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太妃,圣人就是圣人,有些人生来就不是奴仆,有些人挣扎一辈子也就是一滩烂泥。
可见,人就有高低贵贱之分。
叶姑姑的心思,太妃知晓,但没容许她继续说下去,转而问道:“桑医正,太医局的规矩哀家也知道几分。入仕第一方,要么是祖传秘方,要么是独门秘籍。多是起死回生之法。而你却要治一个不死之病。为何?”
桑落抬起头来看太妃:“太妃一定没进过花楼的后院——”
叶姑姑要斥责她,被太妃抬起手制止了。
“微臣进去过一回,花娘脖子上勒痕乌紫,卖一辈子皮肉换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别人抢走了,剩下几个金戒指,被她塞进满是恶臭的伤口里,企图带去来世。都说鱼口病不死人,不过是在被它杀死之前,大部分人就受不住折磨自戕了。”
世人根本不知道桃红柳绿的衣衫底下,是流血的肉、溃烂的伤。
太妃的眼睛依旧无波,红唇的一角隐隐动了动:“当真治得好?”
桑落点头:“是。吴大人下令要微臣一月之内做成。”
太妃站起来,挑起珠帘走进内殿。
珠帘哗啦啦地摇摆着地上的光影。
过了一阵,太妃的声音从珠帘那一头传来:“哀家父亲体面了大半辈子,桑医正也给他留一些最后的尊严吧。”
“是。”
“唤醒之事,且不急。”
“是。”
叶姑姑取来将军府的牌子,交到桑落眼前,警告道:“桑医正可要小心了,老将军若有差池,你也难保性命。”
桑落接过牌子,心中恍然:大将军请自己赴宴,应该就是为了老将军,那颜如玉呢?太妃已经怀疑了吗?老将军喊出几声“晏将军”,太妃一定也知道了,会如何认定呢?是疯癫妄语,还是只识旧人面?
退出殿外,桑落与元宝对视一眼,相顾无言,默默走出昌宁宫。
元宝不敢轻举妄动,垂头守在门外,殿内传来太妃和叶姑姑的对话。
“太妃可要奴婢知会吴大人一声?大将军说吴大人这几日都亲自去替老将军诊脉、施针。”
太妃道:“知会一声也好,免得明日再空跑一趟。”
叶姑姑便出来让人去给吴奇峰递话。
元宝眉心微动,察觉出这其中的暗流来。
果然,圣人也察觉了,开口询问:“母亲,为何要特地去说一声?吴大人丢了脸面,若对桑医正怀恨在心又该如何?”
太妃不答反问:“圣人以为是何缘由?”
“母亲不信任桑医正。”圣人想了想,小小的脸上又皱起眉头,“不对,若真是不信任,母亲怎会让桑医正去给外祖诊治?”
“圣人有进步了。”太妃拍拍他的脑袋,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人心”二字:“圣人以为吴奇峰如何?”
“老成持重,行事稳妥,医术——医术也应该不错。”
“吴奇峰是何出身?缘何坐上太医令十六年之久?”
圣人思索着:“他跟着祖父征战,后来随侍父亲帐侧。”
“他医术如何?”
圣人难住了。若从寿命来看,祖父和父亲都驾崩于壮年,可见医术算不得多高超。那祖父和父亲为何要用他呢?就因为信得过?
太妃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若你是吴奇峰,原本该由你替外祖诊治,如今却被一个女流之辈的后起之秀给替代了,你会作何想?”
圣人盯着宣纸上的“人心”二字,想了想,惊道:“吴奇峰不会要对外祖下手,栽赃给桑医正吧?”
站在殿外的元宝听见这话,惊得瞳孔一缩。
好在太妃又说道:“再想。”
“是了,”圣人少年老成的脸上神情凝重,“这样太明显,若外祖有了闪失,母亲绝不会保他。”
小小的手指覆在“人心”二字之上:“他感受到了威胁,一定会做点什么让桑医正威胁不到他,所以——”
圣人抬起头:“他要拿鱼口病的方子下手。”
圣人很是不解:“母亲为何要引他做此事?治疗鱼口病不是好事吗?方才儿子听桑医正说起那些女子的惨状,也不忍让她们饱受煎熬。”
“治鱼口病自然是好事。”太妃将写着“人心”的宣纸卷起来,拉着圣人对坐在窗下的小榻上,榻上的支着棋盘,她执黑子,“下棋要一步想三步,圣人不妨想一想,吴奇峰会如何出手?”
圣人个子矮小,跪坐在小榻上,端端地挺直了身子,食指和中指夹着白子,举在半空思考着——
“这东西若是桑医正做出来的,方子毁了也能再做。”
“刚才听桑医正说吴奇峰已经下令一个月之内完成。只要在一个月之内不能完成,又或者,让药方出纰漏,吴奇峰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发落她。”
“桑医正即便逮住吴奇峰的错处,以吴奇峰的地位,母亲也不会罚得太重。”
太妃带着期许的眼神看着圣人:“还有呢?”
圣人挠挠头,答不上来了,目光就有些怯懦。
叶姑姑打了一个圆场,夸赞起来:“哎哟哟,这么费脑子的事,圣人都能想到,当真是大有长进呢。”
太妃知道叶姑姑的意图,便说道:“行了,今日小年,你去看看,可安排了圣人爱吃的饭食。”
叶姑姑应声退下,出来却不见元宝,因而问道:“元宝去哪里了?”
一旁的包内官道:“常侍大人说是圣人赏了他两张福字,他想趁着得空给他干爹送去。”
叶姑姑眼底划过一丝狐疑,走出昌宁宫的门,找了个信得过的人:“你去看看,元宝是不是真去了胡内官那边,又说了些什么。”
那人点头,闪身而去。
元宝不敢狂奔。在宫闱之内,狂奔势必引人怀疑。可桑姐姐有难,他是一定要救的。他连连穿过几条小道,钻到了干爹的院子里。
今日小年,各宫都早早地发了年饼年糕。因元宝这一层缘故,胡内官也颇得照拂,平日专爱挑刺寻衅的赵内官,现在也对他点头哈腰的。
元宝到时,赵内官正弓着腰从胡内官的房里退出来,口中反反复复地说着:“知道您喜欢带红豆馅儿的年饼,这些您先吃着,吃完了我再使人送来。”
胡内官在屋内摆手:“不用了。不用了。”
赵内官说道:“要的,要的。常侍大人是从咱们这院子里出去的,如今他在圣人和太妃跟前忙着,我理应替他分担一些,照顾好干爹你。”
胡内官的脸上浮起一抹难以置信。赵内官比自己还大几岁,好意思叫自己“干爹”?
赵内官涎着脸笑,一扭头,瞥见元宝站在胡桃树下,连忙躬身来迎:“常侍大人怎么亲自来了?干爹这边,有小人照应着,您尽可放心。”
元宝脸上不露声色;“我来看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