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七百零七章 冯·诺依曼

第七百零七章 冯·诺依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获得诺奖后,吴有训被邀请在欧洲几所大学进行一波巡回演讲。
    反正这是好事,可以继续大大提高威望,而且也能比历史上提前很多年获得国外的院士地位,名声这东西还是很有用的。
    李谕则在这段时间与汤飞凡先去了趟柏林。
    汤飞凡对欧洲科学界尤其是德国一直挺向往,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语言其实是德语,而非英语。大量的科技文献,尤其是数学、物理这两大支柱级学科里,第一手文献往往都是德语的。
    德国的医学、生物学同样不弱,虽然科赫已经过世,但德国科学界一直有个传统,他们的科学联合会叫做“自然科学与医学联合会”,肯定要把医学捎带上。
    汤飞凡迫不及待先去视察视察拜耳药厂,李谕则来到了柏林大学。
    现在柏林大学聚集了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迈特纳等好几个大牛。
    爱因斯坦还在和薛定谔研究量子的问题。
    “两位教授,上午好,”李谕笑道,“你们在聊什么?”
    “自然还是该死的概率,”薛定谔说,“我越发觉得概率解释是不是过于数学化了,这违背了我的初衷。”
    爱因斯坦则有些犹豫:“数学化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何寻找物理本质才是关键。”
    李谕指着他们身后的黑板:“解释不了的地方不少,比如那个波函数的解。”
    薛定谔颓然说:“真的很难想通。”
    仔细对比对比,柏林大学选择薛定谔接替普朗克真的蛮合适的,两人在科学方面非常像,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同时又有些保守,不敢再多迈几步。
    要是站在柏林大学的角度,可能觉得这是稳重。
    小黑板上的解说起来没啥,就是一个带有虚数i的解。
    需要小小留意:概率解释中提到波函数Ψ的平方,计算中不是简简单单的ΨxΨ,复数的计算需要用到复共轭等内容。
    而这个解除了概率解释外,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最典型的自然是后来狄拉克通过自己的方程预言的正电子。
    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就是这么神奇,很多方程在数学上能求出千奇百怪的解,但至于它们代表了什么就非常难解释了,往往需要顶级的头脑才行。
    爱因斯坦笑道:“幸亏这个函数不是我搞出来的,不然每天听到那首小曲我能疯掉。”
    李谕问:“什么小曲?”
    “你没有听过吗?”爱因斯坦讶道,然后简单哼了几句:
    “埃尔温用他的Ψ
    可以做很多计算,
    但有一点尚未被发现:
    Ψ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谕也乐了:“离开布鲁塞尔时,我曾听泡利说,薛定谔教授竟然连自己的波函数可以用概率解释都不知道,所以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这是个薛定谔还活着的时候就流行的梗。
    薛定谔听了有些尴尬:“我当然懂我的方程。”
    爱因斯坦揶揄道:“那你怎么不去听听冯·诺依曼最近的研讨会,他正在试图用数学去解释量子力学。”
    薛定谔摇头道:“他是个优秀的数学家,但一定不是个优秀的讲师,听他讲课还不如自己研究。”
    李谕纳闷道:“有这么困难?”
    薛定谔说:“不信的话,你自己去试试。”
    ——
    冯·诺依曼目前在柏林大学做兼职讲师。
    他是个匈牙利裔美籍犹太人,至于“冯”这个姓氏,是奥匈帝国皇帝赐的姓,因为他老爹是个很厉害的银行家。
    冯·诺依曼是个天才,过目不忘那种,现在他研究的领域和狄拉克有点相近,都是数学物理,只不过狄拉克更偏物理一点,而冯·诺依曼更偏数学,毕竟冯·诺依曼搞的主要就是数学。
    李谕来到他的研讨会,冯·诺依曼注意到了李谕。
    “院士先生,您竟然来了。”
    李谕微微一笑:“先生继续讲就是。”
    不出十分钟,李谕就明白为什么薛定谔说他不是个优秀的讲师了。
    冯·诺依曼的思路、语速还有板书的速度都极快,压根不在乎下面的人跟没跟上他的节奏。
    数学这东西吧,到了一定境界,本来就难得出奇,你还不给人消化的时间,根本没人受得了。
    而且冯·诺依曼没有准备演讲稿的习惯,大家手里没有什么参考材料。
    他在台上滔滔不绝,然后在黑板上迅速进行数学演算,一旦黑板写满了,就立马擦掉一大片之前写的方程,然后继续自顾自演算,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很多人戏称为“擦黑板证明”。
    四十分钟后,冯·诺依曼拍拍手,“好了,我讲完了,有什么需要问的嘛?”
