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 125 章 看破

第 125 章 看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安排外语课,还不止一种外语。小六每天醉心算术,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学,倒是小七总缠着五阿哥,动不动就乔装成五阿哥的伴读,跟去旁听。
    没错,五阿哥在小六和小七两姐妹的联手督促下,前年通过了皇上的考校,终于有资格去南庑房读书了。
    由于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南庑房早早分了班,太子和大阿哥一个班,由大儒授课。三阿哥、四阿哥一个班,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七阿哥、八阿哥和最晚入学的五阿哥一个班,虽然也是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但进度明显要慢很多。
    七阿哥身体不好,学一段便要休养一段,八阿哥年龄小,即便如此,也没耽误五阿哥的学业吊车尾。
    索性七阿哥和八阿哥从前就与五阿哥相熟,倒也没人笑话他,还会尽量帮助他。
    当然给五阿哥帮助最多的,还是小七。
    别看小七跟五阿哥一样入学最晚,平时学习也不认真,还是个旁听生,但学业几乎可与慢班学霸八阿哥比肩。
    有她帮忙补习,五阿哥仍旧还是掉在车尾,却勉强能通过皇上的考校,不会轻易受罚了。
    五阿哥学主科是个渣渣,但外语出奇地好,背单词比背儒家经典快多了。更难得的是,听力和口语也是出类拔萃。
    海晏河清之后,皇上再一次力排众议重开海禁,在沿海建港口,鼓励海上贸易。
    赫舍里家长房顺势成为了第一批海上贸易捞金人,没错第一批就是捞金,不存在难度,谁干都能挣钱。
    八旗贵族保守派居多,在平原跑马跑惯了的人,你让他下海,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刚开海禁那会儿,前朝反对的声音不小,郝如月在后宫都有耳闻。
    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咱们旗人都不会游泳,万一船翻了掉水里,还不得淹死!”
    郝如月哭笑不得,无力反驳,只传了赫舍里家长房的人过来说话,问她们想不想做海上贸易。
    不出预料,大福晋也担心不会游泳掉水里淹死的问题,佟佳氏还好些,说不会游泳可以去学,乌雅氏在旁边一头黑线:“海船都是大船,轻易翻不了。”
    终于遇上一个懂行的,郝如月问乌雅氏有什么打算,乌雅氏笑着说船她早备好了。
    郝如月惊讶:“禁海令才解除,你把船都准备好了?”
    造船可不是小事,花费多就不说了,工期也长。以古代的工艺,造海船怎么也要一两年时间。
    走海上贸易一去一回不容易,不可能只一艘船上路,怎么也要三艘以上组船队才保险。
    特别是头一回出海。
    对上皇后、大福晋和佟佳氏同时投过来的震惊目光,乌雅氏轻咳一声:“朝廷收.台.湾之后,臣妇记得皇后娘娘提过一嘴,说台.湾.回归了,朝廷下一步可能会开放海禁。臣妇从那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只等禁海令解除。”
    果然是个有眼光的,自己没看错人,郝
    如月热切地看向乌雅氏:“船都准备好了,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朝廷的禁海令刚刚解除,沿海已经动起来,八旗贵族们却仍然在担心不会游泳掉海里会不会淹死的问题。
    不仅郝如月,皇上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动了朝廷组建船队出海的念头。
    毕竟明朝有郑和下西洋,康熙也想弄出一个郑和来。奈何宫里的太监都不识字,文化水平太低,给郑和提鞋都不配,实在无人可用。
    大清的根本是八旗,八旗都不支持,海禁怎么开还得怎么关上。
    历史上就是如此。
    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开海禁,在八旗中的支持者少得可怜,开海禁的好处一样不说,张嘴就是弊端,并且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十几年。
    到了康熙朝末期,康熙皇帝还是顶不住压力,因日益严重的“海寇”问题,再次关闭国门,给了沿海贸易致命一击。
    其实闭关锁国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在明朝初年就有了。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闭关锁国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穿越者,郝如月若是没赶上,或者根本不知道也就算了,可她偏偏正赶上,并且有能力扶一把,就做不到袖手旁观。
