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晚明风华> 第212章 文渊阁应对

第212章 文渊阁应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2章文渊阁应对
    还有两天,朱寅就要离京了。
    虽然皇帝懒得召见,可内阁辅臣们却没忘记传见朱寅。
    大明最高军事机关其实是文官内阁。科举文官掌管兵权,这是土木堡之后的政治正确。
    任命将师丶调度兵马丶审计钱粮丶筹备军器--甚至行军路线丶战略方针,全部是朝中相公们筹划定策。
    而前线统帅的发挥空间却是极其有限,也就剩下训练兵马丶战术指挥丶
    率军上阵丶督战等具体事务。
    朱寅作为监军巡抚,代表文官出征,才是平叛的真正统帅。戚继光说是挂帅大将,其实战略上还要受朱寅节制。
    所以内阁才必须要召见朱寅,面授机宜。以便让朱寅贯彻执行朝廷制定好的战略方针。
    要问统兵大将戚继光的意见,那还重要麽?武人听话执行朝廷的军略就行了。
    至于阁老相公们是不是打过仗,知不知道前线的地形实情,知不知道怎麽打败敌人---那肯定是知道的罢。
    因为这些书上都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没有相公们不知道的。能熟读圣贤书,兵书战策当然不在话下。
    打败了这麽办?
    那肯定不是战略失误,多半是将领无能胆怯丶贪墨军丶违抗军令丶桀骜不驯。
    否则,没有失败的道理。
    这就是明朝武人的可悲之处。
    朱寅只是个做官才几年的文臣,靠几篇八股文骗来的功名官位,本官也就是正四品的金都御史,也没有带兵打仅的经验,
    戚继光却是正一品的左都督,戎马数十年,大小百馀战,乃是当世名将可是这个当世名将,却要受到朱寅的节制。
    这不悲哀麽?
    当然,朱寅去内阁不仅仅是接受阁老们的战略指点,还要取回文。
    按照制度,这种出徵文也是内阁文书中的一种,必须内阁来审定丶签发。
    因为进入内阁比较隆重,朱寅穿的是公服。
    他的四品文官公服,胸前绣着一寸五分的小杂花纹,头戴展脚头。腰间玉带上挂着入宫牙牌,脚下描金绣彩粉底朝靴。
    相比戴乌纱丶戴补子的红色常服,公服却是威风多了。
    朱寅从午门左掖门入宫,过了金水桥,从东墙进入会极门,来到文华殿之南的文渊阁。
    所谓的政府,就在这大名鼎鼎的文渊阁了。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运行中枢,就在此地。
    朱寅对这个地方已经很熟。文渊阁一分为三,西制敕房丶内阁朝房丶东造救房,全部隶属于内阁。
    所谓的入阁,其实是「入直文渊阁」。没有这个头衔,就算你是三殿丶
    二阁丶二坊大学生,那也不是辅臣。
    在这里办公的不仅有内阁辅臣,还有中书舍人,值班宦官。
    朱寅到了内阁朝房,在门口验了牙牌和文书进入。值班宦官立刻通禀道:
    「诸位相公,钦差巡抚宁夏参赞军务丶都御史朱寅入见。」
    王锡爵低沉的声音响起:「进来。」
    朱寅立刻趋步而入,站西向东,却见厅堂之中冠带辉煌,赫然端坐着四位气度俨然的阁臣。
    首辅王锡爵,次辅赵志皋,群辅张位丶沈一贯。
    沈师不必说。朱寅当了三年翰林,对其他三位当然也很熟悉了。
    作为阁臣,一般都会赐穿蟒服或者斗牛服,许用赐服办公。所以,他们的官服就有点五花八门了。
    首辅王锡爵身穿蟒服,头戴梁冠。
    次辅赵志皋则是穿着公服。头戴展脚噗头,胸前是二品文官的三寸小独科花刺绣图案。
    沈师穿的却是常服,头戴乌纱帽,胸前二品文官的锦鸡补子。
    张位穿的是皇帝赏赐的斗牛服,属于吉服,却戴着公服所用的展脚噗头。
    朱寅不疾不徐的跪下,声音清朗的禀报导:「下官巡抚宁夏事朱寅,奉命参见四位相公。」
    按制,四品官本不用对阁臣下跪,只需要行鞠躬拜礼两次。
    可是如今不是明初了。内阁尊崇,三品以下文官来内阁见阁臣,因为肯定是公事,那是一定要跪下禀白的。
    至于武将,哪怕一品也要跪。
    朱寅就当是跪老师沈一贯了。
    四位阁老都是据案而坐,眼见朱寅进来,表情各有不同。
    王锡爵目光漠然,神情冷峻,看着朱寅的眼神带着深深的审视,也没有立刻让朱寅免礼起身,只是安坐受礼。
    沈一贯看着自己的学生,心中十分欣慰,神色却很是淡然,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赵志皋和张位则是拱手答礼,蔼然笑道:「不用跪白,起来回话。」
    「谢阁老。」朱寅也懒得王锡爵怎麽想,直接就站了起来。
    按照眼下的规矩,他应该跪着禀报,跪着回话,直到公事说明白了,才能站起来。
    朱寅站起来拱手道:「因宁夏叛军为乱,旨意令下官出京,钦差宁夏巡抚参赞军务,明日大早便要离京。内阁有何钧旨,特奉命前来请示。」
    这看似是走形式,其实不是。是真的来领受指示的。
    若是应对失据,内阁认为他没有巡抚宁夏的能力,就有权驳回皇帝对他的任命,拒绝赐予关防旗牌,奏请另行委派他人为巡抚。
    朱寅准备应对,立刻有内书堂的宦官上前,据案记载阁臣和朱寅的问话。
