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本来不说开还好,这么一说,阮梅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她也知道先前罗慧玲她们主动离开是照顾她们祖孙的面子,招待是应该的,李勇的要求合情合理,和先前那些搬家工人可不一样。
这方面阮梅也确实觉得自己理亏了,顿时不敢大声。
彩婆婆这时就说道:“好了好了,我们不是还有水壶嘛?阿梅啊,去煮一壶水来......李先生,留下来先喝杯水再走吧,还有家乡寄来的一些特产,像那什么......”
“啊,算了算了,我就是说说而已。不用麻烦了,我那边也还有事呢,彩婆婆,那我就先走了。”
李勇这话不说,晚不说,偏等到阮梅起身去拿了水壶后才开口。
所以一闻言,阮梅转过头看着他,心头便微恼。
刚刚因为对方的帮忙升起的感激之心又一下子烟消云散,只觉得这家伙怎么这么气人。
李勇看她这模样,心里暗笑,倒只是觉得可爱。
“阿梅啊,还不去送送人家?”
彩婆婆知道自己这外孙女的性子有些别扭,而年轻人私底下可能比较说得开,所以催促阮梅赶紧跟上去。
当然,也是因为李勇比较面善????这又是那该死的魅力在发挥作用了。
否则的话,就算知道以外孙女那带点泼辣的性格不容易吃亏,她也不可能看着她跟一个还不算太熟悉的男人离开。
阮梅撅着嘴,看着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李勇出门。
婆婆的话不能不听,不过刚走到门口,她立马停下了脚步。
偏偏李勇半点儿没有要婉拒她的意思,走了几步还回头看着她,眼神似乎在问:“你怎么停下来了?”
阮梅心里有些憋气,那股犟脾气也上来了,只一言不发地跟着李勇一起走来。
甚至一直跟到了李勇家门口,眼见他开门才终于忍不住道:“李先生,你都平安到家了,那我要回去了。日后可别跟婆婆说,我没有送你。”
李勇回头看了她一眼,却笑着指了指屋内示意道:“来都来了,不进去坐坐,喝口茶再走?”
阮梅往他身后的屋里探视了一眼,突然心生警惕,瞪着李勇道:“还是算了,我还得回去收拾东西,婆婆一个人忙不过来的。”
说完,她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变态银魔,慌里慌张的转身小跑着走了。
看得背后的李勇摇头失笑,差点想要跟上去再吓唬吓唬她。
好吧,这种玩笑还是不能乱开,毕竟阮梅可是有心脏病的,那位彩婆婆也是,这一不小心可能两个人都被吓没了。
回到屋里,李勇看了看这家徒四壁,想着自己现在这个身份还一事无成,只是在附近做工维持生计,作为浪子回头来说这可能是个不错的结果,尤其是先前厮混的时候跟着一起还是得罪了一些人的,能够全身而退过回平静生
活就不错了。
就算真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也好过再回去厮杀。
可是对于接下来要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的李勇来说,就显得不够了。
光是要完成任务的需要,他就不可能甘于平凡、混吃等死。
所以接下来,他就得有一个发展的规划。
首先,按部就班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进来的这个时间点,距离故事的接连发生很接近了。
因为是股票商战,所以原片中的很多事其实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也只有在股市上才能经历那么刺激的大起大落。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别的都还好说,想要成为“时代”本身,那就必须要在同样短的时间内,积累起足够的身家,并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才行。
那么干回老本行?
《大时代》虽然套着商战剧的名头,可在李勇看来,里面的股票战有时候跟武侠里面的打斗似的,有些突然爆发的玄学成分,更有所谓的气运说法,一般人很难把握。
何况这个阶段的港岛股市的发展本身就不算成熟,受各种因素影响,波动起伏很大。
就算他有金融操盘手的能力,也经过,见过不少股市的风云变化,可没有丝毫背景的个人之力,如何与整个时代的大势相抗衡?
当然,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知道剧情,可以“未雨绸缪”。
同时对于某些盘外招他倒是不怕的,这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很多时候棋盘的胜负影响因素不是在局内,而是在局外。
“嗯,明天先去股票交易所看看,虽然看过电视剧也看过资料背景,但毕竟不是完全的现实,自己起码得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脑海里描摹出轮廓来,而不是想当然尔。”
李勇是个行动派,想到就做。
不过他首先得把家里收拾一下,毕竟他虽然没有洁癖,但跟原先那个对生活质量没有太多要求的“自己”还是不大一样的,起码得添点儿小家具、小装饰让自己住得舒心一些??虽然正常发展的话,他在这个地方多半也住不了
多久了。
然后清点一下自己目前可以动用的钱财,甚至包括可以借钱的那些人物关系,好准备启动资金。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就算再多算计,没有实际的钱去实施,也只能停留在想法上。
第二天李勇便在一大早赶到了股票交易所,准备实地考察一下此时的港岛股市情形,顺便还先拿出了点钱做了个实验。
在方进新的那个时代,港岛的股市还是由英国人主导的,他们在1891年先成立了股票经纪协会,将“股票”的这一概念率先带入了这个资源匮乏的东亚小岛,1914年又改名为港岛交易所。
不过彼时因为交易的都是英国的资本,上市公司也主要是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英姿公司,导致这一时期港岛的股票经纪发展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当时国内金融中心的魔都沪市。
等到了四五十年代,一方面是为了筹措资金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则是为内地当时不明朗的政治形势买份保险,众多企业带着高达5亿美金的巨额资金以及大量的先进设备、技术、廉价劳动力奔赴港岛,使得本地民间财富陡
增,也为港岛的股市带来了一批新生力量。
内地移民改变了香港的社会结构,华人在经济上逐渐有实力与英资分庭抗礼,一些港内公司,如九龙货仓、屈臣氏、港岛置地等日益壮大起来,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同时的魔都那边,交易所关闭,十里洋场逐渐暗淡,也让更多人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个对外窗口上。
当时在许多英国资本主导的港岛交易所,逐渐不能满足华人社会对于股票市场的需求,出现了IPO堰塞湖、投资门槛过高等问题。
于是,由华人主导的证券交易所也就应运而生。
剧中映射的其实也是历史现实,1969年,名门子弟李福兆与合作伙伴王启铭等人成立了港岛第一家华人主导的证券交易所:远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