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 106 章 喜脉

第 106 章 喜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郝如月原以为苏迪雅被关在景阳宫,就像妃嫔禁足那样,身边服侍的一个不少,吃穿用度照常,只限制人身自由而已。
    打听过才知道,此时的景阳宫与冷宫无异,没有服侍的,吃穿用度更是谈不上,怎一个惨字了得。
    莫说是从小娇生惯养的郡主住在里面,便是宫女怕也要精神崩溃的。
    果然在一个月后,苏迪雅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整日整日站在景阳宫的院子里骂人。骂完德嫔骂四阿哥,骂完宣嫔骂已故的慧妃。
    直到她有一日疯到别出心裁地诅咒起了皇后,说她日夜祈祷皇后生不出孩子的时候,景阳宫忽然传出苏迪雅郡主病重的消息。
    先是病重,而后病逝,这都是宫里处置人的老套路了。
    也正是在这时候,太后亲自到坤宁宫来串门了,并且带来了太皇太后的意思,请郝如月帮忙说动皇上,留下苏迪雅一条性命。
    郝如月听完太皇太后的意思,很想说,臣妾做不到啊。
    奈何苏迪雅到底是太后的堂妹,便是不给太皇太后面子,太后曾经真心实意地照拂过她,郝如月也拉不下脸来拒绝。
    可皇上那边似乎心意已决,再难转圜,这事确实不好办。
    如果不是太后上门提醒,郝如月几乎忘了,皇上好像很久都没来过了。
    康熙是个爱折腾的皇帝,没办法,谁叫命运爱折腾他呢。命运折腾他,他就敢折腾命运。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前朝没有几年是消停的。
    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剿灭噶尔丹,之后便是无比惨烈的九龙夺嫡。
    就连康熙的死因,后世都众说纷纭,到郝如月穿越前还是历史未解之谜。
    折腾到现在,前两条都折腾完了,收.台.湾就无缝衔接上了。
    说无缝衔接可能还不准确,郑经今年年初才去世,而福建水师在四年前就恢复建制,开始厉兵秣马了。
    皇上运筹帷幄,这些日子别说进后宫,连太子和大阿哥的功课都没时间检查。太子还好,十分自律,大阿哥却是放了鹰,把贵妃愁得够呛。
    前朝事忙,郝如月不想打扰皇上,奈何应承了太后,不得不出些力气。
    苏迪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人基本废了,放与不放,对于郝如月来说没有区别。
    午膳前差人去请皇上,直到快用晚膳的时辰,皇上才来。
    按照从前的经验,皇上若是午膳时过来,多半不会留宿,若在坤宁宫用晚膳,夜里就不走了。
    太子长大了,虽然还没到要避嫌的年纪,但也不会再与皇上一同过来。
    晚膳时,特别是皇上在的时候,见到太子,郝如月都有些惊讶。
    康熙也很惊讶,这不是他们父子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吗,太子为何主动越界?
    说是用晚膳的时辰,今日事忙,黄昏时分康熙才到,早过了用晚膳的点儿。
    “保成,你过来有事?”太子
    做事向来有分寸,若无大事不会这样,康熙对太子很有信心。
    谁知太子却道:“儿臣想汗阿玛了,听说汗阿玛在额娘这边,特意过来看看汗阿玛。”
    康熙觉得自己对太子有时候很肉麻,没想到太子比他还肉麻。不过肉麻归肉麻,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好啊,正好汗阿玛也想你了,坐下来一起用膳吧。”
