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太后知道儿子的英雄事迹,本来是欢喜的,还宽慰王妃和小郡主,说定为端阳王说话。可是,皇帝这样对待忠心于国家的弟弟,太后气得发病。
可即便在太后病床前,皇帝也不改口,只说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固,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还让太后不要干政。
不过,他到也没有把王妃和小郡主怎么样。
王爷起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王妃和小郡主,还是宫里经常派人来看望的,他为了大业,把妻子女儿瞒得死死的。
但是,王妃和小郡主倒也没有太委屈,他们明白王爷的苦心,为了大业。而且,虽然她们被抛下了,太后还心疼她们,皇帝也时有赏赐,还算优待。
其实,皇帝也怕,他不敢真的伤了王爷的家眷,毕竟,那个弟弟如今是连胡人都不怕的,十分凶悍!汉人竟然能打败胡人,这让皇帝很惊讶,不可思议。
他不知道的是,胡人自从占领了汉人原先的土地,也觉得安居乐业的日子很稳固,不用像过去餐风露宿,四处放牧,居无定所。
而且,他们也爱上了汉人的绸缎、瓷器、华服、美食,以及亭台楼阁。当然,还有柔情美貌的汉家女。
有些贵族开始像原先的汉人贵族一样醉生梦死,舞女纤细的腰肢,歌女婉转的吟唱,还有那些精细贵重的奢侈之物,这些都是从前没有见过,甚至梦都梦不到的,真真能让人迷醉,跟汉人的酒一样,让人迷醉。
于是,他们失去了斗志,只想要更多的享乐时光。当这些胡人勇士拥有了大量的美妾和财产,就开始惜命,有了牵挂,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拼死一战!
而且,他们本是游牧民族出身,土地意识没有那么强。有时候战败了,只要来得及带上家眷、财产和美人,他们就逃之夭夭,到别的地方去生活,才没必要非得收复失地。
所以,端阳王开始的战役很顺利。
不过,他毕竟可用之人不多,粮饷有限。当战线拉长,就显出劣势。度支部的崔沐也来信说,他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是难以支撑了,副主管徐娘子已经累到躺下不干了,直言就是杀了她,也筹不出钱粮了。
军师建议端阳王战事稍缓,开始休养生息。他们已经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关隘,易守难攻。可以以此为屏障,守护关隘后的三个郡的土地了。
北方战乱多年,民不聊生,很多地方是十室九空,地广人稀,良田都荒废了。于是,王爷给来投奔的民众,还有暂时歇下的军士们都分了田地,开荒种田。
而且自打王爷北伐,那些跟随他的将士、谋臣们的家眷也纷纷来投,还有好些义士也来投奔效力。
不打仗了,肖宁觉得终于可以活了!
这度支部副管事真不是人干的!主要是顶头上司兼职太多,总是跑得不见踪影,她作为实际的负责人,突然接手这么个摊子,力不从心。虽然有王爷派来的人鼎力相助,但也是忙得人想哭。
就连徐夫人都为了给女儿分忧,忙里忙外,南边的铺子又重新开起来,管事伙计不断往来江南江北,把南边儿的东西卖来北方,北方的东西再卖到南边儿。
到后来,已经分不清公私财产,王爷那边战事吃紧,钱粮告急,想到大哥和侄子也在前线,肖宁就把徐家铺子赚的钱,也贴给了前方。已经上了这贼船,万一王爷败了,她家都没有好下场。
钱财贴了就贴了吧,身外之物,主要是焦虑和劳累让人吃不消,虽然收复河山是件好事,可是也得量力而行。
王爷宣布休战的时候,肖宁可是狠狠睡了三天,爬起来就写了辞呈。
崔管事苦苦挽留,肖宁就卧床不起,一副要去死的模样,她气若游丝地跟崔管事说,“王爷身边如今精英云集,那么多好男儿不用,干嘛要用我呢!我一个女子当恪守本分,温良贤淑实在做不来男子的事情!况且,战乱时,我临危受命,人们尚且不说什么。如今安定了,大家难免奇怪,怎么度支部还有个女人!成何体统!我让出位置,王爷也好安顿来投奔的义士!”
知道这小娘子也确实殚精竭虑,崔管事也不好勉强,就去亲自见了王爷。
王爷一听,就笑了,“莫不是怕不能服众?这好办,徐家前前后后,贴了好些家产助我大业,本王都晓得,记在心里。你传我话,说我认徐娘子做个义女,以后她便是郡主娘娘。看谁还敢不服!”
等崔主管回来报喜,肖宁差点一口老血喷出,什么“郡主娘娘”,这是拿句空话来哄她继续卖命呢!再大的尊荣,也得有命享受啊!
“小女福薄,怕当不起这郡主娘娘的名头。崔大人,您看……”肖宁虽然知道求他无用,还是不死心地想推了度支部的副主管活计。
哪里知道,崔主管却带来另一个好消息,“还要恭喜娘子,鄙人被王爷任命去司律部任主管,负责刑律。这度支部主管职务,就是娘子的了。娘子升迁了!”