    即便没有赫舍里家长房提前布局,郝如月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加入进来,助皇上助朝廷一臂之力。
    都说上头有人好办事,乌雅氏自打听皇后说起朝廷有解除海禁的意思,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船是有了,船员也有,货物和武器都有,只缺少懂外语的人。
    乌雅氏把困难跟郝如月说了,郝如月让她安心,转头把困难扔给了皇上。
    康熙正发愁八旗没人支持海贸呢,听说赫舍里家长房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懂外语到了外国能交流的人,当场表示支持。
    从理藩院调派人手过去跟船。
    理藩院到底是国家机关,而海贸一开外语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总不能回回都从理藩院调派人手。
    况且走一趟海贸的时间不短,尤其是带船队的那种。理藩院也有理藩院的差事,不可能一直跟着船队满世界跑。
    商人逐利,八旗的商人也不例外,只要赫舍里家长房开了一个好头,后面必然有人会跟。
    到时候外语人才缺口只会更大,别说一个理藩院,便是把礼部的人都拉来恐怕也填不上。
    郝如月给康熙建议,在国子监办外语培训班,广纳精通各国语言的人才进行统一培训,提前做好人才储备。
    人才储备就像造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提前规划。在这方面,乌雅氏倒是给郝如月提了一个醒。
    皇上也很给力,国子监的培训班在赫舍里家长房的船队出海之前就办成了。
    也是在那时候,小七找到郝如月说五阿哥想去国子监学外语。
    五阿哥在语言方面有些天赋,郝如月是知道的,可皇子的教育问题不归她管,她也得去问皇上。
    皇上
    闻言蹙眉:“四书五经都学不好(),却要跑去学洋人说话?()?『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成何体统!”
    五阿哥再不成器也是皇子,郝如月理解皇上,并没硬劝,转而道:“海贸那边确实缺人,若能安排一个皇子过去,也能让天下人看看皇上对开海禁、搞海贸的决心。”
    皇上当时好像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直到离开都没再提半句。
    郝如月以为多半黄了,谁知几天之后,皇上对五阿哥的课业做出了调整。
    上午仍旧在南庑房读书,下午去国子监专门学外语,五阿哥如愿以偿,当面向小七和郝如月道谢。
    小七恭喜五阿哥,转手送了他一套镶金的文房四宝,看得五阿哥眼睛都亮了起来。
    “五哥你好好学,等我长大了,咱俩一起做海贸生意,去赚洋人的钱!”三句话离不开钱。
    郝如月听那语气,怎么听都不像赚钱,更像抢钱。
    以后小七和小五凑在一起,不会是中国版的索马里海盗吧,她看着两个孩子,惆怅地想。
    两个孩子有了共同的目标,越发地形影不离。小七上午跟着小五去南庑房读书,下午去国子监学外语,生活别提多充实了。
    小七每天早出晚归,郝如月面都见不上,也不知道她都学了些什么。这会儿在马车上见她毛遂自荐要给小六当外语师傅,还真有点好奇。
    她看了小七一眼,用英语问候她。小七先是瞪圆了眼睛,好像不信她懂英语,而后才用英语回答,向郝如月问好。
    然后郝如月增加了难度,说出的句子更长,语速更快,几乎是英国人正常交流时的语速了。
    小七反应了一下,很快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见小七英语学得不错,郝如月改用法语,这回不但小七惊呆了,连康熙都惊了一下。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国留学,毕业后又在华尔街工作,英语就是工作语言。为了与其他国家的客户无障碍交流,她利用业余时间还自学了法语、德语、日语和韩语。
    其中英语和法语用到最多,可以充当翻译,其他三国语言,只能做到无障碍交流。
    穿到清朝之后,外语几乎没什么用处,也就是解除海禁之后,郝如月才捡起来的。
    像模像样地看了几本清朝的外语教材,发现大差不差,只个别发音要注意一下,很多后世的俚语不能用,因为这时候还没出现。
    之前用了那么多年的工具语言,好像烙印在脑中,想捡起来对郝如月来说并不难。
    小七震惊之后,用流利的法语答了,转眼就飞扑到郝如月怀中:“额娘,你也在学外语吗?还学得这样好!跟传教士说得一样好,不不不,比传教士说得还好听!”
