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阿雅受到阿作的笑容感染,微微勾起嘴角,但眼前马上朦胧一片。
“既然是朋友,相信对方有什么不好呢?”
毫不怀疑朋友,不是很好吗?
“你真是好人呢。”阿作突然说。
阿雅摇摇头。“我认为相信朋友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所以才棒啊,如果不能庆贺理所当然的好事,生日蛋糕就没卖出去的道里了。”
这时楼梯传来脚步声
“我告诉你一件好消息。”阿作朝阿雅探出身子,轻声在她的耳边低语。“店长和阿雨先生都只是小朋友而已,他们喜欢纯粹善良的好人。如果像你这样自然而然就是个好人,接下来的事情一定会很顺利。”
但阿雅仍然不明白如何让事情顺利。小星是幽灵,而幽灵受到遗愿束缚着,且当遗愿实现或放弃时幽灵就会消失,可是阿雅希望和小星一直在一起。
到底该怎么做,我才是“好人”呢?
阿雅摸索不出答案的轮廓。
阿雨走下楼梯,一只手拿着一本书。那是阿雅十分熟悉的书。
他将视线投向阿作。“两位正在谈话吗?”
“是啊,讲关于阿雨先生和店长的悄悄话。”
“真可怕,我暂时到二楼避难比较好。”
“请放心,悄悄话告一段落了。”阿作起身离席,标准地向阿雨先生行一礼。“我整理一下收据。请阿雨先生向店长传达我理应加薪的完美表现。”
“我不说.那家伙也心里有数。”
阿作踏着步伐离去后,阿雨在阿雅身边站定。
“你读过书了吗?”他伸出左手,递出封面印着傍晚天空的书。
“是的,我和小星读过了。”
“感想如何?”
突然被问到感想,阿雅不知如何回答。
“我觉得是不错的故事,毕竟有好好圆满地收场。”
“是啊,最后确实描绘出美好的结局。还有其他想法吗?”
阿雅“嗯……”地发出沉吟。
“小星说这是很棒的恋爱故事。”
阿雨先生摇摇头。“我想问你的感想。”
阿雅微微垂下视线。“虽然很像,但我认为这不是恋爱故事,这本书在描写恋爱以外的情感。”
“那是怎样的感情?”
阿雅无法好好回答出自己的想法。她以前就不擅长读后心得。因为她完全不想将读完一本书的感想整理成短短三言两语。
阿雨先生将书放在桌上。
“再点一杯红茶吧。请喝着温热的饮料,重新细读这本书,这是你的下一幕。”
阿雅望着那本书。
书的封面印着大片傍晚时分的天空。这不是火红的夕照,而是颜色缓缓晕染渗透的蓝色封面——阿雅最初这么猜想封面的样貌,但事实上稍有不同。
傍晚天空的确占据版面的大牛部分,但下方依稀可见一所学校。阿雅辨别得出木造校舍和操场,学校其中一扇窗户亮着灯,里头映出小小人影。
阿雅现在终于了解封面的含意。
她翻开书。
这本书翻译自国外的儿童小说。汉字全注假名,但常出现对小孩而言偏难的用语。
作品舞台设置在二十年前欧洲某个小角落的村镇,而故事发生在镇上唯一的小学中。小说是第一人称主角叙事,作为叙事者的“我”是个平凡小学生,不太擅长运动,成绩稍微比别人好,但两者都没优秀到值得一提。
我在镇上小学过着平凡日子,某天突然出现一位转学生。转学生是非常开朗的少女,但她对运动和读书都一窍不通。
不过她比谁都会弹琴。
我在傍晚时分听见乐声,而走廊四周都罩上一层薄暗面纱。
音乐教室流泻出旋律:宛如欢唱般轻快在我身边游走行进。
我站在原地,无法迈进。因为一走动老旧木建筑的走廊就会吱嘎作响,我不想让煞风景的声响妨碍旋律的嘉年华。
(第十四页)
我从那天开始对她产生兴趣。我们常常在音乐教室见面,关系愈来愈亲密。一旦交谈过,就会发现她其实很聪明:想法奔放自由,意见充满机智,观点非常具独创性。不过因为家庭因素,她在世界各地来去匆忙,对部分常识欠缺认识。
某一天,“我”听到同学说她的坏话。那些都是不经大脑,各国小学生都会轻率脱口的坏话,但“我”深感难过。
“我”决定和音乐老师谈谈看。
“我”希望让老师听听她的钢琴演奏。
因为如果要向同学传达她的魅力,先拢络老师比较有效率。
她弹奏出来的旋律不同凡响。
温暖明快的乐音,宛如在玻璃杯中跳跃反射的光。
