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影视编辑器> 第三十一章 新生活

第三十一章 新生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杭州的新家,那套可以远眺西湖轮廓的大平层里,苏宁和父母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好几天。
    他们穿梭于杭州各大商场和家居市场,一点点将这个空旷冰冷的空间填充出家的温度。
    如今的王秀英早就忘记了儿子的大手大脚,反而是兴致勃勃地挑选着窗帘布艺、床品餐具,精打细算着性价比。
    虽然儿子一再表示不必省钱,但她还是乐在其中,可能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快乐。
    苏大强则负责体力活,安装一些小家具、调试电器,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
    苏宁则把握整体风格,尽量确保舒适和美观。
    看着原本样板间似的房子,逐渐变得充满生活气息,冰箱里塞满了食物,阳台上晾晒着衣物。
    苏大强和王秀英心中那份因儿子“败家”而产生的肉疼感,也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家”的归属感所取代。
    这里,真的成了他们在杭州的一个落脚点,一个新的港湾。
    一切安排妥当,生活步入正轨后,苏宁这才驾车前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办理正式的复学报到手续。
    再次踏入这座知名学府,苏宁的心情平静而复杂。
    学校的老师和管理人员显然已经了解过他的特殊情况,看到他确实恢复良好、精神饱满地前来报到,都表示欢迎和欣慰。
    复学的手续办理得很顺利。
    学籍得以保留,但因为缺席了整个大一学年的课程和考试,他无法直接升入大二。
    根据规定,他需要作为大一新生,从第一学期的课程开始重新读起。
    对于这个结果,苏宁坦然接受。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与之相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状态。
    不过因为去年已经经历过大学军训了,所以苏宁这一次便是被免除了。
    重读大一,对他而言并非惩罚,而是一个夯实基础、重新适应大学生活的宝贵机会。
    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学习,一边从容地处理《按摩师》后续事宜以及思考未来的规划。
    而在杭州这边陪伴了儿子近半个月后,苏大强和王秀英的思乡之情渐浓。
    老家的海鲜摊虽然托了亲戚暂时照看,但终究还是放心不下。
    杭州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的老家,安土重迁的老两口还是更喜欢青岛。
    而且,他们也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学业,他们不能一直留在身边。
    临行前夜,王秀英做了一桌子儿子爱吃的菜,反复叮嘱:“苏宁,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按时吃饭,别熬夜学习,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虽然她知道苏宁如今是个富豪,但是絮絮叨叨,全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苏大强则话不多,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遇事沉稳点,别冲动。”
    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骄傲。
    第二天,苏宁开车将父母送到杭州东站。
    看着父母通过安检,不断回头挥手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苏宁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涩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前行的动力。
    送别父母,苏宁的生活正式进入了新的轨道。
    他就像一个重新读档的玩家,带着满级的经验和技能,却心甘情愿地从新手村开始,体验着曾经错过的平凡而珍贵的校园生活。
    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图书馆里,他埋头阅读。
    世界的纷扰和娱乐圈的浮华仿佛被暂时隔绝在了校园之外。
    此刻,他只是浙大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大一新生苏宁。
    他的未来,既有眼前的书山学海,也有远方未曾停歇的精彩故事,正等待着他去书写。
    浙大紫金港校区。
    正式开学一周后,苏宁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然而,他并未像其他新生一样完全融入宿舍集体生活。
    那个位于西湖畔的大平层,无论从舒适度,隐私性还是便于处理自身事务的角度考虑,都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但这需要获得学校的正式批准。
    于是,在一个下午,苏宁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学院辅导员办公室。
    辅导员是位姓李的年轻女老师,对苏宁这个“特殊”的新生早有耳闻.......
    高分考入,因重大事故休学一年,如今返校重读。
    “李老师,您好。我想申请校外住宿。”苏宁语气平和,将一份申请书和辅助材料递了过去。
    李老师接过材料,有些惊讶:“校外住宿?大一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哦。是和室友相处有什么问题吗?”
