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修真> 大道之行> 第261章: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第261章: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译经的地方就在鸠摩罗什寺,寺庙就在凉州城中。
    庙宇庄严恢弘,有一股让人心慑服的无形伟力。罗什大师的弟子道恒和尚从凤凰山将觉卧释迦像带回来后,直接将金佛像供奉在了罗什寺中。灵岩寺在莲花山上,曾被天魔侵扰,也不方便城中百姓礼拜。金佛像放到罗什寺中以后,凉州百姓前来拜佛就更加方便,罗什寺中香火鼎盛,往来人群络绎不绝。
    罗什寺大小宫殿楼阁有九十九座,占地数十亩,大部分宫殿对百姓开放,剩下的小部分宫殿是僧人译经的场所。
    林凡来到寺庙中,道恒和尚带着他来到译经的地方,这里的大殿叫文华殿,殿中有百余名僧人。鸠摩罗什也在殿中,他端坐在蒲团上,口中正在念诵梵文经文,林凡一句也听不懂。
    罗什大师的左右各坐了一名僧人,听罗什诵经,心无旁骛。其他僧人与罗什三人面对面盘坐,有人正在笔录,林凡发现录的是梵文。
    然后有几名僧人依照梵文的经书将佛经口译成汉文,又有专人做笔录,形成汉文的佛经。然后又有人将汉文的佛经润色修正。完成之后,再由另一群僧人,将汉文佛经翻译成梵文,与最初罗什口授的梵文经文对照,验证查漏……
    林凡原本以为译经就是简简单单的拿笔写下来就可以,最多有两三名弟子辅助罗什,来到这里一看才知道竟然是上百名僧人在一起同时译经!
    大殿中洋溢着一股庄严祥和的氛围,这上百名僧人身上仿佛都在散发着柔和而神圣的光芒,庄严肃穆,震撼人心。
    林凡低声询问道恒和尚,“译经怎么需要这么多人?”
    “师傅常说,既然造船渡人,当然不能造出漏洞百出的破船,那就不是渡人,而是误人了。所以师傅身体力行,对译经场的众弟子要求也十分严格。译经要经历口授、笔受、口译、润色、证义理,回译、校勘、证字等诸多环节,最终才能定下汉文经书。这还不算译经前后要举行的仪式。所以这百余人还是少的了,译经场时常觉得人手不足。师傅原本在西域,对汉文掌握的并不精深,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汉文,也需要精通汉文的僧人和精通梵文的僧人一起证校义理。”
    鸠摩罗什从小就聪慧过人,悟性超凡,读过的经书过目不忘,印在他脑中的经文可谓汗牛充栋。
    林凡心中一震,对鸠摩罗什又多了几分钦佩。有真信仰的人才会如此严谨、一丝不苟,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做事,而是为众生,为心中的信仰。
    现在,林凡心中的信仰当然不及罗什大师,但这不妨碍林凡看到罗什大师做这件事时对他油然而生敬意。心中有真信仰的人,自然能够感染众生,这就是心的力量。心之一字,最是玄妙。
    鸠摩罗什口授完一段经文之后,抬眼看向林凡,起身双掌合十,微笑道:“道真你来了,来,与我等一起参详、证校。”
    鸠摩罗什态度非常谦和,对林凡很是客气,丝毫没有大师和前辈的架子。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虽然他从不摆师长架子,众弟子却因此更加尊重他,有不少比他年长的、须发花白的僧人也恭恭敬敬称呼他“师傅、大师”。
    罗什这一打招呼,立刻引起了不少僧人的注意,都在心里暗暗琢磨,译经场怎么来了个少年?罗什大师竟然说让这少年与大家“参详、证校”?在座的哪个不是精通佛经义理的高僧,突然见到一个少年,心中都不免狐疑,这少年就算从识字开始就学佛,也没读过几年经书吧?
    有几名僧人已经在低声询问,“这个‘道真’是什么人?”
