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走进不科学>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确定了孤点粒子高度疑似暗物质后。
    徐云和陆朝阳不敢怠慢,立刻赶向了潘院士所在的实验室。
    至于其他项目组成员嘛
    徐云并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倒不是说徐云多信任他们,而是因为孤点粒子想要复验出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儿。
    假设——假设哈,项目组里真的有人想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以获私利。
    他或者她能做的,也顶多就是巴拉几句科大发现了暗物质之类的话云云。
    具体的实验代码,以及真正的核心数据.比如说那条粒子轨道,徐云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他压根就不担心有人会把风声传出去,即便是发朋友圈吹牛也不可能——这种行为且不说外界有多少人会信,关键是一旦被锁定身份,今后所有的荣誉都注定和自己无关了。
    能够进入项目组的这些人都很聪明,也许待人接物上的情商有些欠缺,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所以信息保密这块,徐云和陆朝阳确实都不怎么担心。
    潘院士和赵政国项目组的实验室不在同辐中心内,而是位于西区的反场聚变KTX实验室附近,这个实验室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逐阳。
    因为这实验室成立的早期目的,就是对太阳的诸多高能粒子进行观测研究。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
    逐阳实验室的第一任实验室主任,叫做陈夸父
    不过05年的时候逐阳实验室进行了改制加升级,不再设有直管主任,而是按需分配。
    半个小时后。
    徐云和陆朝阳踩着自行车,气喘吁吁的赶到了逐阳实验室入口。
    陆朝阳作为科大的正职教授,自身拥有着高权限的访客码,可以出入绝大部分区域。
    加之潘院士此前已经打过了招呼,因此在经过简单的身份核验后,徐云和陆朝阳便被放入了实验室。
    逐阳实验室是标准的粒子物理实验室,各种设备都埋下了地底下。
    所以和同辐实验中心那边一样,逐阳实验室地表上的面积不算大。
    整个实验室位于地表上的建筑主体只有三层,其中还包括了休息室和小型会议室,实验区域更是只有一层。
    不过就是这区区一层、占地面积只有五十平米不到的实验区域,画风上却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科幻迷的幻想:
    区域的一侧是一排分成五个屏幕的主控台,密密麻麻的各色按钮一看就知道属于发际线强者才可触碰的领域。
    而主控台的后方,则立着一块六层的复合玻璃。
    玻璃再后方则是上百条粗细各异的银白色精密束流管,配合实验室的冷色调,透着浓浓的科幻气息。
    而徐云和陆朝阳进入实验区域的时候。
    潘院士正和赵政国坐在对着的两把椅子上,低头在讨论着什么。
    陆朝阳作为徐云的师兄,见状便主动上前一步,恭敬道:
    “老师,我们来了。”
    “哦,小陆和小徐来了啊。”
    潘院士闻言朝他们点头致意,又指了指身边的两把椅子:
    “行,都先坐下来吧。”
    徐云和陆朝阳乖乖照做。
    落座后。
    徐云沉默片刻,目光在后边的束流管上扫了扫,好奇的问道:
    “老师,我们真的发现了暗物质吗?”
    潘院士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说实话,概率.非常非常大。”
    “毕竟它在已知特性上完全符合暗物质的定义,这种符合程度甚至要超过了当初的中微子。”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高精度的复验,就可以彻底确定它究竟是不是暗物质了。”
    “当然了,即便最终发现孤点粒子不是类似WIMP那种设想中的冷暗物质,它的价值也丝毫不会逊色于中微子震荡分毫。”
    “因为它不是一种复合粒子,而是一种基础微粒。”
    “换而言之,我们现如今的基本粒子模型里,又要加上一个新成员了。”
    讲这番话的时候,潘院士的目光有些缥缈。
    其实在最早发现孤点粒子的时候,他和赵政国都下意识的以为这是一颗复合粒子——因为它的拉格朗日函数有些高。
    结果直到今天进一步研究后他们才发现.
    这其实是一颗基本粒子。
    一个新型的基础粒子,这对于现有物理框架震动之深远,恐怕足以媲美当初希格斯粒子的发现了。
    随后潘院士顿了顿,想到了什么,又看向了徐云:
    “小徐,你应该知道这颗孤点粒子的价值,所以我和赵老想问问你,你自己对它有没有什么想法?”
    “想法?”
    徐云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理解了潘院士的意思。
    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是一个新物质在被发现后,必然要讨论的一件事。
    也就是.
    荣誉的分配。
    只见徐云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认真的望向了潘院士:
    “老师,相关内容见报的时候,负责人那栏只要写上您和赵院士的名字就行了,我的话给个名字蹭点曝光就成。”
    “.?”
