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第398章 风起时谁在走

第398章 风起时谁在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8章风起时谁在走(第1/2页)
    那个镌刻于废弃驿站墙壁上的半字,如同一道未竟的战书,在风中沉默。
    林风的身影早已融入远山,他走得并不快,每一步都像在丈量这片土地的脉搏。
    他没有回头,却能清晰“看”到那支由精锐组成的监察铁骑如何卷起漫天尘土,如一头被激怒的凶兽,直扑东岭而去。
    他故意留下的痕迹,就像洒在陷阱里的诱饵,精准地引着猎人走向一个虚无的靶子。
    三日后,崖顶的风凛冽如刀。
    林风藏身于巨岩之后,俯瞰着山坳里那座简陋的无名学堂。
    铁蹄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最终在学堂之外戛然而止。
    肃杀之气瞬间凝固了空气,连鸟鸣都消失了。
    然而,预想中的冲撞与杀戮并未发生,学堂里空无一人。
    铁骑的首领勒住战马,
    林风的目光越过那些身披铁甲的骑士,望向学堂后方通往密林的小径。
    在那里,一群衣衫朴素的村民正护送着几十个孩子,悄无声息地向深山撤离。
    孩子们的脸上没有惊慌,只有一种被嘱咐过的安静。
    他们是未来的种子,而此刻,这片土地上最淳朴的人们,正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些种子筑起第一道屏障。
    林风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像是在对那些远去的背影诉说:“你们不必知道我为何出现,只要知道你们值得被守护。”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引开猎狗的斥候,一个确保火种不灭的过客。
    直到最后一骑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上,确认他们不会再折返,林风才从崖顶悄然滑下。
    他没有去追赶那些孩子和村民,只是独自回到了那座空荡荡的学堂。
    月光洒在简陋的课桌上,仿佛还能看到孩子们留下的墨迹。
    他走到学堂的奠基石旁,从怀中取出一截断裂的枪柄,那曾是他赖以成名的兵器,如今只剩下残破的木身。
    他徒手挖开泥土,将这最后的过去深深埋入学堂的地基之下。
    从今往后,守护这里的不再是锋利的武器,而是知识与希望。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七处高地上,柳如烟正闭目静坐。
    她身边环绕着数十名同样闭着眼睛的盲童,他们是她从各地寻来的“耳朵”。
    柳如烟没有教授他们任何繁复的技法或内力心法,她只教他们一件事——倾听。
    倾听风吹过山岗的声音,倾听雨滴落在叶片上的节奏,倾听飞虫振翅与空气的摩擦,倾听自己和同伴心跳之间的微妙间隙。
    起初,孩子们听到的只是嘈杂。
    但渐渐地,他们学会了从这片嘈杂中分辨出秩序,从秩序中捕捉到情感。
    世界在他们心中,由无数种声音构建成一幅比眼睛看到的更真实、更生动的画卷。
    这夜,月色如水。
    七处高地之上,阵中的八名孩童毫无征兆地同时睁开了他们那双看不见东西的眼睛,空洞的眼眶却仿佛映照着某个遥远的场景。
    “有人在跑。”一个孩子轻声说,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他受了很重的伤,血的味道……顺着风飘过来了。”另一个孩子补充道,他的鼻翼微微翕动。
    “但他笑了。”第三个孩子的声音很轻,却异常笃定,“我听到了他心跳里的笑声,像是卸下了一副很重很重的担子。”
    柳如烟缓缓睁开眼,唇边泛起一抹欣慰的微笑。
    她知道,孩子们“听”到的,是某个在旧世界里挣扎了太久的人,终于在奔向自由的途中找到了解脱。
    无论是谁,那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种解脱的声音,被世界听见了。
    “那是他终于放下了。”她轻声对孩子们说。
    她拿起身边那本厚厚的《去锚录》,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用娟秀的字迹写下了对此法的命名——“听世”。
    并在末尾添上了一句注脚:“当世界不再依赖眼睛,真相才真正睁开。”
    而在帝都,楚瑶的政令如春风般吹遍了每一个角落。
    她宣布,将每年的春分之日,定为“无声节”。
    这一天,天下之人,不分贵贱,不论男女,皆可放下身份、职责与规矩的束缚,去做一件长久以来想做却不敢做、纯粹为自己而非为任何规训的事。
    政令一出,朝野哗然。
    有官员当庭质问:“陛下,如此行事,岂不乱了纲常伦理,致使天下大乱?”
    楚瑶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众人,她的声音清冷而有力:“若纲常是让人舍弃自我、活成木偶的枷锁,那这纲常,不要也罢。我倒想看看,当人人都敢为自己活一次时,这天下是会崩坏,还是会新生。若人人皆能自主,何须纲常锁人?”