    听说五阿哥下午要到国子监读书,国子监那是相当重视,学外语的时候专门安排了传教士授课,纯纯的外教课,标准的一对一。
    小七会跟去蹭课的事,郝如月已经派人知会过国子监了,权当没看见就行。
    小七和五阿哥一样,在学习语言
    ()方面很有天赋,这才跟着外教学了一年,就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
    郝如月考过小七觉得她有资格教小六外语,便由着她们小姐妹玩去了。
    马车并不隔音,郝如月刚才考校小七,外头骑马的太子、大阿哥和五阿哥都听见了。
    “皇额娘外语居然说得这样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大阿哥说话时都有些自惭形秽了。
    他可是从七岁就开始学外语,几乎每天都学,却依然没办法与外国人用外语交流。
    五阿哥也说:“皇额娘的发音比传教士的还好听,跟西洋使臣的差不多。”
    因为牛痘的关系,这些年西洋、南洋派了不少使臣过来。听说国子监专门成立了外语科,总有使臣过去参观,也给了这里的学生接触洋人的机会。
    五阿哥就曾带着传教士,与英吉利和法兰西大使交流过。
    大阿哥问太子,太子哪里知道,他从小养在额娘身边,从没见额娘学过外语。听额娘提起学外语,还是从解除禁海令开始的。
    “大约是私下里汗阿玛教的吧?”越长大,越觉得额娘神秘,让他看不透。
    太子觉得神秘,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额娘身上的神秘,下意识想要保护。
    汗阿玛虽然不屑于西洋的语言,却是系统学习过的,至少通读西洋原版书籍没有障碍。
    想不通,干脆推到汗阿玛身上好了,反正大哥和五弟都怕汗阿玛,也没人敢去核实。
    果然大阿哥一拍脑袋:“是了,汗阿玛学贯中西,肯定是汗阿玛教的!”
     太子看了马车一眼,提醒:“马车不隔音,大哥你小点声。”
    几乎同时,听五阿哥瓮声瓮气道:“可传教士说汗阿玛的口语并不好,总带着一点满语的味道。”
    太子:活该汗阿玛不疼你。
    马车果然是不怎么隔音的,哪怕他们离得并不算太近,还是让车里的康熙一字不差全听了去。
    他抬眸看郝如月:“以后若是有人问起,就说你的外语是跟朕学的。”
    从仁孝皇后薨逝那天的药膳,到给图海治病的灵药,再到牛痘、侧切术……
    康熙的感受跟太子差不多,皇后身上一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很好奇,却不敢探究。
    也不想被人探究。
    外国使臣觐见,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在他面前必须说汉语,根本用不到外语。
    康熙学外语,不过是为了能看懂洋人的书籍。确实可以找人翻译,但翻译过来的文字总归是经过了人为加工,远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所以皇后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还不止一国语言,他是不是也该学起来。
    哪怕只是为了给皇后打掩护。
    郝如月考校小七只是一时兴起,考校完才发现暴露了。
    在后世学一门外语都并非朝夕可成,更不要说古代。
    坤宁宫确实有几本国子监印发的外语教材,可郝如月清楚,学外语,尤其是
    口语,只看几本教材远远不够。
    如果她没有出国留学和工作的经验,不曾把外语当成工作语言,根本不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
    所以五阿哥去国子监学习之后,她才给皇上提建议,允许传教士去国子监教书,并且开放国子监的部分课堂,带外国使臣参观,给外语科的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外国人的机会,避免学成“哑巴”外语。
    道理她都懂,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警惕心在一点一点消失,有时候说话做事都不过脑子,就很吓人。
    比如她的外语是跟谁学的,从什么时候学的,为什么口音如此纯正?就像刚刚小七给出的评价,比传教士说得还好听。
    不知道是因为牛痘,还是与解除海禁有关,这几年来清朝传教的人特别多。
    康熙本人很开明,哪怕被后世诟病,也都是在诟病他最后执政的那几年。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执政的前期和中期,在开明这一块,至少清朝的皇帝无人能及。
