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263. 楚王启殉楚 二更合一,299w营养液……

263. 楚王启殉楚 二更合一,299w营养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楚王启可以算是秦国被灭的诸国中最坚韧也最清醒的楚王。
    他大开宫中宝库劳军,动员城民加入守城,亲自披甲到城墙上慰问守城的将士;
    他深知领导者不能乱插手的道理,守城的事都交给将领,就算有人反对守城将领所做的一些决定,但只要没有出现失误,他就全部压下,让将领可以安心;
    他还不断派人突围,试图去联系项燕,告知项燕城中的情况。
    可以说,楚王启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事。
    楚王启看着城下楚军溃兵,长叹一口气。
    他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但也是徒劳啊。
    “大王,快逃吧!”看见城下这一幕,楚国众位世卿贵族十分绝望。
    项燕不仅是楚国唯一能打的楚将,还带走了楚国最后一支精兵!现在项燕已败,楚国还有什么抵抗秦国的希望?!
    楚王启扫了众人一眼。
    他哂笑:“如果寡人继续坚守,尔等会把寡人绑了送给秦军吗?就像燕王遭遇的那样?”
    士卿大夫立刻道:“大王说什么胡话?”
    楚王启摇头:“不是什么胡话。”
    现在最绝望的不是项燕战败,而是六国仅剩下楚国啊。
    就算逃了又如何?楚国四面临敌,仍旧难逃被蚕食殆尽的结果。
    秦王善待六国旧贵。将来秦国打下楚国之后,楚地肯定仍旧需要楚地士人治理。他的身边,有多少人已经起了投秦的心?
    之前项燕大军在外,项城还有守下的希望,所以这些投降心思被压了下来。
    现在唯一可能能与秦将拼一拼的项燕已经溃败,放眼楚国,哪里还能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人?
    不过垂死挣扎。
    “寡人自秦来楚,已经知道是徒劳。”楚王启回忆自己在秦国的生活。
    秦王真的对他很好。如果他肯好好给秦王做事,身为外戚,他一个封君称号少不了。
    一步踏错,他短短的一生,就颠沛了半生。
    若回到过去,他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楚王启不知道。
    他当时决定归楚的时候,楚国的国土还很辽阔,实力还很强大,还能与秦国抗衡。
    那时的君父还不昏庸,春申君还在为令尹。
    谁知道归国短短几年,辉煌的大厦突然倾倒,堂堂荆楚八百年转眼烟消云散?
    “大王,我们退回陈,还能守!”有卿大夫道。
    楚王启回忆结束,淡淡道:“如果能退回去。”
    他知道大势已定,但仍旧想要抵抗到底。或许直到身边所有支持自己的人都战死,才不辜负自己选择这一条不归路?
    楚王启没有开城门,任由溃兵在城下绝望地哀嚎。
    李牧重新回到项城之下,驱赶楚军用手中的兵器绝望地敲击城墙和城门,消耗城楼上的防守武器和兵卒。
    他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执鞭指着城楼:“楚王就在城楼。他大概是在看项燕在哪里。”
    蒙恬笑呵呵地提起一个满脸血污的脑袋:“这里!”
    李牧道:“拿去给他看。”
    蒙恬策马上前:“好嘞!”
    李牧随意找了一个楚人的脑袋,让蒙恬挂在旗杆上。
    “项燕已死!速速投降!”
    蒙恬得意洋洋地举着旗杆,在楚王启所在的城门下使劲炫耀。
    楚国大军已经溃败,蒙恬那神情中的得意又不似作伪,城墙上的人还未信,城墙下的溃兵先信了。
    他们有的直接转身跪地投降,有的更加疯狂地敲击项城的城墙和城门。
    “项将军已死”的话不断在溃兵中响起,压过了蒙恬洋洋得意的声音。
    这群溃兵中有混进去的项燕。
    他很想跳出来大喊“我没死”,被亲卫和副将死死按住。
    “将军!秦人就是在诈你!”