    徐云的这个回答显然有些超乎潘院士和赵政国的预料,这两位华夏量子与粒子领域的顶尖大佬,齐齐宕机了好一会儿才回过了神。
    只见潘院士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脸上浮现出一丝郑重:
    “小徐,伱说的认真的?你应该知道这个成果的概念。”
    “这可不是单纯的CNS一作二作的位次问题,而是一个足以载入科学史的发现,把它提到多高都不过分。”
    “虽然你从整个项目上来说只提供了一条微粒轨道,但如果没有那条轨道,我们后头一切的成果都将只是空中楼阁,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深入的研究。”
    “小徐,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徐云坦然的点了点头。
    在今天试验过后,他当然知道孤点粒子的价值。
    很早以前提及过。
    如今的物理学界每年都可以发现五到八种新粒子,但这些粒子都属于复合粒子的范畴。
    它们实际上的本质,都依旧离不开现有的粒子模型框架。
    也就是当初提过的四大类、61种微粒。
    最近一次被发现的基础粒子,要追溯到2012年。
    当时欧洲核子中心发现了传说中的上帝粒子,也就是传递质量的希格斯粒子。
    接着在2013年,希格斯便获得了诺奖。
    再往前则是轻子中的t子,发现于1975年。
    在1995年,它的发现者马丁·佩尔获得了诺奖。
    还有被汤川秀树发现的π介子。
    虽然这个霓虹人在政治上非常靠右,说出过某些极其恶心的言论。
    但在客观事实上他也确实发现过π介子这个全新微粒,并且凭此获得了诺奖。
    所以毫不客气的说。
    即便孤点粒子最后被证明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暗物质,它依旧具有冲击诺奖的资格。
    换做任何一个人,可能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但唯独徐云例外。
    首先。
    从贡献上来看,徐云的贡献显然不算是低,但也远远谈不上首功。
    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潘院士所说的计算出了微粒轨道。
    此后有关孤点粒子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其实都是潘院士和赵政国带队完成的。
    硬要把贡献进行排名的话。
    他其实有些类似正常历史中的小麦——位列潘院士和赵政国之下,其他人之上,稳居第三。
    况且退一步来说。
    即便徐云真的是孤点粒子的发现者,想要以此获得诺奖也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依旧是以上面的几个诺奖得主为例。
    希格斯的贡献是提出了希格斯势和希格斯场,描述了希格斯粒子的耦合作用。
    汤川秀树也计算出了汤川势——这是核力的灵魂。
    更具代表性的则是马丁·佩尔。
    他在发现t子后,直到1995年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计算出了中微子的预期通量,才被共同提名了诺奖。
    也就是孤点粒子肯定是个诺奖级的概念,但徐云的贡献远远达不到单独获奖的高度。
    一个新粒子想要获得诺奖,不是说你发现它就行了,而是要提出更深入的模型或者研究报告。
    理论上来说。
    除非你发现了引力子,否则任何微粒都做不到单靠‘发现’就能获得诺奖。
    而现在的徐云你即便给他合适的设备条件,他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通俗的能力有限。
    如今他的能力就是百人A级别,上头还有千人和院士呢,远远没有达到诺奖的高度。
    作为一个强迫症青年,他其实更期望自己能够靠着真才实学得到那个荣誉。
    就像上辈子写一样。
    上辈子徐云的两本作品都卡在了9000均订,其实自己氪金一个黄金盟得到一万多月票获得榜单曝光,估摸着没多久就能冲上万订——这种操作美其名曰运营。
    但徐云并不愿意这样做,他总觉得这些东西有些虚。
    明明没有能力站到那里,却靠着其他方式与其他真神并肩,即便是自己心理也不会怎么舒坦。
    嗯,和万订女装啥的无关。
    怎么说呢
    矫情往上,风骨未满吧。
    除此以外,徐云的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得奖的时候才17岁,但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这玩意儿有多水就不需要介绍了。
    物理学奖的最年轻得主叫劳伦斯·布拉格,他得奖的时候和徐云现在的年纪一样,也是25岁。
    但他获奖的时间是在1915年,整整一百零七年之前
    近30年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低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54.5岁。
    在这种基础上。
    再考虑到徐云本就不上不下的贡献,评审组那边大概率不会让他通过提名。
    至于如果他真的过了审核.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必然有大量的质疑、抨击扑面而来。
    这是徐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这对赵政国和潘院士很不公平。
    赵政国如今奔70去了,他一力推动了国家高能物理的建设,97年的时候担任过BES负责人,2008年雪灾的时候毅然婉拒了海对面的高额待遇,回国搞起了粒子科研。
