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江湖与彼岸> 以诗会友不亦乐乎《中国现代诗歌江湖》续二

以诗会友不亦乐乎《中国现代诗歌江湖》续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野:古意悠然,个体写作
    为了怀旧和无代差交流,近日无聊起意拉了个“第三代老炮群”。亚伟在群里转发了赵野兄的《狂欢与盛筵??1980年代成都的诗歌运动》,洋洋洒洒,纷纷扬扬。尤其披露和还原了“第三代”称谓的起源和成都这个先锋诗歌第一重镇的秘闻和细节,正如郁郁所评读起来很过瘾。不像我的文字点到未止,意犹未尽。
    我在1986年写的评论《第三代诗观》中,引用的第三代称谓首倡是万夏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看了该文方知乃是赵野等人初创并出刊了《第三代人》纸媒。我在这种“代分法”提出了歧议一一
    “目前流转较广的一种“代分法”来源干四川的《现代诗》一九八四一一
    随共和国的旗帜升起的为第一代
    十年铸造了第二代
    在大时代的广阔背景上诞生
    了我们一一第三代!
    但我的艺术知觉是不赞同的。四川朋友的分法很清楚是以政治背景为参照以社会意义为依据的,这不符合艺术规律的。而且他们所说的代也不是现代派的范畴,有悖于他们的本意。所以对现代派诗歌我提出如下的代分法一一
    第一代人: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李金发、朱湘、徐志摩、戴望舒,卡之琳等人。他们的努力基本与西方现代主义共时,但由于白话交尚未成熟,他们的作品还只能说是一种现代萌芽。”。
    赵野兄在2021年写的该文也算变相认可了我的说法:“1982年10月重庆西师的聚会,首次有了“第三代人”这个提法;1983年春夏成立的“成都大学生诗歌联合会”,结果是编印了中国第一本“第三代人”诗刊;最后就是1985年春夏出来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让“第三代人”这个名词传播到全国,并得到了诗歌界广泛的认同。到此时为止,“第三代人“都还只是一个代际概念,宣言也是从政治和社会意义上来阐释这个名词的,和诗歌没有任何关系。《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里“第三代人”专辑,有几句话,也是一个代际概念。现在大家熟知的,关于“第三代人”反诗歌、反文化和反理性的诗歌观念和先锋姿态,都是1986年以后才贴上去的标签。今天的诗歌史已经完全认同和接受了这个概念,用“第三代人”或“第三代诗人”,来泛指朦胧诗以后的一代诗人。”
    我与赵野兄在北平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二毛兄789的“天下盐”餐厅,另一次是在芒克兄的生日宴上。新冠前后我读了他在大理写的几组诗印象颇深,悠远旷达,美奂美轮。把经典和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我对他讲的“个体写作”深以为然。连“网红大咖”罗振宇都在某节目中大加褒奖。
    有一点抱歉的是我在此轶文的上篇误写赵野兄曾在刘波麾下干过广告,经苏历铭提示应该是湘财证券系统。由于写此文几乎全凭记忆,且正如伐柯弟所言的“闲情偶寄”,再加上老了,时常出现断片,错误难免。包括《续一》中评介“北京圆明园诗社”一节也被该社当年成员殷龙龙兄批评指正。
    詹小林:屡次相约憾未相见的同道兄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詹兄就在浙江台州创办了铅印的民刊《现代诗报》且颇具影响力。彼时刊登了我的多篇诗作尤其是被敬亚兄在《禁地的沉沦与超越》一文中称为现代诗歌第一首所谓性诗的“热带雨林”,颇有点冒天下之大韪的意思!