    郝如月有时候会被这对父子肉麻到,不过他们很少在彼此面前说。今日看见父与子对着肉麻,郝如月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先是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想你了,过来看看你,然后爸爸对儿子说,正好爸爸也想你了,坐下一起吃饭。
    这些话放在现代,恐怕也不会在正常父子之间出现。
    穿越前郝如月的父亲和大哥见面,除了说正事,话都很少,互相表达思念更是从来都没有过。
    餐桌上,有太子在的时候,三人话都很少,讲究一个食不言。
    在沉默中用过晚膳,康熙顺手检查了一下太子的功课,太子应对自如,康熙非常满意。
    又问起大阿哥来,见太子只说骑射,康熙决定明日再忙也要空出时间去南庑房检查一下。
    康熙把该问的都问完了,天色已然黑透。按理说这时候太子应该告辞离开,可太子没有,仍旧与皇后闲话,母子俩言笑晏晏,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读书有多辛苦,康熙自然知道。太子也不是总有时间过来坤宁宫陪皇后,康熙也知道,于是又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
    郑经病死,正是收.台.湾最好的时机,康熙不愿错过。这段时间调兵遣将,吃住都在南书房。
    掐指算来,他已经一个多月没见过皇后了,也是一个多月没进后宫。
    乾清宫后身本来有个围房,他懒得进后宫的时候,便从里面挑人来服侍自己。
    自从围房里出了一个卫常在,他便将围房遣散了,连房子都拆了,宫女统一住到宫女该住的地方。
    扎扎实实素了一个多月,此时再见皇后,感觉她比从前又美艳几分。
    用美艳这个词形容皇后可能不那么庄重,怪只怪皇后比从前丰腴了一些。腰还是那样细,只增了上围和下围,哪怕穿着庄重的直筒旗装,举手投足间别样韵致,尽显风流。
    不仅身上丰腴了,脸色也不如从前素白,似乎染上了一层胭脂,看起来娇艳欲滴。
    如果说从前的皇后像一只半开的芍药,如今的皇后便是盛放的牡丹,妥妥一朵人间富贵花。
    都说盛世出美人,如今美人在怀,他要做的便是缔造一个盛世出来衬她。
    然而等康熙的心都从盛世飞回来了,太子还在,霸着皇后不撒手。
    “保成,还有什么别的事吗?”康熙忍不住下了第二个逐客令。
    太子听懂了,却没起身,只拿眼看皇上:“儿臣听说汗阿玛会给人诊脉,儿臣想学。”
    大晚上学诊脉,康熙忍着才没去敲太子的脑门:“想学,明日空了,传太医
    教你。”
    康熙本人涉猎颇广,天文历法,外语算术,无一不精,还读过几卷医书,也算粗通医理。
    诊脉他确实懂一些,但不是每次都对,也怕误了太子。
    太医通常是汉人,康熙对汉人还是有些防备的,所以他并不反对太子学医。
    不用很精通,能看懂药方就好。
    太子听懂了康熙的第三道逐客令,仍然坚持说:“儿臣现在就想学。”
    怎么说着说着还杠上了,郝如月伸出手递给康熙:“难得太子好学,皇上就教教他吧,臣妾给皇上练手。”
    康熙:又惯着他。
    好吧,两人就这一个孩子,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了,惯着点就惯着点吧。
    康熙学着太医的样子,抬起手。太子笑着凑过去,挤掉梁九功,亲自给皇上挽袖子。
    康熙摸了摸太子的大脑门:“看好了,今日只教一次。”
    太子笑纳了今天的第四道逐客令,眼珠不错地盯着康熙的手。康熙将手搭在郝如月的腕脉上,轻轻合眼。
    很快眼珠在眼皮底下动了动,眉头微微蹙起,继而拧紧。
    郝如月本来只想当个工具人,这会儿见皇上表情凝重,不由紧张起来,轻声问:“可有什么不妥?”
    康熙睁开眼,额上都见了汗:“换一只手来。”
    这么多年朝夕相伴,除了在床上,郝如月从未见过皇上出这么汗。
    寒冬腊月……怪吓人的。
    郝如月战战兢兢地换了一只手,康熙再次搭脉,再次合上眼,这回很快睁开,开口便是:“传太医!”