    有人来清朝传教,康熙照单全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用的留在身边当顾问,没用的放出去等着被同化。
    皇帝开明,有极强的文化自信,兼容并包,所以愿意来清朝交流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就属传教士最多,哪国人都有。
    去国外留学过的都知道,不光中国人说话有口音,外国人的口音更严重。
    教五阿哥和小七的那些个外教,有法国人、西班牙人,还有意大利人,就是没有英国人。
    皇上却要求国子监的外语从英语学起,这就悲剧了啊。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国留学,在美国工作,学的是美式英语,平常用的也是美式英语。
    虽然不是标准的伦敦音,但美式英语也很好听,听惯了会感觉比伦敦的发音还好听。
    即便国子监有英国的传教士授课,郝如月这口音也对不上。
    更愁了。
    果然她这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露出破绽,还被大阿哥直接问了出来,幸好太子机灵,暂时帮她糊弄过去。
    大阿哥好糊弄,太子却是个有城府的。
    在外人面前,太子会保护她,可郝如月知道,太子心中必然也打了一个问号。
    不过与孩子们相比,坐在她身边的这个男人才是最要命的存在。
    脑子聪明,阅历足,城府深,记性还格外地好。
    如果他把之前自己一次一次扇动小翅膀的事件串联在一起,他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郝如月根本不敢想。
    就在郝如月搜肠刮肚编理由的时候,男人的一句话直接帮她解了围。
    他说什么?
    跟他学的?
    小五刚刚还吐槽,说他的口语带着大碴子味儿呢,郝如月心里吐槽,眼圈却莫名发热。
    他应该想到什么了吧,毕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哪怕她再小心,也不可能抹掉所有蛛丝马迹。
    特别她还是个闲不住的,看不过眼了总要管管。
    越管越多,马脚也会越多。给九阿哥治病的时候,郝如月隐约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却迟迟没有想好怎样应对。
    也没想这一天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猝不及防。
    更没想到她所有的担心,都因为这个男人的一句话烟消云散。
    “五台山还有多远?”她就是眼窝浅,不说点别的,大概率要哭出来了,胸臆间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满到发涨。
    男人将视线从她身上挪开,移向窗外:“还有一天的路程吧。”
    “去那边做什么?”郝如月按了按眼角,抱紧刚刚还到处乱扑,转眼就被马车摇得昏昏欲睡的小七。
    小七困了,小六也揉起了眼睛,被皇上一把捞起,抱在怀中:“去找一个人。”
    “找谁?”
    “先帝。”
    听到“先帝”两个字,郝如月怔住,把泪意都吓了回去:“先帝真出家了?”
    清宫四大谜团,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顺治是死了还是出家了,雍正如何上位,以及乾隆亲妈是谁。
    第一个不敢问,第三和第四个在这一世大约不会存在,第二个谜团就要在她眼前揭开神秘的面纱了吗?
    “不知道。”男人垂下眼睫,声音发沉,“只是听到一些传言,朕派人找过,找了好多年,都没找到人。”
    好吧,跟她一样,全是道听途说。
    五台山之行注定无果,看来先帝真是病死了,没有出家。
    十月末的五台山已经很冷了,康熙将孩子们留在马车里,也没让侍卫跟着,他独自带郝如月爬上了山巅。
    “倘若有的选,你是不是根本不会进宫?”凛冽的山风吹起男人身上的斗篷,猎猎作响,可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格外炙热。
    郝如月没着急回答,而是张开双臂,迎着山风,用力喊了一声。
    宣泄完,她才看向他,朝着他点头:“我不喜欢皇宫里的四角天空,更不喜欢像只金丝雀一样被人养在笼中。我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吸纳天地灵气,飞升成仙!”