    她首先想到的是常见的人际关系矛盾。
    “不是的,李老师。”苏宁微笑着摇头,态度诚恳,“室友们都很好。主要是因为我的个人情况比较特殊。”
    他指了指材料中的一份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和心理评估报告:“我去年遭遇车祸后,虽然身体基本康复,但医生建议最好能有一个更安静,更利于休养的环境,避免过度嘈杂和集体生活可能带来的潜在压力,有助于神经系统
    的彻底恢复和记忆功能的稳定。
    他又补充了另外几份材料:“这是我在学校附近住所的房产证明复印件,地址就在这里,离学校很近,很方便。这是我的紧急联系人和担保人信息。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的个人承诺书,保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绝不因校外住
    宿而迟到、早退、缺勤,确保学业不受任何影响,并愿意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一切责任。
    李老师仔细翻阅着这些材料,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理解和慎重。
    医院的证明很有说服力,提供的住址确实很近,担保人也看起来相当可靠。
    最关键的是,苏宁表现出来的成熟、条理和责任感,完全是有理有据。
    她沉吟了片刻。
    校规是死的,但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特殊处理。
    让一个还需要持续康复的学生强行住在嘈杂的宿舍,万一出点问题,责任更大。
    相反,如果他能保证学业,住在校外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里,或许更有利于他的恢复和学习。
    “嗯,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李老师最终点了点头,在申请书上签下了“情况特殊,建议批准”,并盖上了章,“我会把你的申请和这些材料提交给学工部审批。问题应该不大。不过苏宁,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承诺,保证学
    业,注意安全,定期和我保持沟通。”
    “一定!谢谢李老师!”苏宁郑重地接过批好的申请,向老师道谢。
    离开办公室,苏宁松了口气。
    这个合理的理由和充分的准备,顺利为他争取到了校外居住的自由空间。
    这意味着,他可以在大学校园生活和个人事业之间,找到一个更灵活、更高效的平衡点。
    他既能够享受校园的学习氛围和同龄人的交往,又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处理自己另一面事务的私密空间。
    只是苏宁的这张脸,对于原本的同学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很快一年前的那些老同学都是惊讶了起来,毕竟他们都快要把苏宁这个人给忘了。
    “哎,你看,那不是苏宁吗?”
    “真的是他!他回来了?”
    “好像听说休学了一年,现在重读大一了………………”
    “可惜了,当年他高考分数挺高的……………”
    “感觉他变了好多,具体哪变了说不上来......”
    课间休息时,有几个以前还算熟悉的同学过来打招呼,语气中带着关心和些许不自然:“苏宁,你没事了吧?身体都好了?”
    “回来了就好,课程跟得上吗?有问题可以问我们。”
    苏宁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但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微妙的隔阂。
    一年的空白期,足以让原本的同伴走上不同的轨迹。
    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朋友圈子,谈论着苏宁不了解的实习机会、项目竞赛和校园八卦。
    苏宁对此很坦然。
    他礼貌地回应着大家的关心,但并没有刻意去融入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圈子。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节奏和道路已经和他们不一样了。
    他更像是这个校园里的一个“观察者”和“体验者”,一边汲取着知识,一边经营着自己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有时在图书馆遇到,原来的同学看到苏宁不是在啃大一基础教材,而是在看《电影视听语言》、《导演的摄影课》甚至英文原版的《制片管理》时,眼中的好奇会更甚。
    这个“学弟”苏宁,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看不透的迷雾。
    他既享受着简单纯粹的校园生活,又仿佛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冷静的距离,独自运行着一套不为人知的复杂程序。
    而这种低调而神秘的特质,反而让他在校园里,拥有了另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范琳的剧组戏份一杀青,她连青岛都没回,直接拖着行李箱飞到了杭州。
    几个月的分离,加上之前对苏宁“瞎胡闹”拍电影的些许担忧,让她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思念和一丝亟待验证的牵挂。
    飞机落地,范琳的第一条信息就发给了苏宁:“苏宁,我到杭州了!”
    后面跟着一个俏皮的表情。
    几乎是秒回:“位置发我,在校门口等你。”
    当范琳打车赶到浙大紫金港校区气势恢宏的南大门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站在人群中也格外显眼的身影。
    苏宁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休闲裤,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看去就像一名最普通的邻校学长,却又比记忆中多了几分沉静和难以言喻的气场。
    三四个月不见,两人目光相接的瞬间,仿佛有细微的电流划过空气。
    范琳放下行李箱,快走几步,几乎是扑进了苏宁张开的怀抱里。
    熟悉的清新气息包裹而来,带着杭州夏日末尾的温热。
    “想我没?”范琳把头埋在他胸口,声音闷闷的,带着撒娇的意味。
    “想了。”苏宁收紧手臂,回答得简单却笃定,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
    短暂的温存后,苏宁很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箱:“走,带你逛逛我们学校。”
    “好!我也看看重点学府是什么样。”
    苏宁真的像个尽职的导游,带着范琳漫步在浙大广阔的校园里。
    穿过栽满梧桐的林荫大道,路过波光粼粼的启真湖,经过充满现代感的图书馆和充满学术气息的教学楼群。
    “那边是月牙楼,设计很特别......”
    “这是我们计算机系的教学楼,有点旧,但里面实验室设备还行......”
    “看,那个就是食堂之一,号称亚洲第二大......”