    “据说是玉弘真人的门人,是个道士,道号倒是与我们颇容易混淆。”
    罗什弟子中有以“道”字取法号的,比如与林凡已经算是熟人的道恒和尚。
    林凡对众人的一言一行都洞若观火,他不在意僧人们的言语和态度,双掌合十回了罗什大师一礼,就坐在了罗什对面摆好的一个空蒲团上。
    “今日所译经文是《中观论》,道融你将译成的汉文经文诵读给大家,我们来做‘证义’。”
    林凡听这法号,觉得很耳熟,原来与清心观的那个“道荣”只是一字之差,听起来完全相同,但那个道荣早已经做了林凡的剑下亡魂。林凡心中微微泛起涟漪,但很快就平复了,了无痕迹。
    这个道融是一位中年大叔,面相看起来比鸠摩罗什还要老一些。道融和尚双掌合十,站起身来,念诵了一段今日刚译出来的经文: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同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这二十个字刚一念出口,文华殿中飘起纷纷扬扬的落花,芳香弥漫。众位僧人都不禁低声惊呼,这是重要经文翻译出来时才会有的异象,说明译出来的经文义理精准、文辞优美。
    众人都对道融和尚交口称赞,这部经文正是道融负责译成汉文。众多花瓣落到道融身上,发出迷人的香气,散发出柔和的宝光。道融身心舒泰,修为大涨,肉身也更加纯净。
    这段经文林凡读过,但有一字之差,林凡前世读过的这段佛经中,第三句为“不一亦不异”,而道融译的是“不同亦不异”。
    鸠摩罗什道:“众位有异议吗?”
    众位僧人看到经文一出就伴随异象,知道经文翻译的已经非常好,都没有异议。
    罗什又特意问林凡,“道真有什么意见吗?”
    林凡随口道:“不一亦不异,是否听起来更好一些?”
    大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众位僧人都是身具慧根的人,一听就能隐约感觉出高下,但这突然冒出来的小子是谁?信口胡说的还是真的学富五车?
    罗什大师重复了一遍,“不一亦不异。嗯,很好!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鸠摩罗什话音刚落,众位僧人突然听到一声钟鸣,这是罗什寺中的大钟,此时没有人撞钟,大钟自己发出声响,钟声悠扬清亮,文华殿中飘起大片大片的落花,五彩缤纷,异香满溢,落花中浮现出天女的虚影,随着落花一起飞翔舞动,身姿曼妙,仙乐阵阵。
    众位僧人顿时都傻了眼,这种异象可是极为罕见的了。鸠摩罗什汉文还不是十分精通,所以多数时候还是负责口授梵文佛经,并审定最终翻译成的汉文。多数经文是弟子们译为汉文,像道融这样能引发异象的经文,就已经是译的很好的了。谁也没想到,一个初来乍到的少年,改了一个字,竟然能更上层楼。从引发的异象来看,修改后的经文显然已经达到了译经的最高水准。此前也只有鸠摩罗什亲自翻译的部分经文曾经引起天女散花的异象。
    五彩缤纷的花瓣落在林凡身上,或是消失不见,或是掉落在地,并不附着在他身上。众位僧人都暗自震惊、啧啧称奇,非常好奇这个俊秀的少年到底是什么来历。
    罗什大师也很高兴,道:“这个‘一’字,道真改的妙啊!由此可见,道真你是深具慧根之人,不妨跟我们讲讲对这段经文的理解,让我等共同研讨佛法?”
    林凡是沾了前世的光,要论学养深厚,是不敢跟在座的这些僧人们比的。但他两世为人,见过的两个世界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与诸位研讨是不敢当的,只是说一点粗浅的看法。在下看来,生灭、常断、一异、来出,都是世人能够看到的表象,自然不难理解。但佛法将这些表象一一否定,是想告诉我们这些表象背后的‘佛法’,道家称之为‘大道’。万物是一个循环,生命是一个轮回,前生今世、六道众生,看似生生灭灭,实则只是循环不息,此为不生不灭。没有绝对的恒常不变,也没有绝对的断灭变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为不常不断。世间万物彼此不同,但又可以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此为不一不异。世间万法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道生一,何物生道?既然不生不灭,就无来无去。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乌飞兔走,斗转星移,乌也没飞,兔也没走,星斗变幻,仍在眼前,此为不来不出。龙树菩萨将诸多实相一一否定,只是想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中观论》是龙树菩萨所做。这本佛经还正在译经阶段,知道的人很少,林凡不仅将“八不偈语”说的头头是道,还知道龙树菩萨这个人,显然对佛经极为熟悉。尤其是林凡信口拈来的许多诗句,都深含禅理、闻所未闻,令大殿上数百名高僧都惊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个少年到底是谁?!
    鸠摩罗什不由击掌赞叹,“妙,实在是妙!”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帝皇的告死天使 赛马娘:传奇训练员 最狂战神 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 战神皇婿 炼气五千年 娱乐帝国系统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怪谈异闻 家父汉武帝! 打奶嗝吐心声,全家炸了全京城 官途之直入青云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李显与太子妃卫宓的故事 我的景区爆火了 名门第一儿媳 听说你很难追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