    台下的十几人面面相觑。
    “太好了!”冯·诺依曼高兴道,“我就知道所有人都理解了我所说的。”
    大家赶紧一通鼓掌。
    众人走后,冯·诺依曼对李谕说:“今天来的基本都是纯数学领域的研究者,这种计算量大部分物理学家不会用到,不过我知道李谕先生的计算能力也异常出众。”
    李谕笑道:“过奖,过奖。”
    真的是过奖,因为自己的计算能力全靠有台作弊一般的计算器。
    而冯·诺依曼则是纯手算,很骇人。
    后来他参加了曼哈顿计划,是整个研究团队中计算能力排名第一的,费米第二。
    日本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第一颗叫做小男孩,第二颗叫胖子。小男孩是铀235的链式反应;而胖子换成了钚239。
    由于钚239比较活泼,所以需要精确地计算才能控制它的起爆,不然没落地就炸了。
    这个极为复杂的计算就是冯·诺依曼完成的,堪称人形计算器。
    另外,冯·诺依曼依靠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分析出了最佳爆炸高度。他发现原子弹在空中某个位置起爆,比落地后再爆炸效果好很多,这个高度数值550米是他算出来的。
    妥妥的昭和英雄!
    费米的计算能力虽然屈居冯·诺依曼之下,但也不能说人家弱。当年原子弹试验,费米仅靠随手扔出的一把纸屑,就估算出了爆炸能量的数量级。
    至于后来冯·诺依曼转行搞电子计算机,也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太出众,一不留神又成了现代计算机之父(这个称呼有好几个人共享,比如图灵)。
    李谕只能岔开数学的话题,尽量往物理上引一引:“听你的讲座,似乎想探究物理世界的本质,探究量子力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院士先生的洞察力世所罕见,竟然在这么短的一堂普通数学研讨会上就看出了我的方向,”冯·诺依曼很惊讶,然后承认道,“没错,我想知道在这些优雅的数学之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谕笑道:“下面肯定暗流涌动。”
    冯·诺依曼赞同说:“微观领域太神奇了,比任何冒险都有趣得多,因为那里满满都是未知。我看到已经有人做成功电子散射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的性质,这简直太恐怖了!
    “既然可以是波,那么电子就有可能做出双缝实验,甚至单电子的双缝实验,想想就不寒而栗!
    “单电子!它要自己同自己干涉?”
    这个问题困扰了物理学家很多年,但不包括李谕在内……
    李谕说:“依我看,概率是个好东西。概率是什么?是不确定,是模糊不清。所以,我认为电子说不定不是一个常规认为的实心小球。”
    冯·诺依曼大惊:“怎么可能!”
    李谕说:“只有这样假设,很多事情才能说得清。你还记得爱因斯坦教授关于宇宙有限无界的说法吗?”
    冯·诺依曼点点头:“当然知道。”
    “微观粒子也可以借用类似的假想,”李谕说,“电子可能就是一种有半径无体积的模糊的……”
    “模糊的什么?”冯·诺依曼问。
    “模糊的能量场。”李谕说。
    冯·诺依曼此时反而没有那么惊讶:“院士先生也想用数学来处理物理学?”
    李谕耸耸肩:“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假设电子只有半径,但没有体积,甚至没有边界,更不会有内部结构。”
    冯·诺依曼说:“那不就成了零维度的点粒子,根本不占据空间,只是一个点?”
