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修真>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409章三十年功力

第409章三十年功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日后。
    用了五天时间,来回奔驰数百里,在胶东阳夏两郡边界,彻底将楚军外围营寨看了一圈之后,燕云庆带着满腔的忧虑和失望,返回了大营。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就如他先前所怀疑的那样,整个楚军三百余里的营寨,都是防守严密,戒备森严,治军看不出任何破绽。
    百万楚军,竟真被管的形如一体,连成了一片大势。
    面对这种敌人,燕云庆束手无策,丝毫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而等他返回大营之后,糟心事就更多了。
    因为相比于楚军的严整治军,犹如一体。梁军这边,那就是错漏百出,不堪入目了。
    必须承认。
    作为中州霸主,梁国处在九州中心位置,周围皆是强敌,数十年来打了不知多少硬仗,期间从梁军中涌现的将才数不胜数,这个军中可谓将星闪烁,犹如繁星。
    从这方面讲,梁国是不缺统兵作战之将的。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因为战争烈度太大,每每大战之后,梁国都会损失一大批兵将。
    而这些人损失之后,刚开始时,靠着强大底蕴梁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们,还能很快派出自己的子弟,把他们送入军中担任中高层将官,底层将官则提拔老兵出任。
    靠着这个方法,梁国尽管次次都兵马损失颇大,但过个半年一载,随着新兵训练出来,各级将官磨合完毕,总又能迅速恢复实力。
    故而在前期时候,梁国在面对魏赵徐三国进攻的时候,一直都能保持优势,时不时还能发起反攻。
    可再多的人才储备,也经不起月月年年的损失,而且每次都是损失数百上千人啊。
    梁国的公卿世族们,子弟族人再是繁盛,也总归有个极限。
    一族几千上万人,就已经顶天了。
    其中刨去老弱,以及没有习武的,真正能参军的子弟,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魏赵徐并非弱国,他们和梁国哪怕有国力的差距,但基本的兵马素质,还是差不多的。
    梁国跟它们一场大战下来,即便胜利了,少说也要损失十几,数十万人马,其中陨落的将官以百、以千计。
    一次大战,就能让一个世族,死光全族的参军男丁。
    而梁国又有多少世族?
    几十上百家而已。
    打上一百次大战,这些世族子弟也就中坚男丁尽散,家族彻底完蛋了。
    所以在打了十几年战,梁军之中的世族子弟,死了数万之后,梁国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于是,后来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减少损失,梁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都开始有意识的减少了子弟从军的数量。
    而没有了这些经过了精心培养,有着充足军事素养,将门传承的世家子弟参军,梁国军中的中高层将领,随着战争的不断剧烈化,很快就出现了断层缺乏。
    如此,就不得不放开原本的口子,从底层提拔寒门草根出身的将领了。
    这些出身低微的将领,虽不乏勇武,甚至有着足够的战场敏锐,对领兵打仗有着自己的直觉。
    毕竟也是沙场中,从尸山血海趟出来的。
    可这些人再勇武,直觉再好,也终究改变不了,他们是半路出家,没接受过系统培训,甚至可能就是个文盲的事实。
    几千上万人的军队,靠着将领的勇武,以及足够的运气,或许能忽略彼此将官素质的差距,打成平手,甚至打出一场胜仗来。
    但这种规模上百万的大战,即便你是先天宗师,个人所能发挥出来的武勇作用,也变得极其有限了。
    一个先天宗师,一场战争下来,撑死了也就杀个几千人。
    而几千人,对于百万大军,也就九牛一毛而已。
    别说一个先天宗师了,就算十个先天宗师,让他们去杀个百万人,估计杀到累死,也杀不完。
    先天宗师都如此了,那些普通的将领,能够发挥的武勇作用,就更有限了。
    既然武勇不起作用,那么两军对抗,比拼的就是彼此的素质了。
    这个素质,是指士兵的差距,将领指挥的差距,各部兵马配合的差距。
    绝望的是,在以上三种比拼中,梁军都占不到优势,甚至处于下风。
    就说普通士兵的差距,梁军虽然久经沙场,是从一次次大战中,杀出来的精锐。
    可楚国也不差啊。
    这三十年来,楚国在腹地,虽然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但在边疆区域,却怎么也称不上和平的。
    西南有不断北迁的雨林夷人;数万里海疆,有不断登岸的海寇;西北更是年年出塞,与雍西的蛮夷打的火热。
    有着三大战场在,楚国的用兵规模常年保持在五十万人。战事激烈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上百万。
    而陆渊为了保持楚国士兵的战力,又采取的是轮换制度,把国内士兵分成三批次,让他们轮流上前线磨练。
