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35章招新(第1/2页)
回了京都之后,她也没忘记高院长叮嘱的要招新人的事。
毕业的时候她就考察到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也发出了邀请,那几个人也确实不错,通过了医院的考核现在已经是医院的助理医生了。
不过,护士还是缺了人,每天护士站都忙得脚不沾地的,护士长都和她控诉几次了。
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拍打在医院的玻璃窗上。
她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那份刚刚钱老那里送过来的批文。
“白副院长,钱院长请您过去一趟。“小李护士在门外喊道。
“知道了,马上来。“白雅静将批文折好放进白大褂口袋,整理了一下头发。
院长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里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白雅静随意敲了敲门。
“进来。“是钱老的声音。
推门进去,白雅静看到除了钱院长外,还有医务处的许主任和医院里的几位领导。屋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雅静来啦,坐。“钱院长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批文你已经看过了吧?“
白雅静点点头:“看过了,组织上派我去省护理学院选拔三十名护士,十名进咱们医院,二十名去支援边疆医疗队。“
“雅静,时间很紧,“许主任插话道,“边疆那边急需医护人员,特别是有战地救护经验的。这次选拔,五天内必须完成。
优先边疆那边的人员,咱们医院可以延后选!“
白雅静闻言微微蹙眉:“五天?还要选拔、政审、培训...“
“非常时期,非常办法。“钱院长无奈打断了她,“边疆的情况比你想象的更严峻。缺医少药,条件艰苦,但人民和战士们的健康等不得啊。“
白雅静心里跟着一紧,挺直了腰背:“我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还有一点,“许主任补充道,“这次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年纪轻,经验少。你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她们明白这是光荣的使命,不是去享福的。“
白雅静轻瞪了他一眼,这老头!就知道说,自己咋不去!下次不给他好酒了!
许主任摸了摸鼻子,他也无奈啊!上头是这样下达的命令!其他几人也是爱莫能助的瞅着她,都知道这是一件棘手的事,一时间都是无言以对。
离开院长办公室,白雅静直接去了档案室。她需要查阅省护理学院这一届学生的资料,提前了解情况。档案室的老赵见她来了,神秘兮兮地凑过来。
“白副院长,听说你要去护理学院挑人?“
白雅静点点头:“怎么,老赵头你有什么内部消息?“
老赵压低声音:“那帮小姑娘娇气着呢,听说要去边疆,躲都来不及。上个月卫生局来人招护士,报名的才五个,最后只去了俩。“
白雅静的手指在档案袋上顿了顿:“是吗...“倒是也能理解。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她也没法干涉。
“要我说,你这任务够呛。“老赵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哪吃得了那份苦。“
白雅静摇头笑了笑并没有接话,只是认真地翻阅着学生档案。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从她眼前闪过,清澈的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她突然想起了外婆说的向家几位老舅,也是这般年纪,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抗倭战地医疗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5章招新(第2/2页)
“吃苦不是目的,救死扶伤才是。“她轻声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第二天清晨,白雅静搭乘最早的班车前往位于城郊的省护理学院。
车上人不多,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掠过的枯黄田野。批文在她贴身的衣袋里,像一块烙铁般发烫让她跟着心绪发燥。
护理学院的建筑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灰色的砖墙,红色的标语,校门口“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接待她的是学院政教处主任黎静,一个三十出头、神情严肃的女干部。
“白副院长,久仰大名。“黎静握了握白雅静的手,“你们向家的事迹,我们经常用来教育学生。“
白雅静微微一笑:“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次来,是想请您协助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支援边疆,剩下的进入军区医院。“
黎静的表情变得复杂:“这个...恐怕不太容易。上次卫生局来招人,效果很不理想。“
白雅静无奈摇头,所以这事才最后落她头上了啊!
“我听说了。“她点点头,“所以我想换种方式。能不能安排我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不是正式的报告会,就是聊聊天。“
黎静犹豫了一下:“可以安排在下午的班会时间。不过...“她压低声音,“很多学生家长已经打招呼了,不希望孩子被分配到艰苦地区。“
白雅静心中一沉,但面上不显:“我理解家长的顾虑。但边疆人民和战士们同样需要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
下午三点半,护理学院的大教室里坐满了即将毕业的学生。
白雅静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有的好奇,有的警惕,还有的明显带着抵触情绪。
“同学们,“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边疆苦,边疆远,去了可能几年都回不了家。“
教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看着她。
“几十年前,很多先辈们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年纪,报名参加了抗倭战地医疗队。“她的目光变得深远。
“我家的先辈们也留下了当时的战地手册,上面第一页写的日记,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上面写的是第一个伤员被抬进来的情景。那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战士,腹部中弹,肠子都流出来了。“
教室里响起几声惊呼。
“当时我们国家的野战医院就在山洞里,没有电,没有足够的药品,连干净的水都很稀缺。“
白雅静的声音平静而坚定,“那个小战士紧紧抓着我老舅的手说:‘向医生,我不想死,我还要回去建设新种花家。‘“
白雅静停顿了一下,教室里鸦雀无声。
“他们拼尽全力救他,但最终...他还是牺牲了。“她的声音微微发颤,“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谢谢‘。就这两个字,让他们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
一个坐在前排的女生悄悄抹了抹眼角。
“我不是来吓唬你们的。“白雅静环视教室,“边疆确实艰苦,但比之以前最困难时期已经好上许多了,况且那里的群众更需要我们。
一个简单的接生,一次普通的打针,在城市里不算什么,但在边疆,可能就是生死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