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9章 大可汗之尊号(6K大章)

第259章 大可汗之尊号(6K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59章大可汗之尊号(6K大章)
    神武元年,十月十五。
    洛阳城,紫微宫。
    姜天骄已于昨日接到安守忠的大捷消息,他今天在含元殿召开早朝,阶下文武百官在肃穆中压抑着隐隐的激动。
    文武百官在上朝前就已听说漠北大捷,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姜天骄身上穿着绣龙冕服,头戴天子衮冕,白珠十二垂在面前,
    他坐到皇位上,居高临下俯视群臣,一脸庄严肃穆说道:「诸位爱卿,安守忠和李归仁两位将军出塞两千馀里,接连降服仆固丶多览葛丶浑三部。」
    「而后又在独乐河之战中策反拔悉密丶葛逻禄,一战击败回可汗移地健。」
    「移地健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老巢回牙帐城,回贵族见到他权威尽失,于是拥立顿莫贺为回可汗。」
    「顿莫贺杀死移地健后登上可汗之位,他派遣使者出城跟安守忠请降,表示愿意向大夏朝廷俯首称臣。」
    「安守忠认为这只不过是顿莫贺的权宜之计而已,因此表面上接受顿莫贺的投降,他率领大军进驻回牙帐城,收缴城中回将士的武器装备,联合铁勒诸部的首领们诱杀掉数千名回贵族。」
    「铁勒诸部之一回部落已然灰飞烟灭,安守忠按照约定把回牧民分给立下功劳的仆固丶多览葛丶浑丶拔悉密丶葛逻禄五个部落。」
    「虽然回汗国已经土崩瓦解,但是铁勒诸部仍然长盛不衰,接下来我朝又该如何把大漠南北纳入疆域,是否复修唐太宗的旧迹,重建单于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
    阿史那承庆稳步出列深深一揖,他慷慨陈词说道:「陛下,天佑大夏,将士用命,不负圣望,
    犁庭扫穴,终除此北疆回之患。」
    「漠北草原广万里,铁勒诸部星罗棋布,性如野马,叛服无常。今虽镊于王师兵锋,暂敛爪牙,然而其地苦寒,非我大夏军队所能久居,其俗剽悍,非中原礼法所能骤化。」
    『若效李唐故事,空置其地,任其自生自灭,则不出十年,必有新汗崛起,复为北疆之祸。」
    「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府库,终致天下崩离,突厥复炽,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复修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羁之策,在大漠南北复置单于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如此大夏朝廷才可以羁摩统治大草原上的各大部落。」
    阿史那承庆此言一出,立刻引来附议之声,不少文武百官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刘晏同样赞成阿史那承庆的说法,他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司徒之言乃上策也!我朝可在回乾牙帐城重建安北都护府,遂选重臣持节坐镇。」
    「其一,宣谕陛下天威,册封诸部首领为都督,赐予印信丶袍服,许其世袭统御本部。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以千户制度实行统治。都督之下为千户长,千户长之下为百户长,百户长之下为十户长,凡是年轻丁壮皆为引弓之士,上马打仗下马放牧。」
    「其二,明定贡期陛下,令诸部岁贡马匹和皮货以示臣服,朝廷则厚赐绢帛丶茶叶丶铁器以结其心,礼尚往来,彰显陛下之怀柔。」