    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中我为了满足主办方“流派”的标准,东拼西凑了一个所谓“体验诗派”(因为我所在的黑龙江不象南京、上海尤其是成都等诗歌山头兵强马壮,一呼百应),未经同意还把小林兄及《现代诗报》也拉入了阵营。所以“体验诗”从提出之日就称不上一个流派,只是一个写法而已。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使用“体验诗“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个体写作的一种状态和风格罢了。
    但却也因此与小林兄结缘,尤其我2000年北漂帝都混迹地产江湖那些年,他多次到京邀约相见都因为我几乎一直处在出差的路上而未能如愿。而且他每次都以有校园美女相陪为饵相钓。记得最后一次我己从外地登机但飞临北京上空时却因大雨而被迫旁落青岛,再次错过!一一不知是我无缘见小林兄抑或无缘见美女哈……
    唐亚平:象普通人一样过日子,象上帝一样思考
    唐亚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发韧和兴起时的一员女将犹如水泊梁山一众枭雄中的“一丈青”!我在1986年写的类似“第三代”亚宣言的《第三代诗概观》中曾对她有着墨描写一一
    “唐亚平是以「黑色沙漠」组诗笼罩诗坛的。读地的诗我有一种颤栗的亲切。这女子寂寞而超然,孤单而独立。「没有黑夜,人姓将无所收益?」。她的黑夜意识温馨而溢满真情,良心和欲望醒着,宁静而骚动。充斥着甜蜜的挣扎和痛苦的**,每一次发泻都是超越,每一次唤起都是遗忘,每一次占有都是失去,每一次奉献都是空虚。当女人真正意识到她是女人时,他们就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黑夜给她的爱和恨一样地强烈和持久,且带有自戕姓。她是幸运的,因为她可以象普通人一样过日子,象上帝一样思考。”
    我与她在曾有一面之缘。大概是本世初的某天接到和我同样混迹于北平的特种兵郭力家的电话不无兴奋地说:唐亚平来了要不要见见?其实我俩无疑都想一赌她的真容是否人如其诗。当时她好像在上一个什么作家班。一直在贵州电视台专注电视片拍摄多次获奖,并担任贵州省文联副**一职。
    那天在一个餐厅的大包间男男女女一大帮人七嘴八舌乱哄哄的,她表现比较普通和正常,令我等略感失望。八十年代诗歌浪潮后几乎未见她再有惊人诗作,可能正如赵野兄在《狂欢与盛筵??1980年代成都的诗歌运动》所言“但很快小富即安,享受生活去了”……
    陈朝华:诗人、媒体人和企业高管
    我与陈朝华的一面之缘是1999年夏在广州。当时他正任不仅在南方乃至全国都前卫泼辣,风头正劲的《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经理。还是颇具影响力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发起人。
    期间我因投身商界十年深感厌惫,遂从深圳撤到珠海这座珠三角的后花园小城闲居一年,并重拾文笔做起了自由撰稿人,给深广京三地的纸媒主要为“南都”写文,影评、乐评、杂文和随笔等齐上,高产而不亦乐乎并能赚得基本生活费。有一次我去广州办事顺便看望责编同学,没想陈总编带着该报文化版的责编,新锐评论家谢有顺(写本文时我才知道他还是中国诗坛那次著名的“盘峰论战”“民间写作”方的主要辩手和发难者之一)专门请我吃了顿饭,以示重视和感谢。现场只交流了跟报纸有关的话题,几乎并未涉及到诗歌。
    一年后我从珠海重出江湖北上帝都继续商海沉浮,2015年我从(商业)地产跨界创业互联网行业,得知陈朝华己辞别“南都”和广州,到北京出任搜狐网总编辑、搜狐公司副总裁,我们曾微信相约并找些相熟的诗友一同见面,后因彼此都忙很遗憾未能践约。再之后竟得知他2019年加入恒大,担任副总裁职务,主要负责品牌建设与管理工作。与我成了同行!
    最近得知他转任哪吒汽车副总裁,继续战斗在商界。微博标签仍为“诗人”。其旧作《偶感》曾被AI深度解析为“存在主义诗学”的代表。
    绵阳老赵:写口语诗的地产广告老总
    我与老赵相识应该是2016年左右在四川某座三线城市(实在记不起名字了)的某地产项目研讨与咨询会上,我是应该项目的投资人特邀到场的,老赵做为本土嘉宾来自李白的故乡绵阳,尤其他的光头+小胡子+眼镜的日式浪人形象令我过目难忘。
    那时我还未去过绵阳很想去,结果不久后就接到老赵的邀约去为当地地产商会年会讲演。并再而三地请我去为地产项目站台一一了偿了我瞻仰李太白故居的心愿。每次活动后他都老友般陪我喝酒神聊,最惬意的一次是带我去逛“李杜祠”并在街边?耳很是巴适……之后很久我在看他的微信时才知道他是一位有点狂热的口语诗人,是伊沙搞得“新诗典”的铁杆干将,大名赵.克.强。
    李琦:家乡的诗姐,抒情而细腻的雪
    我第一次结识李琦诗姐是应该是1987年黑龙江**在伊春召开的“桃山诗会”上,这是我做为自诩为先锋诗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官方机构邀请。因为那次活动中我做了一件“哗众取宠”也是“旗帜鲜明”的举动即把省**邀我加入的申请书当众揉成团扔进了垃圾桶!
