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第 57 章 课(还是唐,比较细)

第 57 章 课(还是唐,比较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明成祖】朱棣:爹,您到底想让我说啥啊?我真的是被逼得啊。
    直接叫爹了,看来确实是急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上次说朱允炆杀了朱柏,那他也说了要杀你?
    朱棣:……
    这倒是没说。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都讲到唐朝了,说到大明也是迟早的事。
    还不如直接把话给说明白了。
    只是说话也是得有艺术的。
    正好这时候朱标和马皇后都还在。
    朱棣一边跟朱元璋坦白一边在内心祈祷,朱标和马皇后可得把朱元璋给拦住咯。
    不然他可就危险了。
    【明成祖】朱棣: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儿子要是不动手,焉知儿不是下一个朱柏?
    朱元璋:……
    你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呗。
    其实朱元璋也没朱棣想得那么生气。
    可能是言羽阳之前提到朱棣的时候,用了永乐大帝四个字。
    都大帝了,说明老四干得应该也不是很差。
    朱元璋心里这么想着。
    但是想归想,该摆的谱一样没少摆。
    【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你也效仿唐宗,搞手足相残那一套?
    【明成祖】朱棣:爹啊,这你可就误会我了!我可没杀我大侄啊!!
    这话朱元璋就不信了。
    这不扯淡么,好不容易把皇位拿到手了,还把上一任皇帝留着?
    朱元璋也知道朱棣什么德行,压根就不是什么善良的人。
    朱棣想的则是,他确实没亲自动手啊。
    他那好大侄不是失踪了么。
    至今下落不明,他还在到处找他呢。
    “有关武则天,大家应该多多少少也有点了解对吧,毕竟电视剧都拍了那么多,在这里我首先给武则天澄清一个谣言哈,就是说武则天捂死了自己的女儿安定思公主嫁祸给了王皇后。”
    “我个人认为这是宋代人对武则天的一个抹黑,到了宋朝,本身就已经开始给女性制造各种条条框框,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当时只是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还没有在民间进行大规模普及,但到了明清之后,女子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像是武则天这样的传奇人物,就成了离经叛道、大逆不道的代表。”
    骤然听到安定思公主的名讳,武则天骤然掐紧了掌心。
    安定思公主早夭一直是她心底里的一块伤疤。
    世人竟还要将这当成是攻讦她的武器。
    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竟这般令人容不下。
    武则天冷笑一声。
    容不下女子做皇帝么?
    武则天看了看一旁的太平公主。
    那她就偏要让这皇位上一直有女子。
    【秦始皇】嬴政:唐宗不也是弑兄登位么?怎的到了女子身上
    就成了大逆不道?
    李世民:……
    谢谢,没惹。
    嬴政觉得,皇位这东西,能者居之。
    否则他也不会在得知了那么多消息之后,还放任刘邦安然的活着。
    虽然只凭借一个名字就去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只要嬴政想,他大可将天下叫刘邦之人尽数杀尽。
    可他没有这么做。
    而嬴政不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有绝对的自信。
    胡亥镇压不了叛乱,那是胡亥无能。
    至于那起义的陈胜吴广……
    嬴政深吸一口气,如今李斯已经着手改进例律和小范围推广试种可留种的杂交水稻。
    若是如此,他们还要造反。
    那就是自寻死路,谁也怨不了。
    “武则天的一生也算是历经波折了,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很离奇了。从后宫嫔妃登上皇位,在父权社会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所以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也身体力行的向世人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让我们一起回顾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十四岁入了唐太宗的后宫,受封五品才人。”
    李世民听到这愣了愣。
    他的后宫里……有叫武则天的才人吗?
    姓武的十四岁的才人……
    怎么记得好像没有啊?
    难道是他记错了?
    李世民不能确定,他决定再看看。
    “但是唐太宗似乎并没有与武则天产生什么情愫,至少史书上的记载没有,我估摸着那时候唐太宗应该是还沉溺在长孙皇后的逝世中无法自拔。”
    李世民:?
    啊??
