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6章副处·新岗位(第1/2页)
选拔副处级干部的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局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各种明里暗里的活动多了起来,但陈锋除了按要求提交了那份厚厚的《关于调车作业信号联动优化方案的报告》外,再没有任何多余动作。
他照常下段检查,照常主持科务,只是往李副处长办公室跑的次数稍微多了些,主要是汇报方案细节,听取指导。
李副处长对方案很满意,亲自帮着修改了几处措辞,让报告更显分量。“沉住气,”他叮嘱陈锋,“现在比的是耐心和定力。”
考察程序繁琐而严密。组织处的同志下来找了处里、科里不少人谈话,了解陈锋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群众基础。
周大河拍着胸脯打包票,孙伟拿着技术数据据理力争,连王娟都鼓起勇气说了不少好话。
陈锋自己也被叫去谈了两次话,问的都是关于安全生产、技术革新和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他回答得谨慎务实,重点突出安全和效率。
期间,设备处吴副处长和运输处那位老科长也确实活动频繁,但似乎收效不大。吴副处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口号听起来空洞,缺乏具体案例支撑;老科长资历虽老,但近几年业绩平平,缺乏亮点。
八月下旬,局党委会研究决定的结果终于下来了:任命安监处监察科科长陈锋同志为设备处副处长。
任命公示贴在局办公大楼一楼公告栏那天,引起了不小轰动。
二十八岁的副处长,在当时的铁路局算是相当年轻了。有人羡慕,有人惊讶,也有人私下嘀咕。
陈锋是自己看到公示的。下午他从基层段里回来,走进大楼,习惯性地瞥了一眼公告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新的职务。
他脚步顿了顿,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他没有停留,径直上楼回到监察科。
科里已经得到了消息,周大河咧着大嘴,想说什么又憋住了,最后重重拍了拍陈锋的肩膀:“科长…不,陈处!牛逼!”孙伟推着眼镜,笑得腼腆但开心。王娟赶紧拿起暖壶给他倒水,手有点抖。
“行了,都该干嘛干嘛。”陈锋摆摆手,“任命还没正式下文,我还是科长。老周,下周去丰台段的检查方案弄好了没?”
他刻意保持着平静,不想让手下人觉得他得意忘形。
正式调令是三天后下来的。李副处长亲自送陈锋去设备处报到。
设备处的处长姓郑,是个头发花白、面色和善的老同志,说话慢条斯理。他热情地接待了李副处长和陈锋。
“老李,你可给我们处送来了个干将啊!”郑处长笑着对李副处长说,然后转向陈锋,“陈锋同志,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你在安监处是员猛将,年轻有为!以后设备处这块工作,你要多挑担子。”
陈锋态度谦逊:“郑处长,我是新兵,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不熟悉,以后请您和处里老同志们多指点帮助。”
【年轻人,姿态放得挺低…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沉得下心…】郑处长的心声透着观察。
李副处长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了。
郑处长亲自带着陈锋在处里各个科室转了一圈,介绍了各位副处长和科室负责人。
陈锋明显感觉到各种目光——好奇的、审视的、甚至带点敌意的。尤其是在介绍到吴副处长时,对方脸上挤出的笑容十分勉强,眼神里的阴霾几乎不加掩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6章副处·新岗位(第2/2页)
【妈的,爬得倒快!小子,设备处的水可深,看你扑腾几天!】吴副处长的心声充满了怨毒。
设备处的办公环境比安监处好些,但气氛似乎更复杂。处里老同志多,关系盘根错节,业务上涉及全局的设备采购、管理、维修,油水足,是非也多。
郑处长给陈锋分了工,主要负责全局固定设备的更新改造计划审核和项目实施监督,算是抓住了设备处的核心业务之一,但也是个容易得罪人的活。
下午,陈锋在自己新的副处长办公室整理东西。办公室不大,但带窗户,比原来科长的桌子宽敞不少。他刚把带来的几本书摆好,门被敲响了。
进来的是设备处计划科的老科长,姓钱,五十多岁,戴着深度眼镜,手里拿着一摞文件。
“陈处长,打扰您了。这几份是明年各段报上来的设备更新计划初稿,郑处长让先送您这儿看看,熟悉一下情况。”钱科长语气恭敬,但眼神里带着试探。
陈锋接过文件,厚厚一沓:“好,钱科长,放这儿吧,我尽快看。”
“不急不急,您先熟悉环境。”钱科长笑着,却没马上走,而是压低声音说,“陈处长,咱们处里情况有点特殊,有些计划啊,是多年延续下来的,涉及面广,动起来要慎重…”
陈锋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来打招呼、划圈子了。他点点头,语气平淡:“嗯,了解。我看材料主要是学习,具体工作还得按处里统一部署来。”
钱科长见他没接茬,又说了两句闲话,便告辞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别烧到老子头上…得先探探路…】钱科长的心声透着谨慎和算计。
陈锋拿起最上面一份计划,是关于某个编组站老旧信号机更新换代的。
他粗略一翻,就看到几个眼熟的设备型号和供应商名字,其中就有那个新兴机械厂。
他放下计划,走到窗前。设备处,这里将是新的战场。权力大了,责任也更重,关键是周围的环境更加复杂。
安监处更多是执行规章,相对超脱;而设备处直接涉及利益分配,每一步都可能踩雷。
但他没有退缩。这一步必须走,而且要走稳。他想起李副处长送他来时私下说的话:“小陈,设备处是个大染缸,但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守住本心,用好你业务上的本事,谁也翻不了天。”
下班回到四合院,天还没黑。院里邻居看他的眼神又有了新变化。以前是敬畏,现在多了几分明显的巴结和距离感。
“陈处长回来啦?”阎埠贵老远就打招呼,笑容比以前更热情。
刘海中背着手,点点头,想摆点老资格的神态,但终究没说什么。
连许大茂看见他,都下意识地把脸上那点得意收敛了些,眼神复杂地躲闪着。
陈锋一概点头回应,不多言语。他知道,这个副处长的头衔,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他和这个院子的普通住户隔得更开了。
他推开自家屋门,屋里还是那股熟悉的清冷气息。副处长也好,科长也罢,回到这里,他依然是那个需要自己生火做饭的陈锋。
但格局,已经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