    王锡爵没有作声,却是低头看着案上的地图,神色沉思,
    次辅赵志皋闻言问道:「可去兵部领了西北形势舆图和军事密图?」
    朱寅认真回话道:「回赵阁老话,已经领过了。」
    赵志皋又问:「可仔细看过了?有何获益?」
    朱寅肃然:「看过了。西北山川地理,兵马分布,烽燧城堡,驿站道路,粮仓武库,牧监草场等事,下官都已记在心中,不敢怠慢军国大事。」
    赵志皋点头抚须道:「甚好,甚好。」
    张位也象徵性的开始发问,但他的问题深奥了一些。
    「朱寅,宁夏之北乃是河套,你可知道河套的位置?」
    朱寅毫不犹豫的朗然说道:
    「回张阁老话,河套在贺兰之东,阴山之南,吕梁之西,长城之北。如今被蒙古鞑靶鄂尔多斯部占据。河套草原和宁夏草原,便合称塞上江南了。」
    张位点头道:「善。」
    这种问题其实很简单,显然张位没有为难的意思。
    按惯例,朱寅说到这里,应该换个问题。
    可是王锡爵忽然抬起头,额头的皱眉越发深邃,幽幽问道:
    「朱寅,你既是看过舆图,便知宁夏乃千古之重镇。你可能说出,当年蒙古通过贺兰山灭西夏,铁木真走的什麽路线?」
    沈一贯闻言,顿时眉头一皱。
    刁难。
    绝对就是故意为难自己的弟子。
    这种问题太细,文官很少有知道的。稚虎能说出来麽?他毕竟才十五岁。兵部的舆图上,也没有标明当年铁木真灭西夏的路线啊,
    沈一贯咳嗽一声,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
    皮里阳秋的说道:
    『元辅却是高看他了。此事朝中号称知兵者,也多半不知。元辅但放宽心,如今的虏出不了铁木真,打不进宁夏,我大明也不是西夏。几万叛军也翻不了天。」
    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带偏了话题,不但为宝贝弟子朱寅解了围,还绵里藏针的讽刺王锡爵小题大做,缺乏胸襟。
    沈一贯其实是反对朱寅去宁夏的。可朱寅想去,他也只能支持。
    谁知朱寅说道:「回元辅话,下官记得,铁木真六征西夏,最先攻克乌刺海城,再攻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山谷,再攻灵州和黑水城,再攻打中兴府。」
    沈一贯等三位阁老不禁有些惊讶。这些问题,他们都不太清楚,朱寅却对答如流。
    顿时,他们对朱寅此行就充满了希望。
    王锡爵也很是意外,本是要刻意为难,谁知朱寅知道。
    他深深看了一眼朱寅,缓缓说道:「很好。你回答的没错。那麽你可知道,宁夏镇有多少兵马?」
    朱寅回答:「兵额七万一千,马额两万两千。如今已经多半被叛军挟裹。」
    朱寅虽然这麽回答,可他知道,万历时期的宁夏镇,根本没有这麽多兵马。
    王锡爵又问:「你去了宁夏,打算怎麽平叛?」
    「你可知道,朝廷本来要以陕西总督魏学曾为总督,去宁夏平叛?若你没有方略,那也不必去了。连中三元的确才高,却未必能知兵。」
    朱寅胸有成竹的回答:「首发文,先问首恶,以固原兵出长城,断叛军南下之路。以延绥兵守卫黄河,遏叛军东进。以甘肃兵调镇藩卫,连同凉州卫,断叛军西逃之路。」
    而我与戚少保率领主力,在大同修整之后,不过吕梁,也不渡黄河,
    而是走阴山之南,断绝叛军和蒙古诸部的联系,同时阻止叛军逃入蒙古。」
    「走阴山虽然冒险,可却是速战速决之策。这几年,戚少保数次率军出塞威蒙古诸部,已见成效。这次可以赌蒙古诸部按兵不动。如此一来,叛军外援断绝,四面被困,破之可也。」
    朱寅后世看耗时八个月,耗银近三百万两的宁夏之役,觉得明军犯了很多错误。
    真正的叛军其实不到两万,虽然主力是哮拜父子的蒙古兵,彪悍善战,
    可蒙古兵只有三千人。
    而明军调集了八方精兵参战,五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居然打了大半年,还差点让叛军逃到塞外。明军虽然赢了,但代价很大。
    宁夏之役没能速战速决,也影响到了壬辰之役。使得王辰之役因为西边战事的牵制准备不足,最后也是惨胜。
    要是打的好,最多四个月就能结束战事,起码能节省一百多万两银子,
    还能为壬辰之战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朱寅一边说,王锡爵一边看看地图,神色很是复杂。
    良久,王锡爵点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好。」
    「你已经有谋略了。」
    王锡爵站起来,「可光纸上谈兵还不成,也要随机应变,指挥若定。朱寅,老夫只有一个要求。半年之内打完,耗银不可超过二百万。陛下的意思你也是知道的,尽快平叛,尽量少花银子。」
    「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合理要求,老夫都能答应。』
    朱寅拱手道:「下官但竭尽所能耳。叛军虽然必败无疑,可下官若无捐躯之准备,也不敢去宁夏监军。」
    王锡爵冷哼一声,暗骂一声滑头。
    你有捐躯报国的准备?老夫不信!