    项燕当然知道,但他心焦啊。
    项城那群人本来就是一群庸碌。他们若以为自己死了,守城兵卒士气低落,项城就危险了!
    项燕可不认为守城的兵卒会因为哀伤自己的死亡而“哀兵必胜”。“哀兵必胜”的前提是兵卒战斗力和意志力本来就不弱,且对死亡的人很有感情。
    项燕把忠于自己的将士都拉出去远征了,项城留下的戍卒大多是芈姓的私兵,他们对自己没有太多感情。
    果然如项燕所料,当城下人喊着“项燕已死”后,楚王启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局势又糟糕起来。
    兵卒士气低落,卿大夫中又有人劝说楚王赶紧逃走。
    楚王启淡漠道:“即便是寡人想逃,又如何能逃?尔等是想让寡人当诱饵,自己好投降。”
    楚王启懒得与这些人周旋,直接戳破了他们的心思。
    现在项城被秦军大军所包围,还有项燕的溃兵阻隔,他怎么可能突围?
    若他能突围,何至于与项燕失去联系?
    这群人打的主意,不过就是想骗自己开城门,然后自己被俘虏,他们顺势投降。
    众卿大夫立刻跪地发誓,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楚王启瞥了众人一眼,道:“若想逃,寡人可开城门,让尔等先逃。”
    楚王启说出此言后,说要逃走的人立刻噤声。
    谁先逃出去,谁就成为靶子,他们才不傻。
    楚王启深深叹了一口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坚守城池到城破,然后战死;一条路是守城兵卒倾巢而出,自己混在其中逃出去,到北边继续抗秦。
    但楚国的国土面积就这么点大,还几乎全是平原地带。项城已经是最中心的城池。
    他往北与秦国关东毗邻,往南全是南秦军队控制的地盘。天下除了楚国就只有秦国,他又能往哪里逃?
    就在楚王启为难的时候,溃兵居然在项城城墙上生生砍出了一条口子。
    虽然守城兵卒用弓|弩逼退溃兵,很快就运送石土将城墙缺口堵上,城中的士气难免变得更低了。
    楚王启没有再到城墙上。他将自己关在了宫殿中,捂着头思考自己的后路。
    这时,李牧派人在城墙下送信。
    守城将领让人用绳索吊着竹篮把信吊了上去,送给了楚王启。
    这信当然是劝降信。
    “我知楚王想要为楚国殉,但请楚王留下楚王宫所存典籍。楚国八百年,过往皆在典籍中,楚王可为楚国殉,楚国的过去不该为楚国殉。”
    楚王启看到信后愕然无比,他失声笑道:“这是劝降?”
    他笑得直抹眼泪,都笑咳嗽了。
    “不愧是朱襄公的友人,非寻常将军。”楚王启确实想一把火烧了楚王宫,看到李牧的信后,他被说服了。
    既然秦国没有想过焚毁楚国的过往,那自己怎么能把楚国的过往焚毁?
    楚国虽灭,过往犹存。那些过往都在他从陈都搬来的一屋子典籍中。
    楚王启的心突然通透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项燕还在想如何入城保护楚王启逃走时,楚王启给李牧递了投降的文书。
    “寡人可降,只请勿伤国人。”
    李牧接到楚王启的信后长叹一声,对秦军下令,入城后不可掠夺。他会整理城中财物,悉数分发给秦军。
    李牧带兵向来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后掳掠也能积攒大笔财富,所以他所带的兵军纪十分不错。
    蒙恬乐呵得就像是一个初上战场的小兵似的,身为副将却去亲自传令。
    秦军上下得到命令后没什么反应。
    他们跟随李牧十几年,破城就再没劫掠过,将军不强调也会这么做。
    劫掠还可能自己受伤死亡,等着武成君给他们分东西,分得的财物才更多。
    李牧向军队下令之后,又出面劝降城下楚国溃兵,并打开一条通道,让不愿投降的溃兵离开。
    项燕惊讶无比。
    这些溃兵将来组织起来,都能继续抗秦。自白起首推歼灭战后,其他六国有样学样,都知道不能给敌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何况秦国的军功制可是人头制!李牧居然将溃兵放走,岂不是放虎归山?!
