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梦里自知身是客> 101.语文课

101.语文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101.语文课(第1/2页)
    新学年的开端,氛围紧张而有序。“紧张”,源于各项文体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占据了大量课外时光;“有序”,则指这些活动并未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上级领导强调:教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贡献力量,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学校领导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蒋梦言深知,这一时期教育风向先是趋于理性,后又出现反复,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这正是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一年。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学习环境。课堂上,他认真回忆前世所学,凝神思考,专注得近乎“呆板”,尽显其“呆头鹅”本色。
    语文科任老师正是班主任童丽。新学年第一篇课文,是**警卫员陈昌奉撰写的回忆性记叙文《在六盘山》。文章追忆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的经历,讲述了作者在**深切关怀下,克服艰难险阻,成功翻越这座抵达陕北前最后的高山的故事。
    蒋梦言翻开课本,恭敬地平放在桌面上。童老师清亮的声音穿透教室:“当年,陈昌奉同志是靠什么力量翻越六盘山、战胜困难的?翻开课文,我们边读边寻找答案。”
    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边缘,童老师转身写下三个关键词:关怀、信心、战胜困难。
    当同学们埋头课文、划重点、找答案时,蒋梦言被童老师点了名。
    “蒋梦言,结合这三个关键词,你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哦!”蒋梦言微微一怔,站起身。短暂的恍惚不过三秒,他迅速领会了要求,整理思绪,给出了逻辑严谨的回答:“我想先谈谈作者叙述翻越六盘山时遇到的困难。具体有哪些?一、山高,六盘山号称‘陇西第一峻岭’;二、天雨,‘行军队伍刚到山下,衣服全被淋湿’;三、路险,‘快到山顶时,连可以辅助攀爬的树都没有了’;四、作者本人旧疾复发,从‘一步也挪不动了’直至昏迷。”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陈昌奉同志获得了帮助,最终战胜困难,与同志们一道翻越了六盘山。”
    “如果仅仅这样阅读,固然了解了翻山的过程,但显然未能抓住文章核心,忽略了作品的情感内核!”
    蒋梦言略作停顿,继续道:“根据老师黑板上的关键词提示,我认为核心要点应落在‘关怀’二字上。首先是关怀的言语:‘快拿药来...’、‘你能到陕北的,一定能...’、‘困难不可怕,你不怕它他就怕你...’、‘快把我的大衣穿上,再喝点热水...’;其次是关怀的行动:‘伸出有力的大手,把我拉上去...’、‘在我昏迷时,拦腰将我抱住...’、‘脱下大衣,穿在我身上’等等……正是**言语和行动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坚定了陈昌奉同志的‘必胜的信念’,支撑他最终战胜困难,翻越了高山。”
    “文中还隐含着对‘两重山’的认知:第一重是现实的山——陇西第一峻岭六盘山;第二重山是心理上的‘困难大山’,它在作者心中投下巨大阴影,‘要是没有**的爱护和鼓励,恐怕就要牺牲在六盘山上’。可见,心理的难关比现实的高山更难翻越。”
    “我的阅读体会是聚焦于:陈昌奉同志得到了谁的关怀?是怎样的关怀?这些关怀通过哪些具体细节体现?我是带着这三个问题深入文本的。谢谢老师,我的回答完毕。”
    童丽老师眼中掠过一丝惊异。她未曾料到,这个学生竟拥有远超同龄人的逻辑思辨能力,能穿透文字直抵情感核心!往日听闻其他老师赞他“钟灵毓秀”,今日方在自家课堂得见真章!她满心欢喜,带头鼓起掌来。五班全体同学也被蒋梦言的精彩发言所折服,掌声随之热烈响起。
    童老师趁势引导:“同学们,我们低年级学习语文,识字、掌握规范表达是基础,而重中之重,是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锻炼逻辑思维,从而提升观察力、理解力,促进综合素养发展。在这一点上,蒋梦言同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语言沟通能力——在交往中准确理解他人、清晰表达自我。更进一步,是在阅读中感受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品味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语文学习难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01.语文课(第2/2页)
    “难!”学生们齐声应答。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大家能像蒋梦言同学那样,在阅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曲中之意’、‘文中之情’,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语文,攻克阅读难关!”