    「其三,调解诸部纷争,禁其私相攻伐,使其互相制衡,无力坐大。如此朝廷不费巨大钱粮驻军之耗,不担深入不毛水土之险,而北疆可安定也,此乃以夷制夷,长治久安之道。」
    阿史那承庆和刘晏两人所描绘的羁蓝图清晰而稳妥,引得文武百官颌首赞同,殿内气氛似乎倾向于这一方略。
    萧日越对此则是有不同看法,他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响起:「司徒和尚书令之言看似稳妥,实则迁阔。以夷制夷需以强大军力为后盾,否则终究还是难以持久。」
    「微臣昔尝为奚王,长于部落,深知草原狼性。今日你强,他便俯首帖耳,称臣纳贡,比羔羊还温顺;明日你弱,或是稍有变故,他就会亮出獠牙反噬其主。」
    「当初突和铁勒诸部何尝不是受大唐朝廷的册封,然而在唐高宗时期的调露元年,阿史德温傅和阿史德奉职起兵叛乱之时,单于都护府二十四州皆叛应之,一时之间聚兵数十万人,此等教训不得不防。」
    「就拿此次助战的铁勒诸部来说,若非移地健杀兄弑父,倒行逆施自取灭亡,这些首领焉能倒戈?其心回测,岂是都督名号所能牢笼?」
    「羁之策只不过是在大草原上覆盖一层薄纱,表面上看似遮住风沙,实则底下暗流涌动。一旦都护府威望不足,或是中原有变,大漠南北必起烽烟,届时我朝又会重蹈李唐覆侧。」
    萧日越这番言论砸在殿中许多人的心上,尤其是大殿上的蕃将,个个深知在大草原上出尔反尔乃是常事。
    「萧侍中所言,虽显激切,却非无理。」
    户部侍郎元接过话头,可他却是唉声叹气说道:「只是要在漠北草原留有强大军队为后盾,
    驻军粮饷丶器械补充丶堡垒修筑丶道路维护等皆需千里转运,靡费无算。」
    「且漠北苦寒,非久驻之地,士卒思归,易生怨。若是粮道遭截,或被胡骑袭扰,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非但不能镇抚漠北,反成朝廷巨大拖累,动摇国本!此非安边,实乃自缚手脚,遗祸无穷,还请陛下三思!」
    元这番算盘打得啪作响,他直接把财政压力赤裸裸摆在所有人面前。
    「要是通过驻军就能解决问题,当初大唐朝廷怎麽可能不去做。」
    「要让中原军队长期驻守漠北,这不相当于是在流放别人吗?」
    「是啊,将士们上阵杀敌是要搏个功名利禄,这样才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又有谁愿意跑去大草原上吹西北风呢?」
    殿内很快响起窃窃私语的议论声,许多原本倾向于萧日越的官员也露出犹豫之色,钱粮和人心永远是运转国家最现实的锁。
    在铁路还没发展起来的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根本无法在漠北草原长期驻军,究其原因在于大草原上无法屯田种地,将士们在口粮问题上都做不到自给自足,那又怎麽能够长期维持下去。
    姜天骄见到文武百官似乎陷入两难,他郑重其事说道:「司徒丶尚书令丶侍中三人之言皆有至理,然亦各有偏颇。」
    「羁之策,失之过宽,难遏铁勒诸部的野心,确如萧侍中所言,犹如沙上筑塔。驻军漠北则是失之过刚,耗竭国力,亦如户部侍郎所忧,似稚子舞巨锤,力不能胜,反伤自身。」
    「朕认为安北都护府其意不在「镇」,而是『抚』」与「联」。择一德高望重且又通晓边情之重臣,持节坐镇于回牙帐城,其责重在宣谕圣化,册封铁勒诸部酋首,赐予印信袍服,定其名分尊卑。」
    「主持各部会盟,调解纠纷,重申不得私相攻伐之禁令,监管互市,确保铁器丶盐茶丶牲畜丶
    皮货交易公平,为朝廷之耳目,洞察诸部动向,防患于未然。此乃怀柔之道也,以朝廷法度丶礼仪丶商贸为纽带,维系漠北草原秩序于无形。」
    「从九原郡的西受降城至川郡的雄武军城,沿线皆为天赐屯兵之地,大河环抱,水草丰美,
    又是背靠中原,沃野可耕,地势险要,在此复置单于都护府实为铸剑敌也。」