    你再说一遍谁逝世了?!
    李世民震怒。
    “虽然武则天和李世民没什么感情,但是和李治还是有感情的,李世民逝世以后,武则天入了感业寺为尼,但是武则天也没在感业寺待很久,就待了两年。就让李治给接回去了,期间两人还孕有一子。”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神色也没什么变化。
    毕竟在明清之前,女子二嫁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震惊的事情。
    也不曾有过什么将女子的贞洁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例律。
    “李治和武则天也算是封建社会里比较少见的恩爱帝后了。武则天回宫没多久,李治就把武则天封为昭仪。”
    随着言羽阳的讲述,武则天的思绪也慢慢的回到了过去。
    她和李治也不是一直都是恩爱夫妻。
    最严重的时候,李治也曾想过废掉她的后位。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她与李治是真的心悦彼此。
    可时间久了之后,特别是当她和李治之间的感情掺杂着政治利益时。
    她和李治的感情就不在纯粹了,或许在李治利用她打击以长孙无忌为
    首的一干臣子后(),他们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武则天不是一个优柔寡断、喜欢缅怀过去的人。
    做了便是做了。
    比起依靠男人(),武则天觉得,还是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令人放心。
    “前面讲李世民的时候提到过,他手下有很大一批非常出众的人才。看李世民后来封的凌烟阁功臣就知道了,整整封了二十四个。”
    “这些功臣有的在李世民执政途中去世,有的则一直留到了李治在位时期,比如,长孙无忌。”
    “但长孙无忌为大唐鞠躬尽瘁、却没换来一个好结果。”
    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紧了紧。
    帝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在反对李治废王立武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和李治之间会拥有无法调和的矛盾,长孙无忌从法理、功绩、势力上全面压制李治。要是李治没当皇帝也就算了,李治都当皇帝了。哪个皇帝能受得了头上一直有个人压着自己?即便李世民临终时亲自嘱托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但俗话说得好,前朝的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前朝的遗诏自然也保不住本朝的命。”
    “更何况,当时李世民都在玄武门亲手弑兄了,他李治杀个舅舅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甚至还不用李治亲自动手,就有人帮着他干了。”
    “这里就不得不再引申出一个人,许敬宗。他和长孙无忌不同,他是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在朝为官还是得有眼力见,许敬宗这个支持明显是支持到李治心坎上去了。”
    “所以李治不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还是废掉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最后都没捞着什么好。褚遂良一路被贬,最后死在了一路被贬的地方,而长孙无忌则因被污谋反,被流放不说,最后还被逼自缢而死。”
    “这么看来,开国功臣要么就得死在皇帝前头,要么就得老老实实的放权归乡,否则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李世民侧头去看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神色有些不好看,但她还是很努力的克制住了自己。
    还在李世民看过来的时候温柔的回望过去:“妾无事。”
    李世民又瞄了瞄下首长孙无忌的神色。
    长孙无忌八方不动,仿佛言羽阳口中那个被流放后自缢而死的人不是他一样。
    长孙无忌心里怎想的李世民不知道,但看其他人神色也没什么变化的样子。
    李世民好奇心又上来了。
    他本来就是个不太憋得住事的人,有什么问题一般当场就要弄清楚。
    “辅机,朕看你脸色有点不太好。”
    李世民到底还是没明着问,有点迂回。
    “多谢陛下关心,但陛下看错了,臣面色并无不好。”
    “啧啧,多端着一人。”房玄龄摇头叹息:“你面前又没镜子,你还能自己知道自己面色好不好?陛下面前没一句实话。”
    “就是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把年纪了该放的就放放,别那么贪恋权力,回乡安度晚年怎么你了?你当官有瘾啊?”魏征把李世民想说的话给说了。
    “只要陛下有令于我,我自当遵从。”长孙无忌还是那副淡淡的语气。
    三言两语之间,李世民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于是他很熟练的出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都言之有理,但现下还是先听课吧,听课。”
    “李治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官员流放后,也算是将皇权往自己手里拢了一拢,但这拢在手里的皇权,很快又被他分给了武则天。”
    “李治因为身体原因,逐渐开始让武则天帮他处理政事。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武则天是李治的妻子,不如说他们两个更像是捆绑在一起的政治盟友。李治借武则天来打击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将权力收归自身,而武则天则趁机沉淀自己的势力,站稳脚跟。”
    “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还曾劝李治前往泰山封禅。说起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终于宋真宗。在宋真宗去泰山给自己封禅以后,后代杰出一点的帝王再也没动过上泰山封禅的念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风评。”
    【汉武帝】刘彻:为啥啊?泰山封禅那他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啊。
    身上没点真刀实枪挂得住的功名,你凭啥上去封禅啊?
