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1章他们家的女儿就是个福星!(第1/2页)
当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崔静苒也对崔知远和季红以及李萍相互介绍了一下。
季红一听,李萍是崔静苒的好朋友,当即有些委屈道:
“那,我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了吗?”
李萍一听,顿时道:“我和小苒从小一起长大,这情分自然不一样。”
“呜~”季红委屈的看着崔静苒,活像是崔静苒是那喜新厌旧的渣男一样。
“小苒~”李萍见状,不甘示弱的抱着崔静苒的胳膊,一副你必须最爱我的架势。
崔静苒被两人这么争夺着,一时有些头大。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怎么挑呢?
崔静苒当即开口义正言辞:
“李萍别闹,咱们得情分,无须多证明什么对吧?”
“那是!”李萍当即得意的抬起下巴。
崔静苒连忙看向季红,拉着她的手安抚道:
“而季红你,咱们也是一家人,别说这两家话,容易让家庭不和,这多不好,你说是吧?”
“一家人?是是一家人……”季红一听,当即红着脸,偷瞄了崔知远,然后又仰头冲着李萍道:
“我和小苒是一家人呢!往后我是她二嫂,会好好疼她!”
李萍一听,当即鼓着脸道:“那我……”还是大嫂呢!
到底这句话李萍没有说出来。
她没好意思。
虽然这些日子和崔知行的关系突飞猛进,但这种事,还没定下来之前,她可不好意思开口。
崔知行笑意盈盈的看了李萍一眼,给李萍夹了菜,虽然没说话,但是那态度却也摆在了那儿。
崔静苒看着这一幕,只觉得空气里都是那恋爱的酸臭味。
倒是崔知远此时看了看身旁的季红,红着脸,但语气异常坚定地对父母和妹妹说:
“爸,妈,小苒,我和季红商量好了,等开春,天气暖和些,我们就结婚,季红爸妈那边也同意了。”
“结婚?”崔静苒都震惊了。
这么快的?
“好!好!好!”
周明华连说三个好字,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是大喜事!是该定下来了!日子你们挑,该准备的咱们家赶紧准备起来!”
崔正青也笑着点头:“经历这么多,你们两个孩子不容易,往后要互相扶持,好好过日子。”
崔静苒看着二哥和好友紧握的双手,真心为他们高兴:
“恭喜二哥,恭喜季红!到时候我给你们做一桌子好菜!”
崔知行与李萍坐在一旁,下意识的对视一眼,很快又像是被对方的眼神给烫到了似的,连忙躲开。
周明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都是舒心。
自从崔静苒回来,他们家就越来越好了!
她觉得他们家的女儿就是个福星!
之前那沈家就算是抱着宝贝也不知珍惜,活该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
家里的喜悦气氛又浓厚了几分。
崔知远和季红的婚期就此敲定,成为了寒冷冬日里一抹温暖的期待。
罐头厂的事情安排妥当,步入正轨后,崔静苒的心思活络了起来。
她知道,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转折点——恢复高考,马上就要到了。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一家人都坐在暖和的炕上聊天时,崔静苒清了清嗓子,神色认真地开口:
“爸,妈,大哥,季红,萍萍,有件很重要的事,我想和大家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1章他们家的女儿就是个福星!(第2/2页)
看她这么严肃,大家都安静下来,看向她。
“我得到一些消息……”崔静苒压低了声音,但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
“很可能,最快明年,最晚后年,就会恢复高考了。”
“高考?”崔知星第一个眨巴着眼睛问,“姐姐,什么是高考?”
“高考就是上大学的重要考试,”
崔静苒摸摸弟弟的头,然后看向大人们:
“停了这么多年,一旦恢复,机会难得,这是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之一。”
崔正青和周明华对视一眼,眼中都有激动的光芒。
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太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了。
“消息可靠吗?”
崔知行沉吟着问,他在部队,嗅觉更敏锐些,其实也隐约听到些风声。
“十有八九。”
崔静苒肯定地点头,虽然崔静苒说的有些委婉,可实际上,这都是她上辈子的经历。
“所以,我想,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大队里想争取机会的年轻人,都应该提前准备起来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李萍闻言,眼睛瞬间亮了。
她原本在文工团,文化课底子不算特别扎实,但一直有上进的心。
如果真能高考,她绝对想试一试。
季红则有些犹豫:“我……我学习不太好,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
崔知远立刻鼓励她,“不会的我教你!咱们一起学!多学点知识总没坏处。”
崔静苒笑道:“季红说得对,不一定非要上大学,但学习本身是有用的。”
“而且,就算考不上,多认字看书,对将来都有好处。”
她顿了顿,看向闻讯过来的李霞:“李霞,你们底子不错,更应该拼一把。”
李霞用力点头:“那是自然,你之前与我说的,我可都记在心里呢!”
此时的李霞对崔静苒可以说是无条件的信任。
要知道,这些日子她跟着崔静苒和王强,可是挣了一大笔钱攒着呢!
对于李霞来说,崔静苒就是她的希望,是她摆脱原生家庭的希望!
所以崔静苒不管说什么,李霞都会无条件信任!
崔静苒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冲着众人道:
“我那里还有一些以前的课本和习题,以及我写的一些笔记和心得,大家可以轮流看,互相抄写。”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互相督促,互相讲解。”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很快,崔家就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据点。
崔正青和周明华负责指导文科和基础知识,崔知远逻辑能力强,负责理科答疑。
崔静苒则统筹全局,并利用空间悄悄补充“来历不明”但极其好用的复习资料。
不仅崔家人和李萍、李霞,消息灵通的大队长也把自家儿子吴向阳塞了进来。
后来甚至还有几个表现好的知青和大队里念过高中的年轻人都被允许晚上来崔家一起学习。
寒冷的冬夜里,崔家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
炕桌上、饭桌上铺满了书本和草稿纸,低声的讨论、背诵的声音和炉子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水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为了共同的未来,每个人都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