    项燕看不懂李牧现在所做的决定。
    但李牧给他留了一条生路,他抬头看了一眼城墙,还是顺着那条生路离开了。
    他见李牧此举,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么他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
    项燕决定回到陈都,聚集溃兵,推举一位楚国宗室为王,继续抵抗秦国。
    “将军,你给楚王展现的诚意太大了,他出尔反尔该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摇头道:“我本来入城就不会劫掠,算不上诚意。至于放过溃兵……呵,溃兵砍了一天城墙已经力竭,他们本来就已经无用,该被驱离战场,以免干扰秦军攻城。”
    蒙恬道:“给溃兵留一条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让溃兵消耗秦军?”
    李牧露出赞许的笑容:“现在拿下项城才是要事。拿下项城,楚国残余城池就能被轻易攻破。若有残兵到其他城池,也不过是将我们轻易击败项燕,和楚王已经投降的消息传过去,极大地削弱敌人士气而已。”
    蒙恬再次受教。看来打仗也不能一味歼灭。
    秦军自己派人去宣扬项燕已败、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这群溃兵四处逃窜宣扬的效率高?
    何况他们都吓破了胆,不知道会给秦军编排什么比现实更神奇的事迹,比秦军实话实说更能吓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记下。他在武成君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为主将者不会着眼于一场战役。主将在开战前就要决定好既定目标,每一场战役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这就是全局观。
    蒙恬仰头看着四十过半,仍旧意气风发的将军,心中充满了向往。
    我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名将!
    李牧道:“不过我相信熊启,他既然说要投降,还开出了‘勿伤国人’的条件,就是真的想降了。”
    蒙恬点头。
    如李牧所料,楚王启在看到溃兵被秦军放走之后,真的率领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仅为李牧奉上了降书,还给楚人发布诏令,让他们投降秦国。
    秦国已经尽取天下,只剩下楚国这少许几块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经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过是徒增伤亡。
    楚王可以为楚国殉,但楚人不需要。他们可以成为秦人。
    楚王启又给秦王政写信,希望秦王政能成为一个爱民勤政的贤明君王,成为天下人的明君。
    “你如果去咸阳,可以富贵终老。”李牧道。
    他明白自家学生的性格。对韩王、齐王等国君,政儿是捏着鼻子对他们好,迟早会悄悄折腾他们。
    楚王启这样身上有闪光点的国君,政儿会真的保他一生荣华富贵。
    楚王启道:“纵观六国,无一位国君殉国。总该有一位国君,让后世人对这个时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
    他仰头看着楚国的天空:“楚国八百年,末代楚王总该有些气节。”
    李牧道:“请楚王放心,我会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还活着,过得很好。”
    楚王启惊讶地睁大眼睛,然后哭着笑道:“我这一生,唯一愧对的就是亲母。”
    说完,他朝着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后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见祖上,不堪入祖陵。请将寡人葬在春申君身侧。春申君或许不会嫌弃我。”楚王启擦了擦脸上的尘土,系好了头冠,“寡人……我尽力了,春申君应该不会怪我。”
    李牧道:“当然。若楚王顺利继位,与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许楚国会成为秦国大患。”
    楚王启笑道:“这是我这一生听过的最高的评价了。”
    他取下腰上长剑,叹息道:“此剑为我还是太子时,春申君所赠。”
    楚王启在群臣的哭泣声中,用春申君所赠宝剑自刎,仰面缓缓躺下。
    李牧半跪在楚王启身边,深叹一口气,回头令秦军肃穆默哀,为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国,请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对楚国众臣道,“不要辜负楚王牺牲,请诸公去剩余城池劝降。”
    卿大夫皆哭泣着答应。
    楚国此刻还不算被灭,但楚国已灭。
    就算之后有人自称楚王,“末代楚王”这个名号,只会死死地钉在楚王启身上,无人能夺。
    李牧在想,政儿得知此事后该如何应对?