    多大脸呢?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刘彻总是能非常敏锐的捕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能宋真宗觉得自己的功绩不比前面五位差吧。扯远了,还是重新把话题回归到唐朝。”
    “之后李治自称天皇,封武则天为天后,武则天手里的权利得到进一步扩大。李治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甚至准备直接禅位给武则天,但被宰相给郝处俊劝住了,最终李治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么看宰相还挺像是武则天崛起路上的绊脚石,也难怪她要培养北门学士去分宰相的权力。李治想立她当皇后的时候,宰相不同意,武则天当了皇后没多久,就有宰相劝李治废后,眼看着皇位唾手可得,又让宰相坏了好事,最后当上皇帝了,刚刚病重就被宰相逼着退位。关键是这四个宰相还都不是同一个人,这么看武则天跟宰相还是挺犯冲的。”
    “李治死后武则天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帝,而是被尊为皇太后,由她的儿子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唐中宗这人吧,也不是很行。他刚登基就想扶他的岳丈韦玄贞,但是被朝臣劝阻了。”
    “李治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时候,李治就会想办法让朝臣同意,李世民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时候,要是这件事真的很荒谬李世民会选择不干,但李显就不一样了,李显选择放狠话,李显说,别说一个官位了,我岳父想要皇位我都能给他。”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再度听到儿子的脑残发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汉武帝】刘彻:听上去他的脑子
    像是被门夹了。
    【秦始皇】嬴政:同意。
    自从汉朝的历史讲完了以后,刘彻上历史课的动力除了能拿分换东西,还有能看别人家的热闹。
    “你这话都说出口了,那肯定不能让你继续在皇位上坐了,谁知道你哪天发神经,真把皇位送出去了怎么办?于是李显皇位还没坐热,就麻溜的让武则天给踢去房州当庐陵王,换了个人来坐皇位。”
    “武则天就把她的小儿子李旦给扔上皇位了,也就是唐睿宗。但是唐睿宗的屁股也还没坐热,徐敬业就打着庐陵王的旗号在扬州造反了。骆宾王还给他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都知道吧,语文课上没少背他的诗吧,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徐敬业这个造反没能造成功,骆宾王就跟着徐敬业一块死了。”
    “平乱之后武则天打算还政于李旦,李旦没敢同意,武则天就继续临朝称制。要不说李旦比李显有点眼力见呢,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日大过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请武则天登基即位,还说自己愿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则天搞政权交接的时候,李显在房州战战兢兢,生怕武则天哪天想起他来了把他给弄死。”
    “从武则天32岁为后到67岁称帝,历经35年的波折和筹谋,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阳设置铜匦,就类似我们现在的举报信箱。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国史上最早的上访制度。”
    “打小报告的人多了,大臣们就忧心忡忡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把柄被别人握在手里,不过这个制度对平民来说是没什么风险的。武则天下令,检举人检举之事无论是否成立,都不会因检举获罪。”
    “但这个制度也不全是好处,像是来俊臣、王弘义这种奸佞,就趁机钻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权利还不小。他们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诬陷别人的法则。看谁不顺眼就搞连坐,一杀就是好几族。”
    “当一个人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忧自己会不会落到酷吏手里因此丧命甚至累及家人,哪里还顾得上管别的事?而且一味地纵容举报风气疯涨的下场就是像来俊臣这样试图钻空子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毕竟也是刚刚创立的制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则天即位后,还搞了一个试官制度,虽然这会有隋朝留下来的科举制度,但是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完全发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举里面的殿试,就是武则天创立的,武举也是武则天初始的。”
    “试官制度放在当时也算是比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官吏,你只要想当官,你就可以去推荐自己。然后你就可以当官了,在当官的过程中证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着当,但是你要是当得不好,那就只能请你回家去了。”
    “除了开发上访、试官、新增科举制度以外,军事上武则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没人同意的情况下,她直接在安西
    四镇增兵三万。直到唐玄宗时期,安西都没再出过岔子。”