    「漠南草原的单于都护府其意在「镇」与『守」,此非设于漠北苦寒不毛之地,而立于漠南膏胰之壤,扼守咽喉,屯田养兵,屏护中原,更为安北都护府之强力后援。」
    姜天骄这方略在殿内引起巨大反响,以其清晰的地理依托丶务实的屯田根基丶明确的职能分工丶刚柔相济的战略构思,瞬间赢得文武百官的赞同。
    元作为户部侍郎首先掌,他眼中精光闪烁说道:「屯田成边既能省却千里转输之巨耗,又能使其单于都护府驻有重兵,进可攻,退可守,威力远胜空置漠北。安北都护府行羁摩之策,耗资有限,却能收铁勒诸部之心,此策方是长久之道也。」
    刘晏对于姜天骄把重兵置于漠南要冲极为认同,他慷慨陈词说道:「漠北苦寒,大军难驻,空耗国力,安北都护府断然难以维持。」
    「可要是在单于都护府驻守重兵,屯田成边,背靠中原,那麽便可保证粮无忧,又能威镊漠北草原之铁勒诸部,使其不敢滋生叛乱之心。」
    萧日越本来是想在漠北草原驻军,可他考虑到这根本不现实,于是接受姜天骄这折中方略,一脸勉为其难说道:「既然如此,安北都护府只需当好大夏朝廷的眼睛和嘴巴,发现铁勒诸部谁不老实,单于都护府的刀子立刻就能递过去,这倒也能够算做以武止戈。」
    姜天骄见到阶下文武百官纷纷点头,他刚准备要让中书舍人崔佑甫草拟诏书。
    没想到中书令大宏临却是满脸忧虑,他的声音带着深远思虑响起:「陛下之策,刚柔并济,根基深厚,只不过此策尚且缺少制衡。」
    「漠北草原的铁勒诸部控弦数十万人,其性桀骜,人心各异,单以安北都护府抚慰联络,加以单于都护府武力威镊,固可使其暂服。」
    「只是大草原上铁勒诸部林立,星罗棋布一盘散沙,若无内部分化制衡之力,恐难长久。若其中两三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藉此兼并其他部落,恐会复成薛延陀与回之祸,纵有单于都护府的铁拳,亦需劳师远征。」
    姜天骄不以为然反问道:「不知大令公可有什麽要补充?」
    大宏临郑重其事说道:「臣有一补,或可锦上添花。突厥虽亡,但阿史那氏名号犹存。」
    「陛下何不择一恭顺有才之子弟,封为可汗,赐以虚名,令其居于水草丰美却非核心之地。」
    「例如拔悉密首领阿史那罗就是很好人选,此封非授其实权,乃借其虚名也。」
    「众所周知,突厥乃是铁勒诸部之百年世仇,突厥王族阿史那氏重新获封可汗,如同在狼群中投入腐肉,铁勒诸部必因旧日血仇与恐惧而相互戒备,首要防范此旧主,必然难以齐心对抗大夏朝廷。」
    「阿史那罗作为大夏朝廷所册封的可汗,那他自然需要仰仗陛下鼻息,必为我朝在漠北草原最忠顺之鹰犬,助其安北都护府羁摩统治。」
    「但凡铁勒诸部中有哪一部坐大,大夏朝廷便可藉助阿史那罗之手,号令其他受其旧日压迫部落共击之,以毒攻毒,祸水内引,使其相互消耗,永无合力崛起之机,此为在陛下镇抚锁链之外,
    再添一道无形之制衡伽锁。」
    大宏临此举堪称点晴之笔,他几乎将权谋制衡之术发挥到极致。
    因为大宏临好岁也是渤海王子,所以他深知治国在于制衡之术,不是单单依靠武力威忆就能降服漠北草原的铁勒诸部,应该想方设法给各大部落减丁,而这才能从源头上做到防微杜渐。
    刘晏毫不犹豫反对道:「陛下,微臣绝不赞同大令公所言。阿史那罗作为突厥王族,终是前朝巨寇遗孽!授其名器,纵为虚衔,亦是养痛遗患,臣恐其借朝廷之威,暗蓄羽翼」
    还没等着刘晏说完大宏临立刻插话回答道:「尚书令真是多虑啦,这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可是铁勒诸部之百年世仇,从西魏时期开始算起至今已有两百馀年。」
    「阿史那罗仅靠拔悉密一部兵力,他哪里来的力量复国?朝廷赐予虚名,正为驱其为犬,使其吠声指向朝廷欲制之狼,此乃以朽骨为饵,钓群狼之相争,其害远小于任其抱团生乱。」
    「铁勒诸部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尚书令不觉得这引弓之民实在太多了吗?一旦发生天灾人祸,