    楚王启这一死,会让他在楚人心中地位变得很高啊。
    ……
    咸阳城在半月后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秦王政沉默许久,对张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韩王!”
    张良“啪”的一声把手中文书砸在了书案上。
    秦王政收回视线,继续沉思。
    半晌,他道:“就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将他们供奉起来。”
    张良道:“你不怕他们声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们声望高,才能让楚人对楚国更加离心。若春申君不被赐死,若太子启不被废弃,楚国何至于如此?”
    张良木着脸道:“楚国的结果还是会如此,只是秦国会打得困难些而已。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不可阻挡。”
    秦王政道:“当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发出一声叹息:“六国君王,仅有楚王启还算有些国君的模样。可惜楚王启竟然不是正常继位,而是被项燕拥立。”
    张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启这样被将领拥立上位的国君,得位可谓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国有秦国这样的外敌,项燕拥立他当楚王,他楚王的权力肯定会旁落了。
    楚王启继位的时机也不好。他继位的时候,楚国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块地,几乎灭亡的时间就已经摆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启自己所说,他去当这个楚王的时候,就是奔着亡国之君去的。
    如果说公子启从秦国出逃时,那个“楚王”的位置还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选择情有可原。
    但他从魏国再次前往楚国时,就已经完全和利益无关了。
    楚王启确实值得敬佩,也值得与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国其他国君,一个个天潢贵胄,几乎没有吃过苦,继位十分顺利。就算是赵王偃继位时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过几日王位争夺便平息。
    那些国君被国家国民奉养,却不思回报;楚王启生长于秦国,却愿意为楚国殉死。
    真是讽刺。
    “那项燕似乎想拥立个楚国宗室当王,继续与秦国为敌?”秦王政讥笑道,“他还真是折腾,全家都在秦国了,还那么折腾。”
    张良阿道:“虽然项燕无用了些,但精神可嘉。”
    秦王政摇头:“精神?什么精神?楚王启以自己的性命让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现无谓的伤亡。但项燕呢?他捆绑楚人,徒然制造更多的伤亡。楚人是该感谢他,还是该恨他?”
    张良:“谁知道?我等又不是楚人。”
    秦王政道:“哦,对,你对韩王现在……”
    张良抽出剑,狠狠砍掉了秦王政书案的一角,然后把旁边椅子踹倒在地,愤怒转身离开。
    秦王政叹气,对蒙毅道:“你看他,是不是脾气越来越不好了?”
    蒙毅:“……”
    蒙毅本来想一直跟随朱襄。但朱襄担心张良会和政儿起冲突,所以让蒙毅赶紧回去。有蒙毅打圆场,或许政儿和张良不会闹得太厉害。
    于是蒙毅不情不愿地回到了秦王身边,也成为了秦王的内吏。
    张良身为韩人,虽是韩非的弟子,要当内吏也得先立下功劳才能服众。蒙毅自祖父起就是秦国重臣,秦王政可以随意提拔他。
    蒙毅回到咸阳宫后,看见秦王和张良三天两吵,终于明白张良为什么死活不肯来咸阳。
    他曾经愤怒张良居然轻视秦王。秦王让你当内吏是看得起你,你居然还不满?
    现在他开始同情张良了。
    他想起兄长给他写的信。蒙恬在十几年前随朱襄公南下后,常在信中对秦王进行委婉控诉。随着蒙恬逐渐长大,信中控诉越来越少,他都快忘记了。
    蒙毅因为害羞,不敢去朱襄公身边,没有伴随秦王政长大,所以对秦王政的了解不深。虽然有蒙恬书信给他预警,但他所看到的秦王政,是一个非常成熟且冷酷的人。
    秦王政还是太子的时候,在咸阳就处理过多起大事。先王处理一些大案的时候,经常是太子政亲自操刀。
    比如诽谤朱襄公的大案。
    所以蒙毅心中的秦王政形象,一直很高大很光辉。
    他实在是没想到,秦王政居然还有这一面。
    你气跑了张良,对你有什么好处?我们还要张良回来干活啊!