    童老师借此展开,再次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和阅读方法。五班全体同学沉浸在她描绘的语文图景中。教室里一时只有书页翻动的轻响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童老师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孩子们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原来语文学**不止识字造句,竟关乎理解、沟通、感受美?这对习惯了抄写生字、背诵段落的孩子们而言,既新鲜又感到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好,光说不练假把式。”童老师环视教室,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兴奋或困惑的脸庞,“现在,我们就将蒋梦言同学展示的方法实践起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围绕课文《在六盘山》,重点讨论:‘关怀’主题如何通过具体细节表现?它又如何转化为‘信心’,最终克服‘困难’?十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发现。”
    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椅子挪动声、小声讨论声此起彼伏。蒋梦言也被同桌和后桌热情地拉入小组。组员们略显生涩地复述着课文:“‘**脱下大衣穿在我身上’……‘**说困难不可怕’……”他们努力将蒋梦言的分析框架套用进去,却总觉差了些火候。
    蒋梦言不急主导,安静倾听,偶尔点头,引导性地问:“**说‘困难不可怕,你不怕它他就怕你’,这话除了字面意思,还传递了什么?”学科委员李茂平想了想:“是不是……让陈昌奉觉得有依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蒋梦言赞许一笑:“对!这就是关怀带来的精神力量,它点燃了信心。再想想,**把自己的大衣给他穿,除了保暖,还有什么意义?”
    “大衣……那是**自己的东西啊!”文娱委员宋芳梅眼睛一亮,“特别珍贵!**自己淋雨也要给他,这关怀……太重了!”大家七嘴八舌补充,逐渐触摸到文字背后更深沉的情感温度。蒋梦言看着组员们投入的样子,心中感慨,童老师这堂课,确是在努力点亮一盏灯,引导大家去理解文字承载的情感和思想,而非仅仅停留于故事表面。
    十分钟很快过去。各小组代表纷纷发言。分析深度虽不及蒋梦言,但在童老师引导和蒋梦言示范下,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细节”与“情感”、“行动”与“力量”之间的联系。有小组注意到**雨中“精神抖擞”的鼓舞状态;有小组则强调了“拦腰抱住”动作所体现的及时与力量感。
    童老师认真倾听每个发言,不时在黑板上补充记录关键词句和初步感悟。她脸上带着欣慰笑意,这堂课的效果超出预期。尤其令她欣喜的是,蒋梦言那番发言如同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不仅是惊叹,更是全班思考与表达的涟漪。
    “非常好!”童老师总结道,“同学们今天的讨论积极且富有成果。大家开始学着像蒋梦言同学那样,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密码了。记住,阅读记叙文,尤其是回忆革命先辈的文章,我们不仅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要抓住情感主旨,体会作者‘为何这样写’;感受作者想传递的‘精神力量’。关怀、信心、战胜困难,这三个词就像三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理解此类文章的大门。课后请大家再细读课文,将今日感悟写入读书笔记。”
    下课铃声清脆悠长。童老师宣布下课后,不少同学仍围在蒋梦言桌旁,叽叽喳喳讨论着,眼神充满好奇与不易察觉的钦佩。蒋梦言收拾书本,感受着这久违而纯粹的求知氛围,心中对这段“回潮”时光的珍惜感越发强烈。他深知,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探索,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盏孤灯,珍贵却不知能亮多久。他望向窗外,天色阴沉,心中却因方才那堂投入的语文课,亮起了一小片澄澈的光。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首富从买栋楼开始林楚徐露 我在诡夜斩神魔 大明第一国舅 武道登神 当我上门遛狗发现狗主人是大帅比后 忽悠华娱三十年 百无禁忌 呢喃诗章 神祇风暴 帝国王权 武道通神:他怎么又又又逆袭了?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天道天骄 影综魂穿两界当富豪 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怪猎:荒野的指针 带着农场混异界 小师妹每天都在装乖骗人 [综武侠]穿成过儿他姐之度步天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