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谴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再次见到黎元洪时,短短两个月已经时过境迁:黎大总统又下台了。
    而且这次明显是很不爽的那种下台,——被逼的。
    “李大学士坐火车被打劫,我也被打劫,而且被劫走的还是总统之位。”黎元洪很无奈地说。
    这段时间北京城里一直闹“驱黎运动”,连很多公务员都参与进去,准确说是参加了针对北洋政府的讨薪风潮,没错,又发不下钱了。
    这其实挺致命的,虽然人家不是说有奶就是娘,但没奶也不行啊。
    黎元洪本来不想退位,但直系逼得太狠,黎元洪决定离开北京,把自己的总统府迁到天津。出发前他让姨太太带着“民国之玺”“大总统印”和“陆海军大元帅印”三枚图章出走,躲进东交民巷的法国医院。然后自己与几名要员乘坐专列前往天津。
    但他的举动被曹锟知晓,火车刚进站,就被直隶高官王承斌堵在车厢里。
    一困就是十多个小时,黎元洪被逼无奈,只能告诉他们印信在东交民巷,然后答应退下总统位置。
    对黎元洪来说,绝对是实打实的侮辱。
    李谕看进进出出的仆人在搬行李,问道:“您要搬走?”
    “这里待不住了!”黎元洪说。
    “好在天津不远,”李谕说,“那里也有您的不少老朋友。”
    黎元洪苦笑一下:“我准备先去上海,看看事情还有没有可为。”
    李谕知道后来的形势发展,但没法说太多,只能预祝道:“一路顺风。”
    黎大总统虽然当初卷入辛亥革命是被逼无奈,但随后他一直表现得像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是打从心底相信共和。余下的几年,每逢民国双十节,黎元洪都要张灯结彩庆祝,因为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切,都是革命以及共和赐予他的。
    可惜现在“共和”几乎成了笑话。
    再之后,民国政坛这座舞台上演的戏码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锟贿选总统。
    最近几年国会已经连人都凑不齐,要想举行国会选举,起码要五分之三以上的人到场,也就是要超过583人。
    但现在的国会连三百人都拉不出来,更别提583个。
    所以曹锟才想出了只要参加国会的议员就送出席费500大洋的主意。
    临近选举日期,曹锟方面甚至直接宣布,只要议员列席会议,哪怕不选曹锟都可领取五千元,才勉强凑够人数。
    选举结果嘛,不用多说,肯定是曹锟高票当选。
    话说现场还有几张有意思的废票,其中一张上面的名字竟然是“孙美瑶”,就是此前的那个火车劫匪,明显是某个议员在恶作剧。
    另有一张废票上写的是“五千元”,相当之嘲讽。
    这场贿选活动一共花了1300多万大洋,不是小数目。
    不过这些钱并非出自曹锟本人,各省多有赞助,比如阎锡山就赞助了50万。
    有赞助的,肯定有拆台的。曹锟贿选时,奉系老大张作霖就扬言,如果不接受曹锟的贿赂,可以向自己领取同样数额的钱。张作霖称之为“反贿选”。
    但该说不说,曹锟这人也做了点实事,比如他上任三天后,就颁布了第一部正式的《中华民国宪法》,即俗称的“双十宪法”。
    这部宪法可以说标志着历经十年风雨的制宪大业终于完成。
    ——
    “号外!号外!日本东京大地震,死亡数万人!”
    因为信息传输的不便,这场昨天就发生的地震,消息今天才传到国内。
    李谕刚好和竺可桢、李四光从北大校园走出来,竺可桢买了一份报纸,看了看说:“嚯,这么厉害?整个东京周围全都夷为平地?连日本皇宫都被波及。”
    当时日本裕仁天皇正在东京赤坂离宫招待外宾,结果突然一阵剧烈震动。天皇吓得赶紧跑到殿外的花园,正好目睹刚落成的高达12层的东京塔顷刻间倒塌,断裂成两段;与此同时,周边高点的建筑几乎无一幸免地坍塌,犹如土崩瓦解。
    李四光也瞅了瞅报纸:“还有海啸,几千艘船沉没。不过从报道的规模看,震源应该不在东京湾里。”
    李谕不以为意道:“确实,要是在东京湾里,恐怕就不是几万人了,往少说也要近百万死伤,整个日本关东平原可能都会被海啸吞没。”
    李四光说:“记得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曾爆发一次规模很大的地震,死伤人数也在五万人之上。”
    竺可桢突然说:“如果有办法预测地震就好了。”
    “预测是不可能的,”李谕摇了摇头,“就算预警,也做不到。”
    李四光毕竟是搞地质的,说道:“预警?您指的是美国人提出的那套机制?”