    “唉,他又跑了,他的事……”秦王政道,“你把文书抱去张家,告诉他兄长,张良又发脾气了,让他兄长劝他好好做事。”
    蒙毅忍了许久,实在是忍不下去。
    他仗着自己也是朱襄公的晚辈,对秦王政发起了质疑:“君上,你为何非得惹张良生气?”
    秦王政理直气壮:“寡人只是和他开个玩笑,是他自己器量小。”
    蒙毅:“……”
    蒙毅问道:“君上,你以前也这么对他?”
    秦王政道:“对!”
    蒙毅:“君上,你知道张良不肯来咸阳的事吗?”
    秦王政失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蒙毅:“……”
    看来秦王对此心知肚明。
    他叹了一口气,带着张良该处理的文书和秦王的诏令,去找张良他兄长告状。
    辛苦你了,张良。
    ……
    朱襄也很快得知了这件事。
    他叹了口气,收拾行囊,南下楚国。
    楚王启虽说要与春申君合葬,但他毕竟是楚王,就算这是他的遗愿,楚国宗室也希望他留在楚地。所以他现在还未成行。
    而且以朱襄对春申君家人的了解,春申君的家人不一定希望春申君再与楚王扯上关系。即使楚王启并未对不起春申君过。
    但春申君应当是愿意与楚王启同住一个祠堂的。他身为春申君的友人,帮楚王启达成遗愿的事,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项燕拥立了一个楚国旁系的孩子当楚王。
    那个孩子一家与楚王血缘已经很偏远,所以没有随楚王去项城。
    对那一家人而言,大概是飞来横祸了。
    但项燕此举也是对楚国的忠诚,所以支持他的人很多。李牧仍旧要一处一处地把反抗秦国的势力一一拔除。楚国未能像楚王启所希望的那样,不再流徒劳无用的血。
    还好大部分芈姓贵族都支持楚王,否定项燕所拥立的少楚王的正统性。所以大部分坚固的城池都已经开城门投降,秦军损失不是很大。
    朱襄南下的时候,楚地还有些混乱。李牧看见朱襄到来,脸一下子黑透了。
    “政儿管不住你?!”李牧怒气冲冲道,“就算你想抚民,也该等我扫平楚国后再来!”
    朱襄道:“什么政儿?请称呼他为君上,大王,秦王。李牧你怎么没大没小,小心我参你一本!”
    李牧给了朱襄一双白眼。
    朱襄道:“政儿还不知道我来了。但我来都来了,他能怎么着?”
    李牧:“……你才是最不尊敬秦王的人!”
    朱襄笑道:“不说这个了。你看!”
    朱襄拿出一沓纸。
    李牧低头一看,神色立刻一僵。
    朱襄道:“没想到啊,你个浓眉大眼的李牧,居然能说出这么狂傲的话。”
    朱襄手中的,居然是李牧为了激将项燕,在楚国各个城池散发的充满鄙视项燕之语的战书!
    李牧心头一梗。朱襄从哪找到的?!
    (蒙恬:阿嚏!)
    朱襄一脸坏笑地凑上去:“来,李将军,我还没见过你这么霸气的一面。念给朋友听一听?我想听听你把这些话念出来是什么……唉,别逃啊!”
    李牧晒得微黑的脸上浮现一抹薄红,转身就走。
    朱襄捏着一沓纸在后面追。
    蒙恬摸了摸鼻子,又打了几个喷嚏。:,m..,.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霍总,太太不复婚,只改嫁! 四合如意 冲出四合院 奶爸学园 出狱后,我闪婚了植物人大佬 在马竞肝属性成球神,皇马巴萨馋哭了! 这个弟子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 烧错香,供错魂,女鬼大佬赖上门 队魂 凡人剑尊 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恐怖游园 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 我能活着,全靠校花们续命! 一拳崩碎山河,你说他只会种田? 皇室潜修十八年,开局人间红尘 妖孽神医好快活 桃花诡劫 贬妻为妾?十万铁骑跪接我登基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