    莫说当事人郝如月,便是在屋中伺候的梁九功都吓了一跳。
    就在他转身要吩咐人去通传的时候,皇上又道:“把胡院政一并请来。”
    听见这话,梁九功脑门上也见了汗。
    皇上学什么像什么,令人叹为观止,皇上学医就是跟胡院政学的。梁九功清楚地记得,胡院政说皇上学一月比旁人学一年。当时皇上忙着亲政,好像只学了药理和诊脉两样。
    学成之后,皇上问胡院政自己能不能进太医院,胡院政捋着胡子说太医院怕是进不了,但在民间开个医馆不成问题。
    当然里面可能有拍马屁的成分,但那时候皇上拿他练手,所说症状几乎都能对上。
    梁九功出去吩咐完回来,再看皇上的脸色,只觉皇后这病大约是不轻。
    郝如月收回手,感觉心跳都比刚才快了。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心跳加速的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
    抬眼看皇上,仍旧眉头紧锁。
    再看太子,倒是悄悄勾起了唇角,还没心没肺地朝着她笑。
    郝如月:“……”
    忽然想起太子从前神叨叨说过的话,甚至为此亲自把荣妃请来给她一通说教,郝如月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但她不敢说,很怕又是一个乌龙。
    今日正好赶上夏太
    医当值,胡院政半退休之后,太医院由夏太医主持。
    哪怕雪天路滑,夏太医听说是皇上在坤宁宫传太医,都没时间叫人,提上医箱便跟着乾清宫的人走了。
    皇上在坤宁宫传太医,也不知是皇上有事,还是皇后有事。
    皇上在坤宁宫的时候,屋里伺候的人很少,大约梁九功吩咐的时候没说清楚,问前来跑腿的小内侍只说不知。
    等夏太医呼哧呼哧赶到,并未发现谁有异常,只是屋中的气氛凝滞到可怕。
    皇上和皇后并排坐在起居室临窗的大炕上,一个比一个表情严肃。太子坐在炕下的绣橔上,看表情还好,却与对面的皇上皇后相对无言。
    从前这世上最尊贵的一家三口见面,总是有说有笑,今天是怎么了?
    夏太医被人领进屋中,便听皇上沉着声音说:“你给皇后诊一诊脉。”
    夏太医不明所以,他几天前才给皇后诊过脉,没什么异常。
    皇上跟胡院政学过医术,一连学了好几个月,粗通药理和诊脉,整个太医院都知道。
    皇上爱重皇后,每回他给皇后开药,药方都要先呈给皇上过目,没问题了才能照方抓药。
    见皇上的袖口还翻着,夏太医额上就见了汗,莫非是皇上刚才给皇后诊脉,诊出了什么病症?
    想着,夏太医已然翻了袖子,将手指搭在了覆在皇后腕脉上的薄巾上,半晌不可思议地抬眸看皇上。
    滑脉微弱,时有不稳,夏太医生怕弄错,又去诊另一边。
     “是朕想的那样吗?”康熙忍不住倾身问,唇角已然翘起,压都压下不去。
    夏太医立刻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抹了一把额上的汗说:“微臣也不敢确定。”
    康熙在心里骂了一声废物,扬声问:“胡院政到哪里了?”
    话音未落,胡院政已然呼哧烂喘地被人引进来,听见这一句道:“皇上,老臣到了,老臣到了!”
    人老精马老滑,胡院政就比夏太医多了一个心眼。听说皇上在坤宁宫传太医,不但传了夏太医还传了自己,第一反应便是皇后的肚子有情况了。
    皇后的平安脉从仁孝皇后开始就是夏太医的差事,夏太医医术精湛,从未出过错,又是当年赫舍里家想办法塞进太医院的可靠人,若皇后生病,只传夏太医一个满够了,何至于捎带上他。
    皇后有西藏活佛保佑,手中天材地宝无数,他都是托了皇后的福,才活到了高寿的年纪,更何况是皇后自己。
    皇后身体一直很好,这时候传他过去,不是遇喜是什么!
    夏太医哪里都好,就是太过谨慎,一点小事都紧张得不行。这会儿见了多年未有身孕的皇后一朝遇喜,必然不敢轻易下结论,总要拉了他过来才好。
    所以听说乾清宫的人来传,胡院政连医箱都没带,空着两手便进宫了。
    因他要时常进来给太皇太后诊平安脉,皇上给了恩典,让他将宅子迁到皇宫附近。
    想了一路,当
    胡院政走进坤宁宫的暖阁(),看见屋中情形?()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胡院政所见都是细节,与夏太医并不相同。
    比如皇后没穿花盆底,只穿了平底绣鞋,这一点就很不寻常。
    皇后是个端庄,且很在意细节的人,在外人面前很少穿这种家常的平底鞋。
    皇上让胡院政给皇后诊脉,胡院政走近一些,发现皇后与皇上之间的小几上,靠近皇上那边放着茶水,而皇后这边是白水。
    再看屋中陈设,所有带锐角的家具都换成了圆角。
    就连开花的盆栽都换成了只长叶不开花的,或者干脆用最保险的宝石盆景。
    也就是说,很早之前,在没有太医确诊的情况下,坤宁宫早早做好了准备。
    手搭上皇后的腕脉,胡院政就知道夏太医为何不敢确认了,滑脉时有时无,并不稳定。
    诊完脉,胡太医又问过皇后的日常起居,这才给皇上和皇后道喜。
    胡院政霸气,这样的脉象都敢一锤定音,夏太医也不敢装家具了,与胡院政一起恭贺。
    康熙努力压着唇角,再三与胡院政确认:“朕要有嫡子了是吗?”
