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考试设置在下下周。用王长海的话说,复习时间很充裕。
周四上午是语文,下午是数学。
周五上午是物理和化学,各一个半小时。下午则把历史、地理和政治混在一起三个小时答完,由此可见在文理分科之前,这三科在六中的地位。
王长海说,周六、周日老师们会加班批改卷子,周一到校的时候,排榜就会出来。
“我们多受点儿累,你们就少煎熬一阵儿。我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学生们等待成绩一科科出来,那叫一个慢性折磨啊。全部成绩和排榜没出来之前,谁也学不进去新内容,所以以后咱们的考试都会尽快出成绩。大家要适应快节奏,积极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哈。”
前半部分正经得不像王长海,后面一个“哈”,全部打回原形。
“所以呢,估计周二或者周三,就会召开初二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大家回去通知家长一声,要请假的提前准备,哈。”
我把这些悉数告诉我爸,他点点头说知道了,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又一次说:“轻松应战,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上次进步了九名,这次……”
估计是他看到我的眼神太过哀怨,于是把后半部分吞了回去。
“这次……轻松应战,轻松应战。”
考试前一天放学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把书桌里的所有东西都清理回家,打扫教室为考试做准备。我的书桌里积累了太多的练习册——是的,很难为情,但是我必须承认,我的父亲买的练习册数量是杨允儿的两倍,看见别人做什么就买什么,结果积压成灾。
没有一本好好地做过。后来被杨允儿教训,每一本练习册的思路都是完整的,时间有限,给自己增加那么多负担,还不如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只专注于一两本。
不过虽然这样说,李云扬拎起了杨允儿的沉重的布袋,那叫一个沉。
“书包你自己背着吧,这个我帮你拎。你家在哪儿?”
杨允儿有点儿脸红,被刚才自己的话打了脸。
“那个……那个……你要送我回家?”
李云扬一脸理所当然:“废话,你自己搬得回去吗?”
不顾杨允儿少女情怀的忸怩作态,他已经大步朝门口走了。
我们俩欢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忘记了那周本来轮到我们值日。
夕阳暖洋洋的,杨允儿发现每次我有机会和他独处的时候,都是黄昏。
很短暂的美好时光,就像太阳很快要落下去。
六中校舍建在繁华市中心,车马如龙,熙熙攘攘的放学大军和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拥堵在一起,我跟着杨允儿的步伐,在凝滞的车流缝隙中穿梭自如。
李云扬估计布袋的拎绳很细,正想问问他会不会勒手,凑近了才注意到他自言自语念念有词。
“明明也不做,都是空白,留着干吗,扔了算了,这么沉……”
你唠叨个屁啊,是你自己要送我的好不好?
我退后两步,关心的话都咽回去,恨不得拎绳细成钢丝,勒不死他!
然而还是会遇见同班同学,比如结伴晃晃悠悠的张磊和全红以及郑岩(真不知道这三个人为什么出现在一起),看到我们的时候竟然都露出促狭的笑容,鬼兮兮的。
我假装没看到,红着耳朵,故作镇定地大步向前。
“喂,你天天戴着耳机,都在听谁的歌啊?”
李云扬自习课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听随身听,可是杨允儿从来不听,他说他戴上耳机就没法儿专心,而我则需要戴上耳机才能不在做题的时候胡思乱想。
“谁都有啊,只要好听,不管是谁的。不过……我听郑中基和,beyond的比较多吧,你呢?”
李云扬仰头想了想:“我比较喜欢张信哲,周华健。我记得,不过主唱死了。黄家驹的词曲都写得很好的,我记得谁和我说过,当年的香港乐坛大多红歌其实都是翻唱的外文歌,重新填词而已,他们的原创才是香港乐坛真正的辉煌。”
杨允儿挑眉:“哎哟,你这大才子还知道的不少嘛。你喜欢哪首歌?”
其实beyond听的很少,毕竟是粤语歌,不过不知道怎么,那种小小的好胜心让我不想说出《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等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所以一歪头,很大声地讲:“我喜欢《活着便精彩》。”
其实李云扬压根儿没听过,只知道歌词和歌名。
他惊喜地大叫:“啊啊啊我也是啊,你是第一个跟我喜欢同一首歌的人!”
李云扬张大了嘴巴,慢慢地才把表情调整到正常。
李云扬在高兴什么杨允儿不知道,杨允儿知道自己在高兴什么。
随便胡诌都能成为共同爱好。其实,我们是有缘分的,是吧是吧?杨允儿说道。
一定是的。
杨允儿家离学校不远,步行的话只要二十分钟。因为是老房子,所以小区里难免有点儿杂乱,她第一次因为这些碎砖乱瓦和塑料袋而愤怒。
总归是希望这一路繁花遍地,回忆会更美丽一些。
李云扬把袋子递到杨允儿手上,胳膊往下一沉,杨允儿这才体会到袋子究竟有多么重,隐约看到他手上被勒出来的红线,横穿掌心。
“我就不送你上楼了,你不是说你家在三楼吗,也不高。否则让你爸妈看见,会误会的,我可不想被你爸拎着扫帚追得满街跑。”
杨允儿想象了一下这个场景,竟然觉得很甜蜜,克制不住有些向往,但还是一鞠躬,大声说:“多谢啦!”
李云扬摆摆手:“天快黑了,快上楼吧,明天别迟到。”
李云扬手插在兜里,转身晃晃悠悠地走远,书包和校服都随着步伐一晃一晃的。杨允儿假装进了楼门洞,估摸着他走远了,就重新探出头,站在路边目送着墨蓝色天幕下李云扬渐渐模糊的背影。
很多年后,杨允儿还记得这一幕。
好像那时候杨允儿就已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逼仄拥挤的青春里,他送她一程,然后转身踏上自己的旅程。男孩子的世界很大,路很长,很遥远;杨允儿只能站在自家门口,独守着小小的天地,目送他离开。
他活着,便精彩。
为方便读者更好的进入剧情,以下文章内容我会用第一人称来写,李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