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清穿之九福晋日常> 第 132 章

第 132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月份的京城早就已经冷起来了,不久前更是迎来了北京城的第一场雪,虽然这场初雪不算大,但是那树枝屋檐上的那层薄薄的雪,迎面吹来的北风,都足以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原本柔嘉还想着在颁金节那天受的罪在万寿节那天又得再受一遍了,毕竟颁金节在十月十三日,而万寿节在十月三十日,前后相差不远,温度肯定也相差不远。
    但是谁知道在万寿节当天万里晴空的,当太阳公公爬上来之后,偌大的北京城都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薄纱,因此哪怕迎面吹来的风是带着寒意的,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象到了一股暖意。
    在大清皇帝万寿节这天,皇帝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因此在天色昏暗时入宫,却在朝贺时亲眼目睹阳光是如何一寸一寸洒满人间的众人不由地想起了天公作美这四个字。
    毕竟在万寿节之前,北京城的天气又是风又是雪的,已经阴沉沉了一段时间了,结果在四爷诞辰这一日却云开日出,天朗气清的,这让对吉兆神鬼之说非常信奉的土著如何不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
    因此十月三十日这天,宫里到处张灯结彩,每个人脸上都笑意盈盈的,就连四爷今日的心情也比以往要好得多。
    在大清,皇帝的万寿节和春节,冬至并成为宫廷三大节,所以不管四爷如何勤俭简朴,到了万寿节这天也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就应付过去的。
    不过这都是乌拉那拉氏和内务府的人要操心的事情了,柔嘉他们只需要准备寿礼就成,知道四爷信佛,又偏爱书画,所以柔嘉和九阿哥更多的是准备与这两样有关的寿礼。
    而且这给四爷送寿礼也是有讲究的,在大清,九为数之大者,又代表至阳,所以给皇帝送礼九件就为一组,称之为一九,上限就为九九。
    九阿哥平时吐槽四爷归吐槽四爷,却也知道他对他们一家都好,再加上九阿哥本身就是财大气粗的,所以给四爷准备寿礼就总共准备了九九八十一件。
    “半年前姐姐妹妹诞辰日那天收到四爷派人送来的礼物,她们就嚷嚷着等四哥诞辰这天也要给他送寿礼,我原本想着提前帮她们准备的,倒没有想到她们说自己准备好了。”
    柔嘉和九阿哥是夫妻,入席之后自然是坐到一起的,因此说起话来也方便,“九哥你知道她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吗?”
    “两个女儿连你都不说了,又怎么会和爷说?”九阿哥道。
    “少来。”柔嘉朝着九阿哥轻哼了一声,“谁不知道在姐姐妹妹心里你就是她们的大靠山啊?”
    虽然当初两个小格格刚出生没多久九阿哥就随康熙一块去蒙古了,因此回来之后两个女儿更亲近柔嘉,弘曈和弘景,而九阿哥这个亲爹对于她们来说就跟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搞得当时的九阿哥别提有多郁闷了。
    但是不得不说父子天性是磨灭不掉的,在九阿哥的再三努力下,姐姐妹妹一日比一日更亲近他,又因为九阿哥宠女儿是没有原则的,导致在两个女儿的心目中,阿玛可比额娘要好得多。
    没生孩子之前发誓自己绝对不当丑人的柔嘉:“……”
    她可真的是太难了。
    柔嘉小的时候就因为爸爸总比妈妈要宠自己,想要什么爸爸几乎都会满足自己,而妈妈总是说着说那,管这管那的,所以小时候爱妈妈却更爱爸爸。
    长大之后柔嘉懂得了妈妈的苦心之后却觉得自己才不要当丑人,就应该让当爹的唱白脸,自己□□脸才对。
    柔嘉在生下弘景和弘曈之后确实是把这个实行得很好的,但是生下姐姐和妹妹之后就不行了,因为九阿哥这个女(王)儿(八)控(蛋)真的是一宠起女儿来就毫无原则可言,搞得柔嘉想不唱白脸都不行。
    本来九阿哥就够宠这两个女儿了,没想到宫里的四爷和乌拉那拉氏还给她们小姐妹俩插上一双翅膀,结果好嘛,柔嘉要是不给她们绑上绳子的话,这对小姐妹花怕是得直接飞上天咯。
    柔嘉这话说得九阿哥有点心虚,又控制不住脸上的笑,他挥挥手,故作谦虚地道:“哪里哪里,姐姐和妹妹不是和你很亲的嘛。”
    说着,担心柔嘉跟自己翻旧账的九阿哥就故意岔开话题道,“这次她们要给四哥准备什么寿礼,说真的,爷确实是不知情。”
    柔嘉也不是非得要找九阿哥的麻烦,见他把话题转回来了,她也就放过他,主要是她现在还惦记着姐姐和妹妹要给四爷送的寿礼上。
    不要说柔嘉了,就连四爷也很好奇玉璐玳和姐姐妹妹要给自己送什么寿礼,他可是早就知道她们早就凑在一起商量些什么了,但是为了保密,却不让他提前知道。
    不仅如此,玉璐玳她们还特意跑到他面前“威胁”他不能够派苏培盛他们去打听她们私底下做什么,不然的话她们就不给他准备惊喜了。
    小女儿和小侄女都这么“威胁”自己了,那四爷能怎么办?