    那次活动中,是黑龙江老中轻三代诗人的一次聚会和交锋,我和包临轩代表轻,李琦代表中,梁南和阿红等代表老。会上临轩对老同志火力全开、大加鞭挞,赢得轻们的喝彩和拥护。而李琦代表的中则恰好起了平衡作用。她穿着一件红色羽绒服,笑眯眯的背后是聪慧和辛辣。她在公开场合调和,但在背后却站在我们一边。会余她与我们一起打雪架玩耍时,怕我冷还把那件红色羽绒服借给我穿并一起合影……
    那时的她还在哈师大任教,与同是诗人的马合省结婚后住在学校宿舍里。合省兄是位大帅哥,后来担任过北方文艺出版社的领导,人和诗都充满军旅风范。她还请我到温馨的小家坐客吃饭……
    她后来担任了《北方文学》的副主编和省**副**。而她的诗作获鲁迅文学奖和艾青诗歌奖亦是应当应份。
    我与她第二次相见是1991年我己在大连投身商海,她和宗仁发、曲有源两位仁兄一起在大连开一个东北三省有关创作的会,在我办公的国际酒店与他们匆匆见了一面,然后望着他们坐的面包车像诗坛一样开出我的视野。当时的我己一改当年的叛逆嬉皮长发,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我能感觉到她目光中的复杂情绪即有婉惜也有赞赏……
    最近我因为写这部《江湖与彼岸》整理旧稿和老照片时找到了我们当年在“桃山笔会”的合影,大雪和松拍背景下的我们那时是那么年轻、自由而无畏。同时发现我1988年和1989年投身商海前最我满意的两组诗《冬天的火焰》和《最后的年代》竟然都发表在她任副主编的家乡杂志《北方文学》上。
    伐柯:边缘不边缘,影诗酒兼顾
    这位“湖北佬”小诗弟,古灵精怪,短小精悍,能吹擅侃,活动家一枚。也毕业于我一直脱不了干系的吉林大学,我常被历铭讽为吉大夜校肆业。
    在前不久我所在吉林财贸小院的唯二两位略有文名的诗弟刘庆张罗的一次吉大诗歌活动中,仁发兄发来的现场图片中我也被生拉硬拽的添列其中被称为吉大北极星诗社编外成员,使我这个在母校孤身?战的“弃子”终于有找到了组织的赶脚……
    伐柯是继敬亚“赤子心”诗社和历铭临轩“北极星诗社”之后两届的诗社活跃份子,搞了个“边缘诗”,后来又建了群,几次解散和重建我都被拉了进去,主要成员是“第三代”后诗人,主要关注国际和社会话题。
    新冠前后他和李亚伟还策划了一个南通“江东醇”诗酒概念,找了70位诗人做“名誉股东”和代言人,我也有幸加入,还获赠两箱签名题诗的订制酒,成为请客和送礼的佳品。
    伐柯还是知名的影视人,曾担任过中影和阿里巴巴影业的高管,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在芒克兄的生日宴及“1116俱乐部“的宴会上,同桌的有赵野和吕德安等第三代老炮。
    楚天舒:老故事新诗友,新诗与古诗
    楚天舒的名字是“老故事”品牌捆绑在一起的,一是他在CCTV“老故事频道”的记录片;二是他在西三环中央新闻记录片厂附近开的老故事餐吧。尤其后者是我和苏历铭等北京诗友尤其有外地乃至国外诗友聚会和举办活动的主要场所。每次去时,诗友们喜欢“老故事餐吧”,一是老板天舒也是一位诗人;二是它的怀旧和人文气息;三是有几位或单纯或活泼的服务员小妹。一般天舒如果在场(通常他都在拍记录片的途中)都会?来打个召呼或参与下。
    天舒人和诗都比较古典而“正经”,和我一样在自由诗外也都经常写点古体诗自娱。正发起成立]中国诗人俱乐部。
    记得印象最生动的一次,最喜欢裁判式军棋(需要三人组队)打发“无鸡六瘦”时光的历铭和我,某晚实在找不到搭子就想起他,他热情响应邀我俩到他的“老故事”值班的宿舍大战了一场,再配上他的收藏多年的好茶,可谓纸上谈兵、酣畅淋漓……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再世启动仙香路 诡目天尊 道侣飞升跑路,我薅哭全宗女修 重生之时代先锋 重回69:带着妻女渔猎荒野 面壁者,但元婴期 醉仙葫 权力巅峰:从一等功开始平步青云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只差两岁,不许叫我二叔 神王塔 天唐锦绣 时间俱乐部 星武纪元 梦启东梁 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让你开枝散叶,你带七名罪女造反?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