    胡院政:皇上粗通医理,怎会问出如此不靠谱的问题。
    夏太医:天塌下来有胡院政顶着,他还是继续装家具好了。
    莫说是胡院政与夏太医,便是郝如月都听不下去了:“皇上,现在看不出男女。”
    说完下意识看了太子一眼,只见太子也正看向自己,还如释重负地朝自己笑了笑。
    想起太子最近一系列反常的举动,郝如月眼眶发热。
    没想到第一个发现她怀孕的竟是太子,更没想到太子小小年纪还能反过来照顾她。
    看夏太医和胡院政这反应,她应该怀孕不久,喜脉不是很明显。
    掐指算来,多半是在冬狩的路上怀的。
    难怪她到了木兰围场就开始犯困,仿佛瞌睡虫附体,回来之后也一直没好。
    旅途劳顿,一去一回,在围场还因为四阿哥走丢吓了一跳,亏得她身边有太子,不然后果没法想象。
    她的保成,她的大宝,好像一夜长大了。
    在今天之前,保成说喜欢小弟弟小妹妹,郝如月还不敢尽信,怕他是为了安慰自己才压抑情绪。
    直到今日才发现,他之前所说全然出自真心。他是真喜欢小弟弟或小妹妹,并且已经在默默守护他们了。
    这一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比郝如月骤然得知自己遇喜还要强烈。
    “是,朕忘了,现在看不出男女。”康熙差点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转而想起自己刚才诊脉的结果,“皇后的脉象朕是初诊,滑脉并不稳定,可有什么妨碍?”
    胡院政闻言看了夏太医一眼,没想到初诊居然是皇上,还被皇上摸出了滑脉,可真够夏太医喝上一壶的。
    皇上话音未落,果然见夏太医跪下请罪。
    胡院政老得走路都费劲
    ()了,这些年只想退休,可不愿自己的接班人折在这件事上:“皇上圣明,皇后早年身体亏空太多,不易受孕,且脉象一直不是很强健。这回遇喜,算算日子应该在两个月左右,时间尚短。皇后娘娘受孕之后一直困倦,活动量减少,脉象虽然比从前平稳,但滑脉并不明显。”
    停下缓口气,继续说:“皇上天纵英才,对药理和诊脉都有涉猎,想来也是扶脉之后不敢确定,这才传了老臣与夏太医过来。老臣斗胆猜测,皇上诊出滑脉应是偶然。”
    拍完马屁,还不忘迎合一下皇上此时喜悦的心情:“这个偶然也是皇上与皇后腹中孩子的缘分。”
    夏太医诊不出来就是没缘分。
    皇后腹中是皇上的孩子,夏太医一点也不想要这个缘分,很快附和道:“是微臣福薄命浅!”
    把两个唯物主义的医者硬生生逼成了唯心主义,郝如月也是不忍:“皇上,这几日臣妾总是犯困,有时候夏太医过来,臣妾还睡着。”
    不是夏太医不尽心,而是他没机会尽心。
    康熙还沉浸在胡院政的马屁中,觉得夏太医诊了那么多次平安脉都诊不出来,他一出手就被他摸到了,可见皇后腹中孩子是有大福气的,而且与他缘分匪浅。
    毕竟这么多孩子出生,都是太医首诊,只有皇后这一胎是他第一个摸出的滑脉。
    冥冥中,一切都是天意,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这样说来,夏太医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即日起,准胡院政告老,由夏太医接任院政之职。”
    胡院政没想到幸福来得这样快,都不用人扶了,自己跪下谢恩。
    夏太医整个人都懵了,就好像马上要秋后问斩,忽然被人告知朝廷大赦天下。他不但被赦免,还升官了。
    最后夏太医,不,现在已经是夏院政了,还是被胡院政扯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慌忙跪下谢恩。
    就在胡太医笑得见牙不见眼,把以后的退休生活都规划好了的时候,听皇上又道:“朕把皇后腹中的嫡子交给二位了,望二位尽心尽力,保皇后母子平安。”
    胡太医才自己站起来,又被人扶着颤巍巍跪下了:啊?他不是退休了吗?怎么还有他的事?