    所以,虽然享受了三十年太平时日,但楚军却并没有堕落,反而一直处在战火之中,遭受的锤炼并不比其他各国少。
    甚至因为楚军时刻轮换,而不像各国一样受限于多处战线,和强大的边疆压力。往往一支大军被逮住了,就往死里用,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休息。
    于是大量老兵精锐,就白白被折损在了战场上,不得不补入大量新兵来补充军队规模。
    军中处于老兵新兵掺杂,士兵素质参差不一的境地。
    楚军得益于轮换制度,那些上过战场的老兵精锐,都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军中基本都是老兵为主。
    甚至这次陆渊在国内扩招的两百万新兵,其实也是以前的老兵退伍后,被重新征召了回来。
    早在二十年前,有感于各国间越来越激烈的战事,为了给国内储备更多的优质兵源,陆渊强硬的在军中推行了改革。
    规定一名战兵从入伍之后,最多在军中呆十年。
    十年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强制退伍,并编入国中预备役。
    可能一个士兵十五六岁从军,二十五六就被退伍了。
    从这点起,楚国就区别于各国的那种终身兵制,军队中不再是白头乌发并存,十五从军,八十得归的现状,便是彻底杜绝了。
    而楚国国内,也因此得到了大量正处于二三十、三四十的,受到过良好军事训练的青壮年兵源。
    这些历年被退伍的预备役,都在各地官府有着登记,地方军事长官一声令下,瞬间就能集结起来,然后按照以往在军中的等级,编织出一支支小规模的军队。
    这种情况下,别说两百万新兵了,便就是三百万,甚至五百万,楚国都能轻易集结出来,并保证一定的战斗力。
    这种制度下练出来的楚兵,就算是预备役重新入伍,那也比各国重新在民间招一名新兵强的多。
    所以在士兵层面,楚军自然是远胜过那些长幼不齐,新老掺杂的梁军的。
    至于将领的素质,就更不用说了。
    楚军这些年打的仗,都是有意识控制了规模和烈度,只是为了防御边疆和训练军队的战争。
    和那种各国间你死我活的争霸,可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这种情况下,士兵的损失都少的多了,将领被那么多士兵保护,就更别提了。
    楚军几十年时间,培养的优秀中高低三级将官,简直数不胜数。
    楚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地方豪族们,培养的优秀子弟也如繁星,以千万计。
    这些人在陆渊的提倡下,都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充当一名合格的各级军官,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两方面的将官来源,不但保证了楚国现有常备兵马的指挥,就连那些被征召起来的民夫,也被安排了大量各级将官管理,当做了军队来训练指挥。
    比起梁军那种将官缺乏的现状,不知要胜过多少。
    最后的大军配合,更是别说。
    有着陆渊那放到各路兵马,充任指挥十万人之帅的分身在,这个面对仙法作弊的情况下,梁人就算玩出花来,那也比不了啊。
    所以种种优势加起来,便就形成了楚军,对于梁军各方面的碾压。
    于是,一个寒冬初降的日子,在彻底进入凛冬之前。
    经过数百次小规模试探后,楚梁双方终于开始一场大战,各出兵十万人,在两军中间的原野进行对决。
    结果却是梁军惨败后。
    燕云庆立刻就意识到了双方的差距。
    后面便开始闭营自守,不再理会楚军的挑衅,守过了数日,熬来了天地大雪,封冻一切后。
    便趁着这个喘息之机,将自己发现的诸多问题总结出来,并快马传回大梁,晋级,请求皇帝派遣足够的合格将官,用来填充如今梁军内部的不足。
    如今有着一个冬天作为缓冲,被大雪包围,楚军无法出营作战。
    梁军这边,还能趁着这三四个月的冬季,重新整顿部伍,更换不合格的将官,以此减少挽回与楚军的差距。
    要是等到冬天过后,大雪化开,楚军能自由活动后。
    梁军这边依旧如现状,没丝毫改变的话,怕是惨败不远。
    燕云庆将自己的担忧,尽书于书信,以此警醒大梁城内的君臣。
    楚军经过三十年的修养积蓄,绝非外面表现出来的那般浮躁孱弱,与梁国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
    这一战,楚国三十年功力,梁国则是百战力竭,实在危急万分了啊。
    ……
    就在黄玄、燕云庆两军,在胶东、阳夏两郡边界,打的火热的时候。
    陆渊在国内,也开始做北伐前的最后一轮动员。
    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除了已经奔赴前线的阳夏行营外。
    在楚国之中,负责征讨魏国的汉中行营、襄阳行营,已于一月前,彻底筹备完毕。
    陆渊直领的西、中、东三路行营,也借着迁移民众、以及支援雍西、阳夏前线的名义,分别在豫章、临海、广陵三地进行集结,并已完成大半。
    为了尽快推进此事,陆渊甚至暂时巡游到了金陵,以此统御人心。
    照现如今的筹备来看,到了明年二月末,也就是雪融开春后,三路行营就能筹建完毕了。
    除了筹建行营外,那些从岭南西南迁移北上的民众,经过半年时间的迁徙,也陆续抵达了楚国北方的大江沿岸。