    一身功勋赫赫,却又节俭异常。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时候还穿着一件80块钱的白衬衫,出门只做二等座,手表还是06年一个学生送给他的杂牌表。
    与这份节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政国如今每年把收入的50%拿去做了慈善——他在黔南供养了三所希望小学。
    作为一个不需要爱心人设,也不需要慈善去减税的科学家,赵政国的做法没有一丝一毫炒作的嫌疑。
    潘院士的年龄虽然要年轻一点,量子加密通讯这个方向也极具前景。
    但不久前随着及AntonZeilinger获得了诺奖,在为量子力学证明的同时,也堵上了潘院士获得诺奖的可能——因为AntonZeilinger正是潘院士的导师,二者做的是一个方向的研究。
    只是AntonZeilinger做的是“道生一”,也就是单光子的量子隐形传态。
    潘院士做的则是“一生二”,即将单光子扩展到多光子。
    虽然目前潘院士已经突破到了十五光子,但贡献依旧不如AntonZeilinger1997年从无到有的突破。
    而按照诺奖惯例,很少会把奖项发给同个方向的成果。
    除非潘院士真的搞出了量子隐形传态,达到了“三生万物”的境界。
    否则他这辈子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得到诺奖。
    而眼下的孤点粒子,却是一个绝佳的评奖机会。
    和这两位大佬比起来。
    如果在提名者里加上了一个徐云,届时外界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风凉话和议论声。
    保不齐啥‘太子’之类的帽子就会扣到徐云身上,给原本值得庆贺的事儿笼罩上一层阴霾。
    当初科大在舆情事件中做出了‘举科大之力’的承诺,这份恩情徐云从未忘却。
    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两位大佬的憧憬,还是出于对科大报恩的想法,他都不愿意见到那些言论的出现。
    当然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估摸着也不会考虑太多,毕竟这可能是此生仅有的机会。
    但徐云却不一样。
    有光环在身的他,先天性的就站在了另一个高度上。
    他今后获得诺奖的机会注定不会少,既然如此,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个所谓的名头去硬蹭荣誉。
    他不是爱豆,需要的不是曝光和头衔,而是知识。
    这是他在小牛,在老苏,在小麦,在高斯黎曼身上学到的一种自我认知。
    当然了。
    今后如果有正当获得诺奖的机会,徐云肯定不会客气就是了。
    俗话说得好。
    知徒莫若师。
    看着徐云认真的表情,潘院士脸上原先凝重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柔和了起来。
    其实在徐云和陆朝阳抵达之前,他就与赵政国聊过徐云位次的事儿。
    实话实说。
    在科研生活中,他和赵政国都不是那种特别虚名的人。
    例如此前的十二光子纠缠和祖冲之超算,潘院士都带上了陆朝阳和其他几位学生的名字,甚至还列为了共作。
    赵政国也一样。
    今年4月份的nature子刊,他连通讯作者的名头都没要,直接把功劳全给了自己的弟子。
    所以从始至终,他们都没要贪图徐云名分的念头。
    但另一方面。
    正如此前提到的那样,徐云的贡献确实有些尴尬。
    尤其是在他才25岁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提名的概率很低很低——因为诺奖也不是科大自己开的,评审团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儿。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
    潘院士他其实很担心徐云会陷入某个极端的状态。
    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评奖露面,啥都听不进去,甚至有可能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种例子可不是没发生过。
    但如今看来.
    徐云的心态,要比他和赵政国所想的稳重的多。
    想到这里。
    潘院士不由轻呼出一口气,与赵政国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点了点头。
    科大历来都是一所很有温度的学校,从来不会让让学生去为老师、去为科大做出‘牺牲’。
    虽然他们很难给到徐云某些头衔上的荣誉,但却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当然了。
    这个补偿的力度,还是要取决于另一件事:
    那就是.
    孤点粒子到底是不是符合标准的暗物质。
    注:
    生物钟还差三个小时调成爆更状态,大家再给我一天时间,六号开始爆更一周,八千起步,最多一万字!
    (本章完)
    wap.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我不想做富翁 宿命之环 闪闪我的星光 极品风流假太监 圣痕神王 快穿之用微笑拯救世界 开局亮剑,我一团长竟有百万雄兵 剑斩诸天 赤心巡天 满级厨神的魔法小镇游戏 魔囚仙 龙象神皇 曼巴传世 笑傲香江 碎翼龙袍 帝道无边 武侠世界里的空间能力者 苍生道歌 无尽天择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