    “而且武则天还很善于纳谏,这点他和李世民很像,我们常说李世民也善于纳谏,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谏臣,魏征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李世民都不生气,武则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议的臣民言语之间有所冒犯,武则天也不会治罪于人。”
    “这使得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则天对贪官污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让。虽然像是铜匦举报、自荐试官等方式选出来的官员里面有水分,但是贪官污吏一旦被发现,那肯定是严惩不贷的,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在位期间,人口也是一直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啊、发展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武周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那个时代,武则天堪称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说她皇帝当得不好,但在我眼里就算武则天不是最拔尖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较靠前的。”
    “武则天如果真的做的不好,那她也没机会为开元盛世奠定局面。世人对武则天的成见,往往来自她的性别。”
    言羽阳说完这段之后。
    李治回复李世民的消息也到了。
    【唐高宗】李治:父皇,可能事情就是帝师说得这样吧。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叫可能?
    李治:……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现在还没死。
    所以之后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自己问得有点不妥,又给李治去了一条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行了,没你事了,玩去吧你。
    李治:……
    好的父皇。
    “刚刚说到武则天晚年病重被宰相被逼退位,因为在退位之前,武则天又把李显重新立为了太子。当然,立李显为太子不一定是武则天内心所想,但立李显当太子是她必须要做的事。”
    “封建王朝这么长的历史都只出了武则天这一个女帝,就意味着以女性身份想要登上帝位必须付出比之男性十倍的努力。”
    “在来自各方势力的压迫之下,武则天只能将李显立为太子。”
    “当然,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也有点沉溺享乐。这是大部分人登上帝位后的通病,即使是女帝也不能免俗。但享乐归享乐,武则天给了男宠太大的权利,导致她和支持李唐政权的朝臣们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最终,武则天退位于李显。”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了,李显这人他就不是当皇帝的料。李显二度登临帝位,直接就把韦香儿立为皇后,之前没能给岳父的官也麻溜的给了,谁来说都不好使。”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
    难道李显的脑子是真的进了水?
    武则天开始思索为什么不久后自己会选李显做继承人了。
    明明还有个儿子李旦在,选李旦难道不行吗?
    “李显这么做的下场就是,重新当了五年皇帝他就死了。有传言说是韦皇后连同安乐公主一起把李显给毒死了,说是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唐中宗究竟是不是韦后毒死的我们暂且不知,但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的心倒是真的。”
    “但女帝哪是那么好当的?李隆基伙同太平公主一起发动唐隆政变,重新尊李旦为帝。太平公主先后帮助李显和李隆基,一时间权倾朝野。但太平公主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
    “唐睿宗也没在位多久,就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也就是传说中的早死二十年就好了的唐玄宗。”
    “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因涉嫌谋反,于是他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武则天:?
    太平公主:?
    不是。
    李隆基想排除异己能不能找个好点的借口?
    我忙前忙后又是帮李显复位又是帮李旦复位的。
    最后李隆基登基了我去谋反?
    我图什么??
    太平公主捏紧拳头,怒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徐安萧岚儿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古井观传奇 史上最强炼气期 宋朝大官人 傲娇小青梅甜又黏,又在偷看我了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社恐的我,被迫闪婚了个国民女神 炼气五千年 万界无敌从DNF开始 三国: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宿命之环 武道天帝 武道霸主 林星眠费湛 怪猎:猎人的笔记 医生:从心动开始 无敌大官人 吞噬邪君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