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个月的时间,在京州城内各种暗流涌动和热火朝天的建设筹备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这一个月里,林凡的“研发部”不负众望,在张铁山和鱼目两位新晋“徒弟”的带领下,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平整、透明的玻璃片。
虽然成品率还不算高,偶有瑕疵,但那晶莹剔剔透的质感,足以让整个工部的老匠人们惊为天人,从此对林凡这位“师父”的敬仰,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而李剑仁也不负所托,快马加鞭赶回马头县,将林凡的手信和令牌往王明面前一拍,不出三日,便浩浩荡荡地拉来了一支由百名精锐工匠组成的施工队。
这帮人,都是参与过马头县街道、酒厂、红砖厂建设的老手,对林凡那一套“现代化”的施工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日,便是大周皇家图书馆正式动工的大日子。
清晨的朱雀大街,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那场面,比上次精盐试售时还要火爆三分。
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尖,朝着那片早已平整出来的、即将拔地而起的知识圣地望去,嗡嗡的议论声汇成一片,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听说了吗?今天皇家图书馆要动工了!”
“可不是嘛!听说陛下都要亲临,为这图书馆铲下第一铲土呢!”
“我的天爷!这图书馆,说是建三层高,窗户全用林大人发明的玻璃,亮堂得跟水晶宫似的!”
人群中,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背着个破旧书箱的年轻学子,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身旁,几个同样家境贫寒的同窗也是一脸向往。
“我等寒门学子,以往求一本书,需得手抄数月,还时常出错。如今陛下圣明,林大人更是献出活字印刷这等神术,如今又要建这天下人皆可入内的图书馆,此等恩德,我等便是结草衔环,也难以报答万一啊!”
而在人群不起眼的角落里,几个衣着华贵、眼神里却透着几分阴鸷的男子,正低声交谈着。
“哼,这林凡,真是越来越得意了。盐田司断了孙家的财路,如今又搞这什么图书馆,摆明了是要收拢天下读书人的心!”
“是啊,陛下对他更是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我等世家的地位,怕是要被这黄口小儿彻底动摇了!”
更远处,一棵老槐树的浓荫下,那个黑衣人静静地伫立着。
他像一块融入阴影的石头,冷冷地观察着眼前这片喧嚣。
他的任务,不再是破坏,而是记录。
记录下林凡的每一个手段,记录下这位年轻的从三品大员,是如何一步步撬动大周的朝堂格局,又是如何将“民心”二字,玩转于股掌之间。
吉时已到,随着一声悠长的钟鸣,皇家仪仗队开道,龙泽天身着一身略显简便的龙袍,在林凡、龙景然以及工部尚书李岩松、礼部尚书郑桥的陪同下,缓步登上了早已搭建好的高台。
高台下,百姓和学子们呼啦啦跪倒一片,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林凡一身崭新的从三品官袍,站在龙泽天身侧,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痞笑,却也难掩眼底的激动。
他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心中豪情万丈。
龙泽天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他没有说太多繁文缛节的场面话,只是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片即将动工的土地上,声音沉稳而洪亮,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慨。
“诸位爱卿,诸位大周的子民们!”
“朕今日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朕自登基以来,平内乱,攘外敌,开疆拓土,所求者,不过是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然,国之强盛,不在兵戈之利,而在文脉之兴!民之富足,不在仓廪之实,而在心智之明!”
“以往,书籍贵如金玉,知识被少数人所垄断,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常因无书可读,而抱憾终身。此乃朕之过,亦是大周之憾!”
龙泽天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殿内不少出身寒门的官员,闻言竟忍不住眼眶泛红。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身旁的林凡,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激赏。
“幸得我大周,有林凡这等奇才!他献活字印刷术,让书籍的成本,降至人人皆可负担;他创‘民心’治县之法,让穷乡僻壤,亦能焕发生机。今日,他更提议,在京州,建我大周第一座皇家图书馆!”
“此大周皇家图书馆,并非朕一人之私藏,而是天下百姓之公器!上至经史子集,下至农桑医工,皆会藏于其中。它的大门,将为我大周每一位渴望知识的子民敞开!无论你是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只要你想读书,想明理,这里,便是你们的学堂!”
龙泽天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愈发高亢,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台下所有的子民。
“朕今日,在此立誓!”
“朕要让这大周的天,再也遮不住求知者的眼!朕要让这大周的地,再也困不住奋进者的脚!”
“朕要让每一个大周的子民,都有机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此图书馆,便是朕与诸位,共同的承诺!”
话音落下,台下先是短暂的死寂,随即爆发出比刚才还要热烈十倍、百倍的欢呼!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和学子们再次跪倒在地,这一次,他们的眼中,不再只有对皇权的敬畏,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滚烫的感激和拥戴!
他们知道,这位君临天下的帝王,是真正将他们这些底层草芥,放在了心上!
龙泽天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他走下高台,亲自拿起一把系着红绸的崭新铁锹。
林凡、李岩松、郑桥三人也各持一锹,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