔细看却发现他的眼底藏着一丝怨毒和嫉妒。
泠素衣客套地说道:“凑巧罢了,白神医人好,心善,看我学医有点天赋,所以点拨一二。”
这几天他没少听人说秦钟涨药价的事情。
这种见钱眼开的人不该当大夫。
因为一心钻在钱眼里,哪有心思钻研医术,救死扶伤?
“既是白神医出手,我就不多言了,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不当讲。”
秦钟不再兜圈子,说起了他过来的真正目的。
泠素衣才拜师几天,就能给人看诊,足见白神医的医书有多精妙。
他要是能拿到医术,加上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医术肯定会突飞猛进。
那时去镇上开个医馆也使得,这才是赚大钱的买卖!
“都知道是不情之请了,那还是不说的好。”
泠素衣一点不留情面。
秦钟的脸色变化了几番,本来已经到嘴边的话硬生生被憋回去,就跟…吃了屁一样。
泠素衣憋着笑:“秦叔,你要没事了就先回去吧,我们孤儿寡母的,也不好招待您,让别人看了去不妥。”
话中逐客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
本以为秦钟会麻溜走人,但她还是低估了他的厚脸皮和贪心程度。
“村里人都希望你交出白神医的医书,供众人研习,好造福一方百姓。”秦钟大气凛然地说道。
他要医术可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心怀天下。
泠素衣被逗笑,她是有让医者互相交流心得,切磋医术的想法。
但凡事都讲究有来有往,绝不是这样理所当然地索要别人的劳动成果。
而且一开口就要别人安身立命的本钱,哪儿来这么大的脸?
“你不愿意?”
秦钟蹙着眉头看着泠素衣。
那眼神仿佛是在看十恶不赦的罪人。
“我听说你行医靠的就是祖传的几张药方,咋没见你拿出来造福村民?反而是守着几张药方,大肆敛财呢?”
泠素衣的言辞有些凌厉。
因为对付这种人,温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秦钟黑着脸说道:“我把药方给别人,我拿什么吃饭?”
“那你这意思就是我不用吃饭呗?”
泠素衣反问。
秦钟一时语塞,好一会儿才想好说辞:“白神医的医书内容丰富,你一介女子学个皮毛就够吃够喝了,可你藏着掖着,根本对不起白神医心忧天下的胸襟!”
“对不对得起是我跟我师父的事儿,不劳外人操心,或者你也拜我师父为师,承其衣钵,再来教训我。”
泠素衣油盐不进的模样让秦钟恼火。
他暗中打听了几天,可根本没人知道白景天的去向。
泠素衣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敢这么挑衅他。
秦钟拂袖而去,泠素衣撑着下巴,苦恼地说道:“早知道就不瞎掰扯什么医书了。”
怀璧其罪,只怕往后找麻烦的不会少。
再万一传到白家人耳朵里,就更尴尬了,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
突然,蒋大娘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
她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泠家妹子,求你救救我儿媳,稳婆说她是横胎,再拖就没救了!”
古代没有剖腹产,生孩子真的是在鬼门关打转,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
据记载,古代婴儿存活率极低,十中仅有六七能顺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