    可是朱寅回答的滴水不漏,滑不留手,他也无可奈何。
    「你回去准备离京吧。」王锡爵坐了下来,「关防丶旗牌丶文随后就到。记住你的话,老夫等着你的好消息。你要是误了军国大事,就算没有捐躯,怕也难逃国法,老夫这一关你就过不去。你好自为之吧。
    朱寅神色不变的说道:「元辅钧旨大教,下官铭记在心。」
    然后拱手道:「下官这便告退。」
    沈一贯话里有话的说道:「去吧,好好做。兵部和户部那里,都会好好配合。」
    赵志皋道:「你举荐兵部抽调的将领中,还有石柱土司之妻秦良玉,举荐女子为将等同儿戏。不过既然是偏师,她又是土司,你又说那女子有巾帼之能,就准你所荐罢。」
    其实朱寅举荐的人还有熊廷弼。但没有引起赵志皋等人的注意。秦良玉是女子,想不被人注意都难。
    好在因为有土司瓦氏夫人抗倭的先例,朝廷对于土司女将,也能放心任用。
    张位也勉励了几句,说户部会好好配合,让朱寅不要担忧钱粮。
    万历二十年,三月初一。
    钦差巡抚宁夏地方参赞军务丶都察院金都御史朱寅,擎钦差关防丶王命旗牌离开京师。
    宫中并无送行旨意。
    然而很多官员仍然自发的出城送朱寅西去。
    送行的人群之中,当然有宁家姐妹。
    直到朱寅的身影看不见了,宁家姐妹仍然站在原地了望。
    朱寅非常低调,出北京城时只有上百个随从。可是等到了西山,就有数百个随从了。
    其中三百多朱家的家兵,都是苦训数年的精锐,而且都是忠心耿耿。
    跟随朱寅出征的,还有小黑和飞虎。
    小黑穿着一身精心打造的狗甲,护住了狗头和要害,坐在朱寅的马车中这套狗甲的花费,比高级将领的盔甲还贵,是朱寅让岱山岛的工匠专门为爱犬量身定制的。
    朱寅累了就坐车,休息一阵又骑马。数百人的队伍一人双马,第一天就走了一百五十里。
    他不会去蓟镇和戚继光汇合,因为戚继光已经提前数日率军西去了。
    两人会在大同汇合。
    戚继光为了行军速度,只带了新训练的两千家丁,没有带走蓟镇大军。
    蓟州拱卫京畿,虽然很是重要,却是九边之中唯一没有实土卫所的军镇蓟镇的兵马不是当地卫军,而是募兵和抽调各地的秋操班军,多是客军。因为距离北京太近,又没有实土卫所,所以蓟镇总兵官不挂将军印。
    但是这一次戚继光出征平叛,朝命佩镇西将军印,抽调宁夏丶延绥丶甘肃丶固原丶大同四镇兵马会剿,还节制来自其他地方的参战客军。
    按照惯例,宁夏总兵佩征西将军印。如今宁夏总兵官张惟忠被叛军斩杀,征西将军印落入叛军之手,朝廷乾脆让戚继光挂征西将军印。
    转眼间已是三月底,距离朱寅离京快一个月了。
    每次平定反叛,虽然朝廷就近调遣驻防兵马为主力,可仍然要在全国范围内抽调一些将领和兵马参加会剿。
    就在戚继光西去不久,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丶李如柏兄弟,就率领五千骑兵,一人双马,在朝廷调令之下滚滚西去。
    这次参加会剿的,竟然还有一支来自南直隶的兵马,领军的是已经升为守备的熊廷弼!
    而在四川,正有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女将,率领三千石柱土司兵,星夜北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战火军途:从1978开始 它藏在我的身体里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末日星晶:我有一个契约兽军团 命定凡俗 我在民国做袍哥 末世:女人消耗的物资,万倍返还 从聊斋开始做狐仙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 你一个法医,比刑警还厉害! 末日游戏:从地铁站购买全世界 全职法师:重生莫凡,天灵图谱 女侠请你冷静点 此刻,我为华夏守护神 梦回华娱:逐梦2002 娱乐:身为顶流,我一心只想加钱 吞噬星空之天蚀宫主 凡人修仙:狼与慕兰法士 歌土怎么了,不耽误我成顶流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