    “对,”李谕说,“半个世纪前,一个美国人曾设想,可以利用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提前几十秒给震源外围的城市发送电报讯息。”
    原理很简单,地震有两种波,横波和纵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大概是7km/s,但是破坏力小;
    横波传播速度慢,大概是4km/s,但是破坏力大。
    震源之上叫做震中,这里肯定最先受到地震波冲击,它就可以向四周发射讯号,方法则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提出的人叫做库珀,年代为1868年,距离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概念仅仅6年,甚至赫兹还没有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更没有无线电的知识。
    李谕继续说:“可惜这个系统无法实操,因为首先不可能知道地震在哪爆发;其次,那个地方不见得有无线电收发装置。”
    可用的地震预警机制,即便最早的日本,也要1990年代左右。
    李四光叹道:“您说得很对,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只能被动承受地震的灾害。”
    李谕小时候听过一个谣言,是说“李四光曾预言了四个大地震,前三个已经爆发,包括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第四个将会在哪里云云”。
    但其实人家李四光晚年才开始搞地震研究,更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描述了一下地震带。
    不知道这个谣言怎么就传出来了,而且传得几乎尽人皆知,挺奇怪的。
    从传媒学的角度看,当时编这个谣言的人确实挺会编的。谣言嘛,编得看起来言之凿凿才能流传出去,加上李四光这样的大名,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因为普通人很难考证李四光到底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所以喽,这就是辟谣难的地方。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后来各国对新闻的管控,有一些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万一有人控制了一定的传播媒介,不需要很大的媒介,然后发布谣言,就会传播很广。再想辟谣挽救,会花好几倍的成本。
    关键很多人就是喜欢听谣言编出来的故事,非常难办。
    竺可桢说:“死亡人数相近,这次日本关东大地震,与两百年前的山东地震规模看来差不多。”
    听了他的话,李谕灵光一闪,对李四光说:“李博士,有没有兴趣建立一套地震等级的理论模型?”
    “地震等级?”李四光问。
    “就是对地震规模进行量化分析,”李谕说,“好处很多,可以指导救援工作,也能帮助地震研究。”
    李四光很感兴趣,问道:“怎么进行量化?”
    李谕把他们又拉回北大的办公室,在纸上画了起来:“比如在距离震中100km的地方,将地震仪的某个微小振幅定为基准。然后以实际振幅除以这个基准振幅,再用数学上的技巧,比如取对数,得到一个数字,就是较为准确的量化结果,即地震等级。”
    这套模型,其实就是1935年时美国加州理工的里克特和古腾堡共同制定的里氏震级。
    原理一点不复杂。
    按照这套模型,基准的振幅为1微米,也就是10的-6次方米。
    要是振幅达到1m,用1m除以1微米,就是10的6次方;取对数,就是6,即6级地震。
    同理,要是振幅10m,就是7级地震;
    振幅100m,就是8级地震。
    但这个办法有局限性,超过7级就不太准了。但它还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模型,即便后来有了很多替代模型,名字还是沿用下去了。
    李谕穿越前,用得最广的是一个能量公式,确切讲是个经验公式(没有那么准确,毕竟人们对地震的很多东西研究得还不是很明白),但用得很广泛:
    地震能量e=10^(4.8+1.5m)
    其中m就是地震等级。
    按照这个公式,两级地震之间的能量差距是32倍左右。
    如果差距两级,比如6级地震和8级地震,能量相差就是1000倍左右。
    而如果地震等级只差0.1,就是10^0.15倍,即1.4倍左右。
    关东大地震最初测出来是7.9级,后来修正到8.1级。
    别看只差0.2,其实能量差距是2倍之多。
    李四光双眼放光:“非常好的办法!如果加点数学计算,几乎都可以测出地球任一地方的地震等级。”
    李谕说:“就是这样!”
    竺可桢在一旁看得叹为观止:“李谕先生的科学思维再次让我无与伦比地欣赏。”
    李谕笑道:“还得多亏你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李谕和李四光说干就干,反正李谕有的是钱,什么项目想搞就搞,很快就建立好理论框架,紧接着测了几次关东大地震的余震,效果非常不错。
    这样一来,数据也有了,论文立马写好!
    借着关东大地震的新闻热度,这篇“双李”写就的论文首先发表在中国的《科学杂志》上,迅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
    只不过从此以后,里氏震级要改名叫做“李氏震级”了。
    好在对中国人来说读音一点没变化,无感转变。
    日本人被震了上千年,都快被震疯了,对这篇论文尤其关注,要不是东京帝国大学也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现在就想请李谕和李四光过去进行演讲。
    李谕本人不缺名声,借着这篇论文,李四光也早早成了一名国际知名学者。
    地震虽然无法预测,但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比如就像上面说的,地震等级就是个学问;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地震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即烈度。
    烈度这个词,学过土木的人肯定不陌生。其实建筑学上不讲震级,讲的是烈度,就是一场地震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坏。
    烈度蛮重要的,因为不见得小地震就造不成大灾害,关键看它爆发在什么地方。
    李谕和李四光忙着搞科研的功夫,张镇芳突然找到李谕,提到了一件事情:“李大学士,清宫逊帝也想给日本捐款。”
    李谕说:“他凑什么热闹?上海红十字会不是已经出于人道主义进行捐款了,还派了救援队,北洋政府也捐了20万元,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来说,可以说仁至义尽。再说了,逊帝手里有几个钱咱们还不清楚嘛,最近都是从盐业银行拿的抵押款,他们手里除了紫禁城里的文物还有什么……我去,他们难不成就是想捐赠文物?”