肖宁听着,活像是“娘子升天了!”
祸不单行!
看着女儿一副如丧考妣的深情,徐夫人就笑了,“这是王爷的器重,如今家人马上团圆,你和你哥哥都升迁了。是好事!再说,做得来就做,做不来还可以辞了。”
也只能这样了,王爷如今在收复的北方三郡就如同土皇帝一样,说的话就如同圣旨,也只能先应承了。
安定下来后,王爷住进了一家曾经的贵族府邸改的王府,召见了各部大人。
徐家兄妹都在其中,说起来,妹妹徐娘子是度支部主管,而兄长徐大郎却是军部副主管,有人就觉得不像样,提出来,“这兄妹颠倒不合适吧?况且要说功劳,徐副主管出生入死,多次立下大功,咱们都看在眼里,那是服气的。可这徐娘子在后方,也没什么凶险,是不是升迁太快了?”
肖宁立刻点头,终于有个知音了,她欣喜赞同,“这位大人说的是,这么多义士共襄义举,凭什么我家出了两个官员。不如我还是回家吧。”
徐大郎却不高兴了,“能打仗的多了,我也不算最厉害的。可咱们当中,能赚钱的有多少?从前在南方,实际管生意的,养家糊口,其实是我妹子。”
崔主管笑眯眯不吭气,他心里有数。
王爷说话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且不说当初郡主变卖家产,带十万两白银来投。就说这一年来,大军花费数十万两白银,更有粮草无数,都是从度支部调来。便是现在安定了,将士们也分了田地耕种,可是如今百废待兴,用钱处还多着呢,若郡主不做,你们谁来做?”
大家低头不吭气,度支部如今可不是个好活计,人人都伸手跟度支部要钱,那边的主事们急得要上房。
肖宁赶紧解释,“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崔主管当时管得好,底下人尽心竭力。我其实没做什么。”
“不必如此谦虚。”崔主管说,“我才是没做什么,当时身兼数职,度支部实际上就是郡主管的。如今郡主娘娘在北方已经有了善财童女的美誉了。一般人比不起。”
什么善财童女,是散财童女吧,把家里的钱都贴出去了!
肖宁到底没把差事推出去,但是她也厚着脸皮跟王爷私下说了,摊子大了,她是力不从心,以后她只管坐镇,事情就推给底下人去做。
她那新任义父——端阳王竟然首肯了,“主管就是坐镇,不需亲力亲为。”
于是肖宁就光明正大偷懒,本来她以为,如果她不好好干活儿,王爷迟早罢免了她。谁知道,她忽略了古代人的忠心,两个王爷信得过的人做着副主管,任劳任怨,把活儿都干了。
虽然战事结束,不用再往公家贴钱了,肖宁还是自觉地把徐家各大商铺七成的红利,按期送到王爷手里,进了王爷私库,美其名曰,女儿给义父的孝敬。
王爷也就自然地笑纳了。
有时候,肖宁觉得自己是买了个郡主娘娘的身份做。
她有时候无聊了就想,其实,钱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与其因为赚钱太多被人骂为富不仁,不如在适当机会花出去。不管怎样,她成了王爷的义女,徐家的铺子再没人敢挑衅了,管事们到哪里做生意,只要拿着郡主娘娘的名帖,那就是通行证。
这算不算官商勾结?肖宁问母亲,徐夫人燃起了新制的香,慢条斯理地说,“反正红利大多数是王爷的,你担心什么?你已经多次说过,不许管事伙计们仗势欺人,够小心谨慎了。旁人要是你,早就横着走了。”
“娘亲,横着走的,是螃蟹。”
……
十年后,王爷经过了多次征战,收复了北方大多数的失地。一是因为胡人沉迷享受,渐渐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他们还陷入了很多统治者都会犯下的错误——内斗。
二是因为北方人民有了救星,纷纷倒戈,内外呼应,有时候去攻城,人民从里面就开了城门,大军不费吹灰之力。
人心所向,王爷成了北方的汉人心中最高的统治者,甚至对于那些等着救苦救难的人来说,简直像天神一样的存在。
很多人劝王爷自立为帝,但是他都没有理会。
然后他没有野心,不等于别人放心他。一天,南边儿来了使臣,宣读了久违的圣旨,要王爷返回圣京述职。
所谓述职,只怕就是控制,回去,等待的可能是囚禁!
不管是欺君之罪,还是功高震主,都让他没有好结果。那位畏战的帝王,苦心经营多年仁君形象,被近乎神话的英雄王爷给比下去了。
北方越来越安定了,南边儿好些人都渡江而来,寻找亲人,寻找生计。尤其是在南边过得不好的,或者被豪强剥夺了土地的,就首先会想到,北上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北边越来越好,皇帝慢慢觉得,这已经放弃的地方,也是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