    最后半句,纯属胡扯。
    郝如月没忘记自己是皇后,更没忘记康熙是个爱吃飞醋的,可不敢说出自己刚穿过来时的梦想。
    在江南包一个山头,建一座宅院,后院堆着她的金山银山,前院住着一众美男,任她左拥右抱,纸醉金迷。
    十几年过去,现在的她空有金山银山,却没有山头,没有宅院,身边只有一个美男,还不是完全只属于她的。
    亏,实在是亏。
    但想到太子、小六、小七,和宫里那些孩子,郝如月又觉得好像也还行,不算混得很差劲儿。
    连臣妾都不用了,可见有多放飞自我,康熙看着她笑:“我也不喜欢住在宫里,我也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你有成仙的法子吗,教教我?”
    都不称朕了,反而让郝如月感觉亲切:“那你得先教我外语。”
    康熙一怔,笑得好大声:“行,回去我试
    试把口音改一改。”
    刚刚还被五阿哥吐槽过,他都记着呢。
    从山上下来,郝如月喝了风肚子疼,由着男人用大手给她揉肚子,心里却是暖暖的。
    他应该是看出什么来了,但没问。
    他不问,她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这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耗时两个多月,回来已近年关,两人都忙起来。
    偏在这时,太皇太后又病了,皇上派人将固伦淑慧长公主接回京城照顾太皇太后。
    这位长公主是太宗第五女,太皇太后的亲闺女,先帝的亲姐姐,也是太皇太后最疼爱的女儿。
    额驸去世之后,但凡太皇太后有个头疼脑热,都会让人接固伦淑慧长公主进京侍疾。
    上一回太皇太后生病,病得十分凶险,也是固伦淑慧长公主衣不解带地伺候,才让太皇太后转危为安。
    只不过上一回是固伦淑慧长公主一个人来,这回却是带了她的孙儿乌尔衮一起来的。
    “长公主带了孙儿过来,娘娘可听到什么风声?”请安过后,荣妃磨磨蹭蹭没走,而是找了一个借口跟着郝如月回了起居室。
    郝如月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也知道荣妃的担心不无道理。历史上,康熙皇帝活到成年的女儿一共九个,有七个因为朝廷怀柔蒙古的政策远嫁。
    除了大公主活到七十岁,其他人能熬过四十都是一大关。
    远离京城和亲人,水土不服,风俗不同,婚后生活可想而知。
    但荣妃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是个例外。
    历史上的荣宪公主未出嫁时深得康熙皇帝宠爱,留到十九岁才嫁人。虽然也是远嫁,婚后却与驸马琴瑟和鸣,恩爱一生。
    若荣宪公主的命运如其他远嫁公主那般不幸,郝如月也许会想办法棒打鸳鸯,帮荣宪公主挡下这一劫。
    毕竟她也有两个女儿。
    将心比心,郝如月真心不愿看到抚蒙成为大清每一个公主的噩梦。
    可事实恰恰相反,荣宪公主的良人就在蒙古,正是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儿,这才让郝如月纠结起来。
    而且太后已然找郝如月说过了,太皇太后有意让荣宪公主嫁给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儿,亲上做亲。
    这事郝如月并没瞒荣妃,荣妃一听就急了:“娘娘,臣妾只荣宪这一个女儿,实在舍不得她小小年纪远嫁。”
    且不说荣宪今年才十四岁,只看前两朝嫁去蒙古的那些公主,就知道抚蒙有多悲惨了。
    十四岁出嫁肯定不行,历史上荣宪公主也是十九岁才嫁人的。
    出嫁年龄还能商量,只是这个人选有些棘手,郝如月安抚荣妃:“你先别急,我晚些问问皇上的意思。”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荣妃对皇后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但凡皇后愿意管的事,没有一件办不成。!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洛杉矶神探 狂龙战尊 凌皓秦雨欣 沈嘉沫陆淮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诡舍 你个游戏设计师,天天警局备案?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我的师兄太强了 大乾憨婿 替嫁战王后,神妃携带空间去流放 灵魂摆渡之又见孟婆 我们,浪漫不起来 循梦向阳 穿成种田文里的极品姑姑 我爱他马尾飘扬的少年模样 半壁诡城 血色漫月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