    范琳戴着帽子和口罩,但露出的眼睛一直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
    她挽着苏宁的胳膊,听着他介绍校园里的一切,感受着这与横店和北京截然不同的氛围。
    青春、书卷气、自由而蓬勃。
    “真好......”她忍不住感叹,“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简单又充实。”
    她的事业起步早,很早就离开了校园,这种纯粹的大学环境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遥远。
    逛到饭点,苏宁拉着她体验了一把“浙大食堂文化”。
    选择困难症最终点了好几个窗口的招牌菜: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高校食堂“神菜”。
    两人端着餐盘找了个角落坐下。
    范琳尝了一口醋鱼,眼睛一亮:“嗯!味道居然不错!比我们剧组盒饭强多了!”
    苏宁笑着给她夹了块肉:“那就多吃点。我们食堂性价比无敌。
    看着周围来来往往,讨论着功课和社团活动的年轻面孔,吃着便宜又大份的饭菜,范琳感觉一种久违的轻松和烟火气包裹了自己。
    她偷偷看着对面认真吃饭的苏宁,忽然觉得,能这样安静地分享他此刻的生活,比什么都好。
    吃完饭,苏宁没有送范琳去酒店,而是直接打车回到了那个位于西湖边的大平层。
    当电梯直达顶层,房门打开,宽敞奢华、视野极佳的客厅映入眼帘时,范琳惊讶地捂住了嘴:“这......这是?”
    “我在杭州买的房子。以后你来,就住这里。”苏宁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他拉着范琳参观每一个房间,介绍着房子的格局和窗外的风景。
    范琳从最初的震惊,慢慢转变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终于真切地感受到,苏宁所说的“炒股赚了钱”和“拍电影”,绝非她最初想象的小打小闹。
    这种手笔和实力,已经远超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范畴。
    参观完毕,两人坐在面朝西湖的落地窗前。
    午后的阳光透过白纱帘变得柔和,空气中弥漫着宁静安逸的气息。
    之前的轻松玩笑渐渐沉淀下来。
    范琳靠在苏宁肩上,终于问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拍电影辛苦吗?一切都还顺利吗?我之前还担心你。”
    苏宁轻轻揽着她,将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平稳:“嗯,挺辛苦的,在曼谷的时候又热又累,压力也大。不过很值得。片子剪出来了,孔导看了,说很好。”
    他省略了其中的惊险和艰难,只轻描淡写地分享了成果和认可。
    然后,他话锋一转,问起范琳这几个月拍戏的趣事和辛苦。
    范琳也打开了话匣子,说着剧组的八卦,抱怨某个演员难搞,分享扮演新角色的挑战,还有对他深深的思念。
    窗外湖山如画,室内时光静好。
    分离数月的陌生感和之前那丝微妙的疑虑,在这坦诚的交流和温暖的依偎中悄然消融。
    他们不再只是分享快乐,也开始分担彼此的压力和疲惫,分享对未来的规划和隐约的担忧。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隔着屏幕互诉思念的恋人,而是在真实的空间里,感受着对方的呼吸和心跳,分享着彼此世界里最真实的部分。
    巨大的落地窗仿佛将世界的纷扰隔开,只留下这一方安静、私密、充满安全感的天地,容纳着两颗逐渐靠得更近的心。
    当然,两人之间的隔阂也是暂时被压下,此刻只想把对方融入到自己体内。
    “苏宁,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没想那么多!先完成学业再说。”
    “其实你放弃演绎事业挺可惜的,很多人想红还没有这个命,你应该趁热打铁多接几部戏。”
    “想接戏就要签约影视公司或者经纪公司,我可不想受制于人。”
    “所以你就开了一个叫光怪陆离的皮包公司?”
    “嘿嘿,要不要改换门庭加入我的光怪陆离?”
    “哼!我才不傻!现在的公司给我的资源挺好。”
    ......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女配一心求死,反被疯批强制 有你无我 西游:人在天庭御马监,爆肝变强 每日一卦,从坊市散修到长生仙尊 沪上大小姐下乡,闪婚糙汉被宠哭 千灯引昼 快穿:恶名昭著的她总招人觊觎 诈尸后,她成了大理寺卿的掌中娇 旧域怪诞 资本家大小姐家属院带崽,京少天天哄 建国初期,回国发展超科技 副作用能转移?我狂练邪功! 断亲后,资本家大小姐带娃寻夫 公考捡漏:从女友抛弃到权利巅峰 火影之科学忍法从蝙蝠雷达开始 诡秘:开局假扮纯白天使 虚空冒险家 速通武林,拳镇诸天! 快穿:气哭!男主又又又崩剧情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