    有多少人就会产生多少灾民,届时灾民遍地没有足够粮食,纵使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那也回天无力。」
    姜天骄觉得大宏临所言极是,果然还是东北人的鬼点子多,总能想到名正言顺的减丁之策。
    只是姜天骄不想这麽轻易册封阿史那罗为可汗,他一脸冠冕堂皇说道:「大令公所言不无道理,然朕君临天下,号令五方之民,铁勒诸部亦是朕的子民,怎可坐视内乱自相残杀?」
    「朕不但是这中原百姓的皇帝,更是这草原诸部的可汗,何须假借这阿史那氏的名号,莫非是我大夏无人了吗?」
    阿史那承庆听闻姜天骄要当这草原诸部的可汗,他声音陡然拔高激动说道:「陛下,当年唐太宗威震大漠南北,四夷君长共上尊号『天可汗」。」
    「此尊号一出,突厥丶薛延陀丶回丶契丹丶奚人等草原诸部,皆奉他为草原共主,其令所至,如臂使指!此乃以草原之礼,收草原之心的无上妙法。」
    「今陛下神武媲美唐太宗,一战而灭回汗国,诛其暴君,此等武功,震动大漠!铁勒诸部,
    震恐之馀,亦生畏服!值此天赐良机,陛下理应效仿唐太宗故事,自领『大可汗』之尊号!」
    阿史那承庆这个提议简直石破天惊,殿内响起文武百官的惊呼声和议论声。
    「陛下自领大可汗的尊号?」
    「大可汗?那为什麽不是天可汗呢?」
    「莫非这大可汗比天可汗还要更尊贵吗?」
    姜天骄一脸不解问道:「司徒,既然你要朕效仿唐太宗故事,那为何是自领大可汗而非天可汗呢?」
    阿史那承庆无视文武百官的骚动,他条理清晰解释道:「唐太宗在位期间,他这天可汗确为草原至高无上之共主,地位凌驾于所有可汗和叶护之上。」
    「然而时间不仅可以腐朽一切,时间亦能改变一切,纵使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有朝一日也会驾鹤西去。」
    「往后历代大唐皇帝也是继承天可汗之位,奈何终究比不过唐太宗,导致草原诸部越来越不把所谓的天可汗放在眼里,使得这尊号在各大部落中丧失权威。」
    「更何况陛下未曾继承李唐江山,何须再用大唐皇帝的天可汗尊号。」
    「可这大可汗那就不完全一样,陛下领此尊号,这就相当于接过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的法统,宣告对草原诸部无可争议的统治权,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令行!」
    「自古以来草原部落就是敬畏强者,大夏王师千里远征,诛灭暴虐的回可汗,此等武功足以令草原勇士心折。」
    「若陛下再领大可汗之号,昭示陛下不仅是中原皇帝,更是所有草原部落的共主与保护者。此等双重身份最能契合草原『强者为尊」之心理,安北都护府代行『大可汗」之抚慰丶册封丶会盟诸权,更具权威更能收拢人心。」
    「最主要的是,陛下以大可汗之名统治大漠南北,则草原之上便再无诞生新汗之土壤,任何部落首领,若敢越称汗,便是公然挑战大可汗之权威。」
    「不仅大夏朝廷可名正言顺发兵讨伐,草原上各大部落亦可奉大可汗之命,共击叛逆,此乃釜底抽薪也,从根本上杜绝薛延陀汗国和回汗国再现之可能。」
    「换而言之,只要陛下自领大可汗的尊号,往后就算有草原部落起兵叛乱,凭藉武力自立可汗,建立汗国,那麽撑破天也就是一个小可汗而已,草原诸部在法统上绝对不会认可其统治。」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大部分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刘晏亦是抚须颌首,眼中精光闪烁,显然被此策的格局与深远所震撼。
    太常卿郑虔面露忧色,他作为大儒有些不太赞同说道:「司徒此议,立意高远。然这大可汗之号乃是胡虏酋首,陛下作为九五至尊,中原正统天子,兼领胡号,恐有损威仪,混淆华夷之辨。且此尊号源于突厥王族阿史那氏,若用之岂非自认胡俗?」