    只好一口答应她们,甚至当着她们的面慎重其事(bushi)地命令苏培盛他们不要在私底下打听玉璐玳她们做什么。
    虽然等玉璐玳她们走了之后,好奇心完全被勾起来的四爷很想食言而肥,收回自己刚刚说的话,让苏培盛他们去打听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到底是理智拉住了他,再是好奇,四爷也没有背信弃义,真的揣着好奇心一直等等等,等到了他诞辰的今天。
    只是这会儿宴会都举行到一半了,玉璐玳和姐姐妹妹说好的惊喜怎么还没有出现?
    四爷正走神想着,戏台上就开始上演了一出改编版的《西游记之大圣偷桃》的大戏,四爷对于这些本来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反正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但是看着看着,四爷就看入神了,倒不是说演这出戏的戏子有多厉害,而是四爷发现这演大圣的小孩,还有跟在“大圣”屁股后面的两只“小猴子”萌态十足。
    尤其是那两只“小猴子”,大概是因为太小的原因,走路都像只小鸭子似的摇摇摆摆的,更别提跑起来了,跑得太急甚至会左脚绊右脚直接把自己给绊倒。
    对于这样的戏台事故如果换做是出在大人身上的话,那么或许会引来看官的不悦或者嘘声,但是出在小孩子身上就不一样了。
    别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大部分人对于小孩子总是多了一份包容之心的,因此看到这样的戏台事故,很多人都是善意地笑笑就过去了。
    没看到就连四爷都不计较吗?
    如此一来,其他人更是不可能计较了。
    因为今儿是来给四爷祝寿的,因此戏子们唱完戏后都会在戏台上恭祝四爷圣体安康,万寿无疆,但是这出《西游记之大圣偷桃》演完之后,“大圣”居然擅自带着两只“小猴子”抱着仙桃从戏台上下来,直接走向四爷。
    本来四爷是没有多想的,可是看着朝他走来的“大圣”和两只“小猴子”,再联想到玉璐玳和姐姐妹妹当初神神秘秘地说要给他准备惊喜的事情,一个大胆的猜测顿时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这“大圣”和两只“小猴子”是他的小女儿和小侄女……吗?
    等“大圣”和两只“小猴子”走近之后,四爷默默地收回了那个“吗”字,确实是他的小女儿和两个小侄女。
    玉璐玳:“皇阿玛,今儿是您的寿辰,这是女儿和姐姐妹妹一块做的三个寿桃,愿您吃下之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等玉璐玳说完,就给姐姐妹妹示意,小姐妹俩就仰着小脑袋看向四爷,奶声奶气地祝寿道:“皇阿玛,我和妹妹/姐姐祝您……”
    姐姐:“吉祥。”
    妹妹:“如意。”
    姐姐:“心想。”
    妹妹:“事成。”
    姐姐:“恭喜。”
    妹妹:“发财。”
    姐姐:“红包。”
    妹妹:“拿来。”
    前面的祝寿语还说得好好的,但是后边就掉链子了,恭喜发财还能稍微说得过去一点,但是红包拿来是怎么回事?