    张镇芳说:“正是您想的那样!”
    “这不捣乱嘛!”李谕深表无语,刚帮着紫禁城保护了建福宫大批文物,小皇帝就又惹是生非。
    历史上,这次是溥仪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赠。
    关东大地震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几乎震动了全世界。
    ——这就是不公平的地方,发达国家出点事,全世界都知道。落后国家死了上千万人,也不见得有人在乎。
    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以后还会发生很多,直到李谕穿越前,还是没变。
    随便一举就有很多例子,比如伍连德参与的那场鼠疫,要不是因为香港爆发了,英国人也受到冲击,不会引起重视。
    后来非洲出现等级最高、超过艾滋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时,很长时间里欧洲人满不在乎,直到有个偷渡客突然抵达了欧美,这些洋老爷才害怕了,原来只要搭乘飞机,世界另一头的病毒也可以在24小时内就抵达欧美核心区。
    至于战争例子更多了……
    说回溥仪小皇帝,他出于同样的动机,想让全世界知道宣统皇帝大大的善心,决定拿出一笔巨款助赈。
    当然了,他们没有现大洋,于是拿出了估值差不多五六十万大洋的文物,送给日本国。
    吗的!
    想想就扯淡!
    赈灾捐文物???
    脑子里长得是不是浆糊???
    历史上,日本公使可高兴坏了,欣然接受!
    小朝廷傻,日本公使可不傻,白送的东西能不要?关键还是价值连城的文物,能不要?
    李谕赶紧给小朝廷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他可以通过盐业银行开辟特快渠道,迅速估值,并出于善心,在估值基础上提高一成以资奖励。
    就是说,把文物给李谕,然后不仅马上提供小朝廷五六十万大洋让他们捐款,还再给小朝廷五六万大洋零花钱。
    溥仪小皇帝不会拒绝,毕竟自己手里多了几万大洋;就算他想拒绝,李谕还可以搬出民国刚刚发布的文物保护法草案。
    哎,真是头大!
    李谕太希望冯玉祥赶紧进京了!
    至于李谕自己,不可能给小鬼子捐款,门都没有!
    因为属实就是肉包子打狗,而且是还不记恩的野狗!
    很难想象日本人那扭曲的社会心理下,做出的很多无法理喻的事情。
    日本人竟然在震后混乱的那几天里,捏造了谣言:朝鲜人要趁机暴动。
    最关键的是日本国内权威的几大报纸,如《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也报道了朝鲜人想暴动的新闻。
    然后日本人就在东京搞了一场“东京大屠杀”,只不过目标是朝鲜人。
    短短一周时间里,日本民间自发成立的所谓自卫团的组织,就杀了7000多朝鲜人。
    辨别朝鲜人的方式是让被怀疑路人说几个日语单词,虽然在日的朝鲜人大都会说点日语,但口音有区别,他们就是通过口音来分辨是不是朝鲜人,然后格杀勿论。
    这个模糊的判定标准很不准,有一些来自山区的日本人也因为口音不对被杀,乃至说话结巴的日本人也被杀掉。
    这帮狗已经杀红眼了。
    但真正让李谕不能原谅的是,后来他们同样杀了700多中国人。
    所以凭什么给日本人捐款?
    全世界哪个国家受灾,李谕都可以帮,哪怕是八国联军里任何其他一个国家。
    唯独日本,不行。
    这帮畜生纯属活该!
    民国政府给他们捐了款,梅兰芳还多次义演筹款,上海红十字会也是第一批抵达的国际救援队。
    但有用吗?日本人几年后还不是悍然发动九一八?
    所以,这不是天灾,是天谴!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网游:强化999,1级就无敌! 镇世仙尊 反派就很无敌 我在大唐卖烧烤 冥王崽崽三岁半 都市医神狂婿 修仙别看戏 大国实业 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 美漫地狱之主 七零小妻被撩!腹黑军官红眼失控 战国:开局一块地 神魂丹帝 顾总,太太又去男科给你挂号了 临仙行 真千金马甲被爆,全京圈都跪了! 老爹绑我去当兵,全军求我当教官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吴云肖雪燕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