    「郑老此言差矣!」
    阿史那承庆朗声反驳道:「天子者,天下共主!陛下统御万方,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华夷之别,在于教化,从来不在于称谓!」
    「昔日唐太宗自领天可汗之号,非但无损天威,反令四夷宾服,此乃因势利导,以胡制胡之大智慧!何损威仪之有?」
    「至于胡俗更是无稽之谈,陛下领此大可汗之号,此便是皇帝陛下的尊号!绝非陛下从胡俗,
    而是胡俗自此尽归王化也。」
    阿史那承庆直接把郑虔说得哑口无言,瞬间赢得文武百官的认同。
    大可汗尊号始于木杆可汗,这是突厥汗国最强盛时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欧洲黑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彼时北齐和北周同样匍匐在突厥人的铁骑之下。
    由于突厥汗国的疆域范围实在太大,所以木杆可汗只能实行大小可汗制度,由大可汗统领全局,并册封宗室子弟为小可汗镇守一方,由此可见这尊号的含金量也是很高。
    「肃静!」
    姜天骄压下所有议论,他缓缓站起身来,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弥漫大殿,庄严肃穆说道:「司徒之言深得朕心,非大可汗之尊号,不足以镊服群胡之心。非此尊号,不足以彰显朕统御万邦之志,朕当为草原诸部之大可汗。」
    「今朕荡平回,承天景命,统御华夷!自即日起,凡大漠南北所有部落首领,皆为朕之臣属!废其臂越之可汗旧号,受朕册封为都督,永世承袭!」
    「朕要以大夏天子之尊,领草原共主之号,使漠北铁勒诸部,知朕非仅中原之主,更为其天命所归之汗!凡日光所照,铁蹄所至,皆为王土!诸部之民,无论胡汉,皆为子民!当习夏礼,守夏法,沐王化!」
    随着姜天骄亲口定下基调,殿内再无任何杂音,唯有震撼与激动在无声流淌。
    含元殿的文武百官纷纷匍匐在地,带着前所未有的狂热与震撼,嘴里发出山呼海啸的声音:「
    陛下圣明!!!」
    至于姜天骄怎麽名正言顺接过大可汗的尊号,这对阿史那承庆来说根本不难,他直接把国内所有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召集起来,举行大典走个流程就行。
    姜天骄在众多突王族的拥戴之下,他顺利接过突汗国的大可汗尊号,接替突王族阿史那氏在大草原上的法统。
    差不多相当于他是突蕨汗国的正统继承人,获得从大兴安岭到欧洲黑海广领土的强宣称。
    例如波斯王卑路斯就把「万王之王」的尊号献给唐丝哲李治,理论上也可以说萨珊波斯的正统是在大唐帝国,在法统上说是自古以来都没丫题。
    >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一天一造化,苟在仙武成道祖 一秒加一瓶矿泉水,拿捏无数女神 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天灾信使 快穿: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人 日常系综影:我的超能力每季刷新 我在前世打造神话命格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北雄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修仙:但不是游戏 表姑娘回京后,未婚夫他追悔莫及 谁进了异世不蹦跶 晋庭汉裔 万神鼎 穿成炮灰后,小两口在年代文逆袭 三塔游戏 老婆入我怀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