    玉璐玳扭头看向姐姐妹妹,完全不知道自己说岔劈了的小姐妹俩眨巴着眼睛看向玉璐玳,那副无辜的小模样可爱到让人压根说不出什么责怪的话来。
    红包拿来就红包拿来吧,玉璐玳表示,不完美也是一种美,童言无忌嘛。
    这么想着,玉璐玳就笑得一脸灿烂地看向四爷问他:“皇阿玛,女儿和姐姐妹妹准备的这个惊喜,您喜欢吗?”
    看看扮上大圣之后英气十足的玉璐玳,再看看披上一身毛之后活像是两只小泼猴的姐姐妹妹,突然感觉自己即将失去两个软萌可爱的小侄女的四爷:“……”
    喜欢……吧?
    他能说不喜欢吗?
    不管怎么样,玉璐玳和姐姐妹妹两人给四爷准备的这个惊喜确实是挺惊喜的,就连柔嘉也没有想到她们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给四爷祝寿。
    不管是那一出戏,还是那三个寿桃,说实在话,其实一点都不昂贵,但是却心意十足,没见九阿哥羡慕得眼睛都快要红了吗?
    “羡慕什么啊,你诞辰那天姐姐妹妹不是也给你做红鸡蛋了吗?”柔嘉在一旁道,没错,就是红鸡蛋,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姐姐妹妹确实是柔嘉生的了,选礼物也是一脉相承的哈哈哈哈哈。
    “她们也就是给鸡蛋上色而已。”九阿哥斤斤计较道。
    “你信不信给四哥送的这个寿桃你两个女儿也只是帮忙加点水或者加点粉而已?”姐姐妹妹才多大啊,哪怕玉璐玳亲口说这三个寿桃是她们姐妹三人一块做的,柔嘉也觉得这句话的水分很大。
    主要是姐姐妹妹都太小了,至于是不是下厨的料暂时不好说,反正她是不信她们小姐妹俩是做寿桃的主力军。
    “但是她们给四哥唱戏了。”九阿哥道。
    柔嘉:“……???”
    那也叫唱戏吗?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姐姐妹妹在戏台上好像就是当玉璐玳的小跟屁虫吧?柔嘉看向九阿哥,然后道:“你要是羡慕这个的话,那就只能怪我没有给你生一个玉璐玳了。”
    不用问也知道这个主意肯定是玉璐玳出的,拉上姐姐妹妹也是因为玉璐玳和这两个小堂妹的关系好,知道四爷喜欢姐姐妹妹,所以特意给她们两个小格格分配一个小角色,齐齐给四爷祝寿。
    柔嘉这话一出,九阿哥也知道自己无理取闹了,毕竟他自己也知道凭着姐姐妹妹那两个小脑袋瓜,她们是想不到用这个办法给四爷祝寿的。
    顶多就是给他送两个红鸡蛋而已。
    四爷:“……”
    他宁可收到两个红鸡蛋了。
    “爷,您说这话的时候要是不笑得这么开心的话,臣妾或许会相信您说的是真的。”宴会结束之后,四爷就与乌拉那拉氏一块回了她的永寿宫。
    被自己的皇后这么拆台了,四爷也不生气,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问道:“朕看上去真的笑得有那么开心?”
    “您要是不信的话,臣妾可以让人拿镜子过来给您瞧瞧。”乌拉那拉氏含笑看向四爷,然后道,“在宴会上臣妾可是瞧得真真的,九弟不知道有多羡慕呢。”
    听到这话,四爷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不过……
    “今儿看到姐姐妹妹,朕就不由地想到了当年的玉璐玳。”四爷跟乌拉那拉氏道,“当年就是因为弘景那小子没带好,直接把朕的小公主给带歪了。”
    打那以后,四爷时常感觉自己少了一个女儿,多了一个“儿子”,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看到今晚的姐姐妹妹,四爷不得不担心自己会不会又少了两个小侄女,多了两个“小侄子”?