老师闭着双眼,我期待他脸上出现微笑的那刻。
但老师的嘴角始终像一条左右拉紧的线,完全不曾松开。
最后的音节消溶在空气中,演奏结束了。
她露出笑容。
“你完全没打好基础。”
老师压抑地说。
“但是天造之材。”
(第三十六页)
那天起,少女在老师的指导下没日没夜地练琴。起初“我”觉得是件好事,但随着时间流逝,“我”的心中怀抱着疑问,那是近似于嫉妒的情感。
对“我”而言,她被老师夺走了。
少女的弹琴技巧似乎逐渐进步——不,绝对进步了。我这么想着。
她的旋律和唱片中演奏家的曲子相比也毫不逊色。我完全听不出两者差异。这是一件好事,她果然是一个天才,老师也是优秀的指导者。
但想想看,世上多少小孩因为唱片中的古典乐而感动?大家的感想都是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当下,一度令我雀跃不已的旋律已从她的琴声中消失无踪。她奔放自由的乐音,如今失去原本色彩,虽然音准精确,但死板呆调。
(第四十九页)
一放学,少女总是马上直奔音乐教室。
教室中每每传出老师的怒鸣,而“我”已经无法伸手打开那扇门。
某日,“我”出声叫住一如往常准备前往音乐教室的少女。
“我说啊,偶尔请假休息一下如何?”
我提出建议时,内心异常紧张。
不知何时,和她面对面说话这件事让我倍感压力。
“我们像以前一样,天南地北地聊聊天吧?”
她哗啦哗啦地翻阅手上一叠纸,然后摇摇头。
“不好意思,我不能和班上的人讲太多话。”
(第五十四页)
那一叠纸是老师写给她的“注意事项”。
最初仅写关于音乐的事,但到后面,开始严格规范说话方式、日常生活习惯、不应太热衷于其他兴趣等事物。
最后一页,则写着这样的话。
你是天造之材,但不是天才。
想要成为天才,须舍弃其他事物。
(第五十五页)
少女离开“我”,两人的日常人生延伸向不同的道路。
日子过去,她愈来愈没精神,脸色愈来愈糟,但“我”一筹莫展。
某天,少女终于在学校倒下,“我”带少女到保健室。
我告诉她。
“你太勉强自己了。”
她摇摇头。
“我被大家认同的话,就能让你开心吧?”
啊,我终于察觉到眼下误入歧途的局面。
(第六十页)
“接下来怎么了?”阿波出声。
一如以往的速霸陆车内却少了阿雨的身影。取而代之是在后座环臂抱胸的幽灵少女。
“很普通地圆满收场了。”
“怎么圆满收场?”
“全靠少年主角努力的成果:他和老师对话,知晓老师的过去——就是那种司空见惯的『过去以钢琴家为目标却遭遇挫折』的设定。”
他们开始谈论傍晚天空封面的书的原因非常单纯,因为能让小星开口的话题就只有这个,她对自己的目的一概闭口不谈。
阿波看着映在后照镜中的她。她看向阿波,并在镜中耸耸肩。
“还记得封面吗?”
“当然,我可是在只有这个线索的情况下找那本书啊。”
傍晚天空的书封是整片逐渐变暗的苍穹。
“那个封面就是故事高潮的场景。少年从少女那边偷出老师的注意事项,她虽然知道少年就是犯人,但不供出他,因此被生气的老师关进音乐教室作为惩罚。”
“直到傍晚,对吧?”
“嗯,那段期间,少年成功说服老师。然后在天色昏暗的操场上,和老师一起一张一张地烧掉记载注意事项的纸张。少女远远地从音乐教室望着燃烧起来的纸张,像以前一样用钢琴演奏出自由的旋律。”
嗯,还算是恰当的收尾,阿波在心中颔首。
“少年怎么说服老师的?”
“我记不太清楚了,很重要吗?”
“视那一幕的写法而定,故事给人的说服力也会大不相同。”
描写小孩说服大人的场景非常困难。其实每个说服场景都很难写,毕竟书中人物不会随便改变想法。此时,小星吐出一口气。不需呼吸的幽灵也会叹气,这是改不掉的生前习惯。
“那种事怎样都好。这是少年和少女的故事,大人只要乖乖被主角说服就好。”
“操之过急的小说无法成为名作。”
“比起强迫读满满说教内容的连篇废话好得多了。”
阿波笑了。“你挺适合当编辑的。”
“你难道不适合吗?”
“谁知道。如果适合的话,我就不会当什么咖啡店的店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