    这些被迁徙的民众,规模足有一千八百余万人,几乎与楚军此次北伐征召的兵马人数相同,堪称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而如此多的人员,大量聚集到大江沿岸,自然也带来了诸多繁杂的管理问题。
    而这些移民,每日吃用消耗,更是犹如天文数字,简直难以计数。
    若不是陆渊老早前,为了筹备北伐,提前让人在大江南岸地区,设立了诸多常平仓,用于较近供应前线粮草,那还真支撑不起。
    不过就算如此,近两千万人的消耗,也太大了些。
    尤其楚国还要支撑同等规模的大军,就更恐怖了。
    因此陆渊已经决定。
    明年北伐时,只要大军渡过了大江,控制了江北的梁国郡县后,并立刻着手安排移民工作。
    养活差不多四千万不事生产人,给楚国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哪怕陆渊倾尽全力,也最多只能支撑年余。
    为了解决粮食消耗,为了让那些移民尽快安定,恢复生产,也只能冒点风险,让那些人随军出征了。
    不过以楚国的准备和实力,只要渡江,基本就是一路平推,打下的地盘,几乎没有再丢掉的风险。
    所以那些移民,就算跟在大军屁股后头,也顶多只需要面对一些梁人民间的反抗,基本是不大可能面对成建制的梁军的。
    而他们又有楚军留下的驻防兵马帮助,这风险就更小了。
    因此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陆渊又使唤起了为了供应北伐物资,累的头发都掉了许多的好友孙思文。
    让他抽调出官员,专门负责处理此事了。
    整个三路渡江兵马,就这样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中。
    雍州魏国那边,也在楚国的催促之下,在关内郡集结好了西征大军。
    只待明春到来,大雪化开,便可与楚军在汉中的行营大军一同出兵,讨伐蛮夷。
    至于梁国。
    大梁君臣在收到了燕云庆的书信之后,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
    只是奈何如今梁国实在虚弱,各处都是用人之时,人才的贵乏肉眼可见。
    他们就算有心支援,也没有多少余力。
    最终在各军抽调一批精锐警官,又强令国中世族公卿,各自贡献出一批子弟,咬牙凑了千余人,就送上了胶东前线。
    不过这千把号人,顶多也就管理十几万兵马,对于前线大军,影响也是有限。
    燕云庆想的给全军来一次大换血,使之脱胎换骨的想法,终究是付之东流。
    梁国到底还是输在了底蕴上。
    无奈之下,这位梁人名将,也只能利用手头上的有限资源,尽可能的整训大军了。
    只是这般做,能起到多大效果,他也没有多少底气。
    倒是除了精锐将官外,梁国又集结了十万精锐,跟着一起派到了胶东郡,用以补充此前梁军大战的损耗。
    把胶东大营的兵马,重新恢复到了百万之众。
    但兵马的恢复,丝毫没有提升燕云庆的信心,也没使先前大败的梁军士气提高多少。
    和楚军交手之后,双方都认识到了彼此间的差距。
    同时也因为这些差距,出现了不少心理变化。
    梁军中不少将士,开始伸出了畏战心理,关于楚帝陆渊的传说,也在营中私下流传,人心浮动。
    梁国的未来,在这严寒之下,埋上了一层阴霾。
    阳夏行营那里,在入冬前,收到了郑国给的最后一批粮草资助后,也有了充足的粮食。
    于是黄玄也干脆下令,从军中挑选出一批副官将左,精干老卒,把他们分散到征召来的郑国民夫里面,对这些人进行训练。
    他打算趁着这个冬天,提升一下五十万郑国民夫的战力,好弥补自己在异国它乡,兵力不足的问题。
    不然在这陌生环境,距离故国有数千里之遥,补给不便。
    自己手中就这百万把人,那就成了死一个,少一个的困境了。
    就像前段时日,和梁人发生那许多次的大战,梁军固然损失近十万,可楚军这边死伤也不少,足有六万余人。
    这些缺失的兵马,各部编制的缺额,最终还是通过那些郑国民夫来补充,以此保证了大军的完整。
    此时多练练这些郑国民夫,那就是给自己的大军,增加更多的优质兵源,是事关根基的事情。
    而在这各方,为了战争进行的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时间缓缓流淌。
    神武四十年在一片大雪中走过,战云密布之中,九州迎来了神武四十一年,度过了这个让人并不怎么快乐的新年。
    二月春末,魏国上将军孟成林,领百万大军入草原,扫荡蛮人。
    同月,收到消息的楚国汉中行营,总管黄欣依约领兵,出陇山,征讨河陇异族。
    九州开年第一战,就这样被楚魏二国率先打响。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我,落难王子,打钱 大王请住手 揭棺而起,重建血族帝国 日娱:从特摄演员到动作巨星 史书中的剑仙是我老婆 穿甲弹不相信碳基怪物 洪荒妖魔传 横推两界:从唯心武道开始 海域修仙:巨舰重炮叩开万族之门 我能看到末日 忽悠华娱三十年 绝世红颜楚郁玉 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愚弟奥丁 华娱:从03开始一路生花 重生后我怎么多了个青梅 重生高考后 一朝入魔,竟成人气角色 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