    乌拉那拉氏也知道四爷的“心结”,回想起当年发生的事情,她也忍不住想笑,故意道:“那不是正好吗?让玉璐玳替您‘报仇’了。”
    而且弘景只是带歪了他们家一个女儿而已,玉璐玳这一带,就直接带歪了两个。
    帐是这么算的没错,但是吧,四爷摇摇头道:“那不成,姐姐妹妹好歹也喊朕一声皇阿玛,所以这‘仇’报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
    不是四爷不喜欢自己的女儿活泼开朗,而是玉璐玳怎么说呢?越长大越糙,他四个儿子当中,除去年龄最小的四阿哥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在骑射方面居然没有一个比得上玉璐玳的。
    真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四爷觉得自己的小女儿会成为冲锋陷阵,征战沙场的女将军也是很有可能的。
    ******
    万寿节过去之后,四爷就打算开始着手整顿内务府的事情,内务府的油水多四爷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等他真的派人私底下彻查之后,他才发现这内务府的油水何止是多?那简直就是满得都快溢出来了。
    “宫外一个鸡蛋三钱,一两银子能买五百多个鸡蛋,结果到了宫里,一个鸡蛋的价格就成了一两银子了?⑴”四爷怒不可遏,“内务府那帮蠹虫简直利欲熏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四爷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内务府的人居然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那么贪心。
    九阿哥他们看着四爷派人调查出来的资料,别说是七爷等人了,就连九阿哥看了也牙疼:“难怪民间的人都在说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⑵,有这样的油水,在内务府当值的人想不发都难了。”
    试想一下内务府就是掌管宫廷里的各种事物,什么日膳、服饰、库贮等等等等的,全都归他们管,每年经过内务府之手的钱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所以也难怪即便只是内务府里面的一个小官,也能够贪得腰缠万贯了。
    只是……
    “皇上,这内务府任职的人全都是来自上三旗的包衣,若是大动干戈地进行整顿的话,臣弟担心会不好收场。”七爷忍不住提醒道。
    讲真的,七爷不是不气内务府的贪心,但是有句话说得没错,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四爷贵为天子没错,内务府的包衣都是皇家的奴才也没错,但是别忘了,蚁多咬死象。
    而且这些包衣世家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如果这些势力团结在一起,绝对不容小觑,而且若是逼急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跳墙?
    七爷的担心,四爷不是没有想过,他甚至想到了即便清算了内务府里的蠹虫,重新换一批人上来的话也会再次发生贪腐的事情。
    但是四爷觉得不能因为困难多,麻烦多,就对这个问题视若无睹的,四爷道:“朕若是怕了他们,一开始就不会让人彻查内务府了。”
    “像他们这样利欲熏心的蠹虫,宽容他们一分,他们必然得寸进尺。”贪念是无穷无尽的,四爷完全不信他们会有贪够的一天。
    四爷既然这么说了,那么七爷他们也懂他是什么意思,既然他态度坚决,那么他们能怎么办?
    只能够听吩咐行事了。
    只是……
    “四哥,这整顿内务府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是有人向后宫求情的话……”九阿哥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其他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了。
    不管是康熙的后宫还是四爷的后宫,都有出身包衣的后妃,这四爷后宫出身包衣的后妃他们倒是不怕,但是如果是太后娘娘的娘家人进宫向她求情?
    谁都知道曾经的德妃是包衣出身,随着太后的步步高升,乌雅氏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天子的母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太后的娘家人要是进宫向太后求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太后被说动了怎么办?
    要知道大清是讲究孝道的。
    事实上九阿哥猜得没错,在四爷下旨整顿内务府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乌雅一族确实是派人向太后递帖子了。
    “万岁爷您看,要不要让奴才将它毁尸灭迹?”苏培盛手上拿着的正是乌雅氏派人送进宫来的帖子。
    四爷看了一眼之后道:“不用,直接送到太后的面前。”
    他也想知道皇额娘会不会被说动。
    ※※※※※※※※※※※※※※※※※※※※
    虽然刚放完小长假,但是我还是想知道甜心们星期天有放假吗?
    ⑴:真实例子其实是发生在乾隆朝,但是我没查到雍正朝的,只好借用这个了,稍作修改,十两改为一两。
    ⑵:这句话应该出自清末才对的,至于具体出处没有查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轮回乐园:遍地是马甲 浪逐天下 大乾憨婿 催泪系导演 末世修仙,从学校操场穿越开始 心灵主宰 妖怪茶话会 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 陆羽刘云峰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 闪婚财阀大佬:大叔宠坏小娇妻 神级厌恶系统 极品兵王混山村 1627崛起南海 叶北辰九十九位师傅的小说 陆地剑仙:剑阁守剑八十年 杨洛苏轻眉笔免费 悍卒斩天 奥术征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