    首个“无声节”到来时,其景象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8章风起时谁在走(第2/2页)
    京城里,有身居高位的文官当众脱去官帽,解下绶带,将它们付之一炬,而后孤身一人,买舟南下,去寻访年少时梦中的江南。
    乡野间,有被地契束缚了一辈子的老农,一把火烧了那张决定他归属的薄纸,带着老伴去攀登从未见过的名山。
    深闺中,有女子拆下繁复的发簪,换上利落的劲装,第一次独自走上了热闹的街市。
    万人脱簪解绶、焚契断约、独行远游,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天,进行了一场盛大而沉默的叛逆。
    没有发生预想中的暴乱,只有无数个被压抑的灵魂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当晚,无数家庭破天荒地围坐在炉火旁,第一次开诚布公地谈论梦想、谈论爱意、谈论内心深处的恐惧。
    丈夫不必再伪装无所不能的坚强,妻子也不必再扮演温良恭顺的影子。
    那是无数人生命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夜话。
    当南方的土地上人们正学着如何为自己而活时,北岭的最高处,玄七正进行着一场盛大的告别。
    他拄着那支陪伴了他一生的墨杖,独自面对着苍穹之上那道缓缓旋转的自由印记裂痕。
    他开始吟唱,一种无人能听懂的古老调子,音节苍凉而悠远,仿佛来自时间的源头。
    那是守碑人一族世代相传的终章送别曲,只在世界迎来新生或走向终结时才会唱响。
    随着吟唱的进行,玄七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仿佛要融入身后的天空。
    他手中墨杖的杖尖,一滴滴浓稠的墨迹滴落,却在触地之前化作一只只黑色的飞鸟,振翅飞向四面八方,像是去传递某个最终的消息。
    当最后一个音节从他变得虚幻的唇间落下时,一阵狂风卷起,他的整个身体如同一页被风化的旧纸,被轻易地吹拂起来,飘飘扬扬地融入了那道苍穹裂缝之中,再无踪影。
    次日清晨,北岭下的村口石阶上,人们只发现了一支从中断裂的炭笔,和旁边一行尚未写完的话:“……走的人不是起点。”
    林风终究还是重返了迷雾山谷,回到了当年与众人告别的那片空地。
    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在曾经的篝火余烬旁静坐了整整一夜。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照亮他脸庞时,他缓缓站起身,解下了身上的外袍,将其挂在一旁的枯枝上。
    他裸露出左臂,上面有一道狰狞的旧伤,那烙痕的形状曾一度被世人称作“救世印记”,是属于他过去的荣耀,也是最沉重的枷锁。
    他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那块粗糙的皮肤,眼神复杂。
    然后,他从地上捡起一块锋利的石刃,毫不犹豫地对着烙痕刮了下去。
    皮肉翻卷,鲜血涌出,一滴滴落入脚下的泥土。
    剧痛让他额头渗出冷汗,但他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直到那块代表着“救世主”身份的烙痕被彻底刮得血肉模糊,再也看不出原来的形状。
    “我不是神,不是魔,也不是任何传说。”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山谷低语,更像是在对自己说,“我只是风里的一粒沙。”
    话音刚落,山谷中骤然起风。
    挂在枯枝上的外袍被吹得猎猎作响,仿佛在替他回答这个世界,又像是在为他送行。
    许久之后,在山下的村落里,一群刚放学的孩童笑着闹着,奔跑在回家的路上。
    他们蹦蹦跳跳地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那里正是林风曾用断枪残柄刨开又填平的地方。
    队伍最前面的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忽然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望了望。
    “怎么啦?”同伴催促道。
    女孩认真地皱着小鼻子,说:“你们刚才听见了吗?风好像叫了我的名字。”
    “你做梦呢!”一个男孩哈哈大笑,“风怎么会叫人名字?”
    “不是叫名字,”女孩固执地摇了摇头,清澈的眼睛里满是纯真,“是一种感觉,它好像在跟我说,让我一直往前走,不要停。”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拉着她冲向村子的方向,背后,金色的朝阳正缓缓升起,映照着天空中那道巨大的自由印记,让它看起来像一只温柔而悲悯的眼睛。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高空,那片曾留下血迹的崖边,一道模糊的身影伫立良久,目光既望着孩子们远去的方向,也望着自己来时的路。
    他既未真正离去,也未曾想过归来,只是如他所言,与风同行。
    太阳升到了最高点,炽热的光芒炙烤着大地,但空气里,一丝若有若无的潮湿水汽却开始悄然弥漫,带着远方泥土的腥味和某种即将开始的、漫长旅途的气息。
    崖顶的身影终于动了在更遥远的南方,那些最古老的枷锁铸造之地,那些最深沉的怨恨沉睡之所,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而这场风暴,与天气的变化毫无关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帝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冠后宫 七零随军西北,我靠种地成家属院团宠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恐怖复苏,但只有我 野欲诱吻 周书记他蓄谋已久 入狱十年,谁还见义勇为啊 炼银劫 八零换亲,夫人只想搞钱 生活不易,红龙卖艺? 知否:我是徐家子 名侦探世界的武者 当兵:从被国科大特招入学开始! 大秦:开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镇天下 他的小撩精 七零读心,掏空家产带福宝寻夫随军 深港未眠 照空镖 误娶嫂嫂后,万倍修仙启动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