    李谕说:“说不定就是这样,至少数学上可以这么处理。用不了多久,英国的狄拉克先生估计就会写出他的新论文,——他在布鲁塞尔时是这么说的。”
    “有点意思!”冯·诺依曼说,“不过我暂时还无法接受电子没有内部结构的说法。”
    “要是现在什么都知道,就没意思了。”李谕轻松道。
    冯·诺依曼说:“可惜我不懂实验,不然真想利用电子的衍射来测量一下电子半径,看看是不是如先生的理论推导那样。”
    李谕摊手道:“目前的条件肯定做不了这么精准的实验。”
    从实验的角度,用电子轰击电子,再通过散射角度确实可以推测出电子的半径。
    后来物理学家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去测量电子半径。但实验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异常诡异:
    被测量的电子的半径,会随着轰击电子的能量大小而变化!
    因为轰击的电子会传递一部分能量给另一个电子,从而导致其能量提高,粒子性变得更明显,半径就会更小。
    如果要测量更精确的半径,就要用更高能量的电子轰击,半径就会更小,陷入死循环。
    直到波长逼近康普顿波长这个下限。
    也就是说,电子的半径无法测量得很精确。——嗯,又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在作祟。
    所以物理学家才猜测,电子很可能作为基本粒子,并没有内部结构,或者换个更严谨的说法,电子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来说是未知的。
    据此推测,电子或许就是个模糊不清的能量场。因此你要是说它体积无限大,貌似也不完全错。
    这个理论可以用于解释量子纠缠:因为这两个分裂的粒子,用的本来就是一个能量场,你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也就是同时对另一个测量了。
    单电子双缝干涉也能解释:毕竟是模糊不清的能量场嘛,它就是同时通过了两个缝呗。
    冯·诺依曼表现得和狄拉克一样佛系:“果然还是研究理论有意思,不用等到实验结果,数学就可以昭示一切。”
    他坐回椅子上,倒了一杯威士忌喝了一口,啧啧道:“美国人的酒真是无趣,就这酿酒水平还禁什么酒。”
    李谕好奇问道:“你会去美国任职吗?”
    “美国?怎么会!美国的科研能力太差了!”冯·诺依曼笑道,突然转念一想,“不过去那里好像可以轻松混个正教授。”
    他家是开银行的,不缺钱,就是缺点名。
    李谕笑道:“确实没什么难度。”
    冯·诺依曼的朋友维格纳1980年代末曾经在采访中说:“20年代的美国有点像苏联:一个没有一流科学训练或研究的大国。当时德国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国度。”
    冯·诺依曼显然更想留在德国,尤其是他现在研究的就是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在德国才能及时看到文献。
    话说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冯·诺依曼在量子领域的贡献一点都不小,几年后他写了一本《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非常牛。在书中他彻底剖析了波函数如何坍缩、何时坍缩,甚至是否坍缩等所谓的“测量难题”。
    不过他的书中没有回答另一个本质的问题:什么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
    冯·诺依曼虽然没有回答,但给了一些暗示:人的意识。
    当然了,这个观点不仅哥本哈根派不认,爱因斯坦也不承认。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是,冯·诺依曼的这本《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刚出版,就有了一个小粉丝,这个小粉丝叫做阿兰·图灵。他是这么描述此书的:“读起来非常有趣,一点也不难。”
    李谕自然知道两三年后冯·诺依曼就会去美国普林斯顿,于是对他说:“一个国家一旦工业强盛,并有了足够的资金后,自然会想着提升学术水平,说不定对岸的大学会高薪来挖人。”
    冯·诺依曼倒是实诚,默许道:“他们最好允许我喝酒。”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诸天:火红岁月从纳妾秦淮茹开局 谁说我功法练错了? 谍海王牌 一剑擎天 我上交了异世界 山水声 遮天:多子多福从颜如玉开始 妹妹死后,我化身阎罗杀戮世界! 通房多娇:误惹权臣她插翅难逃 铠甲:送到手的金刚,那还苟啥? 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 末世:我真不想杀丧尸啊! 开局被雏田通灵,猫仙人霸凌忍界 滨海之恋:爱在边缘 量子的纠缠 重回1982:从非遗开始发家 仙魂神帝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