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哼,小绿茶!”
林嘉惠恨恨地说了一句,朝两人的背影挥了挥拳头。
林嘉宁思路被打断,眉眼忽然有了几分寒意,“嘉慧,你怎么用这么恶毒的词形容一个才6岁的小女孩?”
“姐,你都没发现吗?”
“你刚才给钱的时候,就犹豫了那么一会儿,你就算没看见她的表情,应该也听见她刚才说的那句话,哪里是个才6岁的孩子?”
林嘉惠现在学会用了对比的方法。
郭思颖那几个闺蜜,听说自己没钱的时候,也是多多那个表情。
因为郭思颖是绿茶,她的表情和多多一样,所以,多多也是绿茶。
推论通。
林嘉宁怎么可能没有听见。
但她还是摇了摇头,“多多不是你想的那样。”
她如果每天都能勤于教导,多多肯定是个完美的孩子。
究其根本,想必是自己这几天见面的少,自己对于多多的教导有些倏忽,再加上幼儿园里面什么样的小朋友都有,多多才会沾染上一些势利的习气。
林嘉惠瞪大眼睛,吼道,“姐,你还想被蒙骗到什么时候?”
她以前不想说这件事,毕竟和姐姐的关系一直也不算好。
说这样的话,只会让林嘉宁讨厌她,觉得她是在离间。
但现在,她只想不吐不快。
被郭思颖坑骗的那种感觉,她不想重复发生在姐姐的身上。
林嘉宁有些愕然。
她从来没有从林嘉惠的嘴里,听她说过这样大声的话。
一时心绪有些复杂,默默低下眸子,右手搭在林嘉惠的肩上,温柔道,“姐姐知道了,你早点休息。”
林嘉惠不再说话,默默上楼。
秦风看向林嘉宁,声音淡淡开口,“知道为什么嘉慧会那么说吗?因为你是她的家人。”
说完,起身上楼。
家人?
林嘉惠微微一怔,在沙发上面坐下。
烧水,泡茶。
茶香氤氲,她想到了很多。
从小到大,她对林嘉惠的要求,一直比较苛刻。
三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她骂她!
四岁不会自己梳辫子,她还骂她!
六岁上小学,作业写的一塌糊涂,她还是骂她!
但不管怎么骂,林嘉惠从来没想刚才那么激动过。
她骂林嘉惠,是因为她觉得,身为家人,她那是对她好。
那么……
林嘉惠刚才对她大声说话,又何尝不是?
第二天一早,林嘉宁罕见地坐在了餐桌上。
用筷子夹了一个鱼肉烧麦放在林嘉惠的碗里,“你上学辛苦,多吃点,补补脑子。”
林景泽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
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林嘉惠猛地抬头,也是一脸错愕。
她小时候不会用筷子吃饭,弄的食物身上到处都是。
姐姐不但斥责佣人不要喂饭给她,还骂她,说不会用筷子就饿死算了。
记忆当中,这还是姐姐第一次给自己夹菜。
“不辛苦,姐,你也吃点。”
“别老是喝咖啡,那玩意空腹喝对胃不好,”
林嘉惠一口把烧麦塞到嘴里,给林嘉宁递过去一块全麦面包,“低卡,低脂,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指数低,身材无焦虑。”
林嘉宁接了过去,笑着咬了一口。
“爸爸,你看,我就说嘉慧学习不错吧?”
林景泽开怀哈一笑,掏出一张银行卡,“知识点记得这么清楚,嘉慧,爷爷奖励你……”
“……”
秦风白了他一眼。
林景泽急忙把银行卡收了回去。
孙女学习好,奖励点钱不是应该的吗?
怎么爸爸看自己的眼神,好像一副做错了事情的样子?
林景泽好多年都没吃过这么开心的早餐了。
主要是,老大和老幺这两个孙女,今天特别的融洽。
吃完饭,他开心地看着秦风,“爸爸,你回来之后,家里的氛围融洽多了。”
秦风给他一个白眼,“这么说,你知道以前不融洽?”
林景泽乖乖闭嘴。
爸爸的话,总是那么一针见血。
林家的车,把秦风和林嘉宁送到了学校门口。
林嘉宁下车,替秦风拉开车门。
秦冲刚好也从车上下来,看得一脸茫然。
不是,这个哥哥,在林家地位这么高的吗?
一个上门女婿而已,竟然还让林家小姐亲自给他开车门?
他懂了!
不是秦风的地位高,是秦风手上有林嘉惠的把柄。
他肯定是看出了自己要当备胎,反杀了林家一把。
要不然的话,林家也不会动用资本的力量,给秦风抬那么一手,把那么重要的一个项目都安在秦风头上,让他昨天丢了那么大的脸。
通了,一切都通了。
看着两人走进学校,秦冲一脸嘲讽。
秦风啊秦风,你真是自作聪明。
林家人是有丑闻,但又岂能任由你来拿捏?
你这是刀口上舔血啊!
反观自己,昨天的项目,今天已经有实质进展了。
一个软饭男,接盘侠,也配和自己相比?
秦风刚进校门,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说是学校有位客人来访,要见他。
秦风来到会议室。
推开门,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彼得马起身,微笑朝秦风伸手,“秦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秦风微笑,和对方淡淡握了下手,“您好,我记得你叫……马彼得。”
彼得马的脸色顿时一黑。
他最后悔的就是,起了彼得这个英文名。
旁边一位彼得马秘书模样的人反应很快,“秦先生,身为华夏高等学府的老师,难道你不知道英文名在读的时候,应该把姓氏放在后面吗?”
“在华夏,我们都是把姓氏放在前面。”秦风不卑不亢,“入乡随俗,来了华夏,就该遵守华夏的规矩。”
秘书还要开口,彼得马抬手制止,“秦先生随意就好。”
他的目的是来谈合作的,不是和对方发生矛盾。
虽然还是处于最初的试验阶段,但他很清楚昨天秦风拿出的那种材料的价值,一旦完成工业化量产,不夸张的说,可以实现一个断代的跨越。
“秦先生,这是我们的诚意。”
说完,彼得马随手推过一份合作协议,很是自信地开口,“我们愿意出资2个亿,和贵校共同进行这种材料的下一步开发,1个亿,投入研发,另1个亿,单独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