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宣武九年,四月十七日。
亥时二刻。
烛火摇曳,李承乾的背影被拉得极长,仿佛一条线,映照在大殿青砖地面上。
李承乾披着玄色常服,正坐在龙椅上,安静地看着《史记》,神情专注。
今日,在辰时的时候,他快速处理了内阁那边处理不了的几份奏疏,就一直在看书。
如今的他,作为大唐皇帝,把握大的方向,其他细节的繁杂的部分交给内阁那边处理,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很轻松,而且,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
时间,缓缓地流逝着。
一直到亥时三刻。
就在这时候,无仁趋步至大殿,躬身行礼后,开口道:“陛下,工部高尚书欲求见陛下,如今,他在殿外候着。”
李承乾闻言,神色一怔。
他将手中的书,轻轻地放在伏案上,没有看向无仁,说:“让他进来。”
“诺。”无仁躬身退出大殿外。
须臾。
高俅捧着一份厚厚的卷轴进来,并跪在地上行礼道:“臣高俅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李承乾瞥了一眼高俅,说:“起身说话。”
“诺。”高俅应声道。
看着高俅起身后,李承乾问:“高卿夤夜入宫,莫非是黄河又决堤了?”
高俅连忙开口道:“陛下明鉴,此番臣进攻非为水患,实为文脉着想。”
李承乾神色一怔。
他已经想到了高俅的来意。
之前,关于知行学宫一事,他只是说明了目标,其余的就交给了工部。
想必这高俅得知是自己吩咐的,就特别上心。
只是,他没想到这速度会这么快。
高俅既然来见他,就说明至少在图纸设计这块是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李承乾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就说:“高卿既然来见朕,想必是朕之前交给工部的关于知行学宫一事有了进展......”
“陛下圣明,臣正是为此事而来。”高俅面露谄媚的笑容。
说罢,高俅展开他手里三丈长的图纸,烛光下赫然显现出依山傍水的建筑群,清晰地映入李承乾眼中。
“臣之前略有耳闻,陛下忧心疆域弘阔而贤才不充,关系到社稷之根本。昔汉武拓边万里,犹设太学以聚英才;光武中兴,亦举茂才孝廉以充郡县。今陛下承天受命,开宣武盛世,臣敢不竭愚衷?陛下,这知行学宫,乃关系到千秋文教之基。臣呕心沥血,方成此图。谨献此图,伏惟圣鉴。”
李承乾闻言,满意地看了一眼高俅,说:“工部用心办事,卿辛苦了。”
高俅听到此话,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陛下,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不值一提。”
“高卿来朕这里,仅是为了献上这知行学宫图纸吗?”李承乾的目光落在高俅身上,神色平静。
高俅立即回道:“陛下,臣此番来此,非只是献图纸,而是有几件事想要向陛下汇报一下。”
李承乾疑惑地看了一眼高俅,“高卿不能自决吗?”
高俅接话道:“陛下,臣不敢僭越,且臣确实需要陛下点头才行。不如陛下听臣往下说......”
“准。”李承乾言简意赅地说。
高俅神情一振,便说:“臣刚刚说过,知行学宫关系到千秋文脉。只是,臣遇到了难决的几个问题。首要的是选址的问题。”
“什么问题?”李承乾问。
高俅回道:“臣查阅了长安地籍图册,发现能够满足知行学宫修建的地址仅有两个。一个是终南山,一个是曲江。只是,这两个地址......”
“继续说。”李承乾淡淡地道。
“终南山虽然幽静,但距离长安城有六十里之遥,学子往返艰难。曲江此地前临杏园,后接慈恩,如今大唐国子监生徒大都聚居在此。而且,此地地契为官府所有,若是用此地,可以为朝廷省下不少钱财。只是......”
“此地曾是隐太子旧邸,而且有道门中人看过此地,是一处凶宅......”
李承乾一听,便知道高俅的顾虑是什么。
他思索片刻,才道:“大唐虽然已经是盛世,但朕一直支持开源节流,既然在曲江建知行学宫能够为朝廷省下不少钱财,就暂定此地吧。至于是隐太子旧邸,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而它是凶宅一事,就用学子的文气一并镇压下去。还有什么问题吗?”
高俅点点头道:“陛下圣明!臣会带着工部官吏亲自考察曲江,务必用最少的钱财做好这件事。”
李承乾微微颔首,“此事,做好了,朕记你一功。”
高俅一听,面露兴奋,心中极为激动,立即开口道:“谢陛下隆恩!”
“你接着刚刚的话,继续往下说。”李承乾提醒道。
高俅收起微笑,脸色一肃,正色道:“臣第二个难决的问题是材用之计。臣汇合了工部诸位官吏的意见,一个是采用终南山楠木,另一个是用水泥。使用楠木,观赏价值极好,而且若是要修建这座知行学宫,只怕会伐尽终南山所有楠木才行,耗费极大。可若是用水泥的话,承重更胜前者,而且造价远远低于前者。还有,后者不会扰民,但前者或许需要伐木劳役,或对陛下名声有损。”
李承乾没有丝毫迟疑,当场拍板道:“用水泥。如果谁有意见,就让他来朕这里说。”
高俅顿时心中松了口气,“陛下英明。臣也以为用水泥好,只是陛下您知道的,他们那些读书人总喜欢弄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李承乾很满意高俅的态度,说:“还有什么问题吗?”
高俅低着头,说:“陛下,此乃工巧方面,关于是用穹顶设计,还是斗拱设计。若用穹顶,可容千人讲学,无需再立柱。而用斗拱的话,仅容百人讲学......工部官吏争议的问题是,穹顶多用于胡人,而斗拱才是我们汉人所用。”
李承乾一听就知道问题所在,他直接开口道:“朕最讲务实。既然用穹顶能够容千人讲学,而斗拱仅容百人,孰胜孰劣,还需争辩吗?就用穹顶。如果其他人有什么问题,高卿就让他们来找朕,朕倒是看看他们敢不敢来找朕。”
高俅面露微笑,“陛下圣明!臣也以为用穹顶最好。”
李承乾看向高俅,不禁笑道:“你倒是会做人......”
“陛下谬赞!”高俅笑着躬身回道。
“还有其他问题吗?就一并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