    皇上言出法随,皇上说是嫡子,将来若生出个公主,夏院政跪着都没起来:这个官非升不可吗?
    郝如月瞧着皇上忒不讲理,两个太医也忒可怜,转头问皇上:“若臣妾没生出嫡子,只生了公主,皇上当如何?”
    胡太医&夏院政:皇后娘娘圣明!
    康熙一摆手:“朕有预感,准是个嫡子。”
    “……”
    郝如月追问:“万一呢?皇上就不喜欢了?”
    他的女儿,他怎么会不喜欢,康熙看向皇后:“你生的,朕都喜欢。”
    屋中所有人,包括太子:好肉麻。
    额娘不是后宫第一个遇喜的妃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汗阿玛心中应该有数。
    太子在心里长
    出了一口气,刚才与汗阿玛正面硬刚,他腿都是软的。
    这会儿尘埃落定,已经很晚了,太子带头离开,胡太医和夏院政也相互搀扶跟着走了。
    众人散去,郝如月按规矩提醒:“臣妾遇喜,皇上是不是应该查一查彤史?”
    查过彤史,才算过了明路。
    康熙命人拿来彤史,随手翻了翻便吩咐记档。郝如月身为皇后,也不是第一次见彤史,却是第一次见皇上这样敷衍地翻看。
    等人走后,郝如月问:“皇上可看清楚了,是哪一次怀上的?”
    彤史上记载了后宫妃嫔侍寝的时间,一旦妃嫔有孕,翻阅彤史并记档,便算过了明路,也就是皇上认下了自己的种。
    另外彤史还有一个作用,便是估算预产期。
    古代没有精密仪器进行准确估算,只是太医通过诊脉来进行人工预估,多多少少会有些偏差。
    不是郝如月信不过太医,主要是她两辈子初次有孕,心中忐忑,凡事都想亲力亲为,生怕出现差池。
    毕竟后世女人生孩子都是在鬼门关走一遭,更不要说没有剖宫产的古代了,搞不好就是地府单程游。
    太子还未成年,自己的好日子也才刚开始,郝如月可不想像上辈子那样,功败垂成。
    这一世,她要稳稳地走,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脚印都踩实。
    刚才翻阅彤史,康熙只是随手一翻,看都没看:“不必看彤史,朕相信皇后。”
    在他的精心呵护之下,皇后身边别说男人,连太监都不敢靠近。
    郝如月苦笑:“……臣妾不是那个意思,臣妾想估算一下预产期。”
    康熙大包大揽:“这个好办,明日朕亲自估算,算完告诉你。”
    梳洗完,躺在床上,大约下午睡得太多,郝如月破天荒失眠了,这才想起自己应承太后的事还没办。
    她小心翼翼翻了个身,面对皇上,抛砖引玉:“臣妾算着,这个孩子应该是去冬狩的路上有的,是在马车里那一次。”
    只是那次的具体日期,她记不得了。
    不过不要紧,彤史上都记着呢。
    她用这个话题作为开头,目的不是推算产期,而是引出冬狩,从而顺势将话题引到苏迪雅身上。
    这回也不知是怎么了,她差人问过顾问行,皇上对苏迪雅厌恶至极,连太皇太后和太后求情都不好使。
    郝如月对此也没把握,只不过从前承了太后诸多照拂,太后难得求到自己一回,她没办法拒绝。
    康熙也没睡,这段时间忙到不分昼夜,身体很累,脑子却停不下来。
    皇后有孕,他本来不该宿在坤宁宫,尤其是在身体极度压抑,渴望释放的时候。
    可皇后腹中怀着他的骨肉,都这个时辰了,他该留下给皇后暖被窝,顺便安抚皇后第一次遇喜的紧张情绪。
    当暖过被窝,将皇后搂在怀中,抚上她纤细柔软的腰肢,康熙就后悔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洛杉矶神探 狂龙战尊 凌皓秦雨欣 沈嘉沫陆淮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诡舍 你个游戏设计师,天天警局备案?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我的师兄太强了 大乾憨婿 替嫁战王后,神妃携带空间去流放 灵魂摆渡之又见孟婆 我们,浪漫不起来 循梦向阳 穿成种田文里的极品姑姑 我爱他马尾飘扬的少年模样 半壁诡城 血色漫月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