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萧令璋站在洛阳城的高墙之上,望着远方天际渐亮的晨曦。风从北方吹来,带着些许寒意,也夹杂着昨夜战火留下的硝烟气息。她轻轻闭上双眼,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安宁。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林逸舟缓步而来。他一身征尘未洗,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意。他走到她身旁,并肩而立,目光投向那片刚刚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土地。
“殿下一夜未眠,该歇息了。”林逸舟语气轻柔,带着几分心疼。
萧令璋睁开眼,侧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扬起,“你也一样,辛苦了。”
林逸舟摇头,“只要能护住你和这座城,再苦再累都值得。”
两人沉默片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昨日之战虽已落幕,但萧令璋心中清楚,这场胜利不过是暂时的喘息。匈奴虽败,却并未彻底覆灭,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而大齐内部,那些窥伺权力的人也不会就此罢休。
“逸舟,”她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你觉得,我们真的能守住这片江山吗?”
林逸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向远方,仿佛在思索什么。良久,他才缓缓说道:“殿下,天下之大,风云变幻无常。但只要我们始终坚守本心,不为权谋所困,不为私利所动,便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萧令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亮。她转过身,正面对着他,郑重地说道:“逸舟,我信你。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我都愿意与你一同面对。”
林逸舟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一暖,郑重地点头:“殿下放心,我林逸舟此生誓死效忠于你,绝不负你信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气喘吁吁地跑上城墙,单膝跪地禀报:“殿下,边关急报!匈奴残部已退至北境,但他们似乎正在集结新的兵力,意图再度南下!”
萧令璋眉头微蹙,心中已有预料。她沉声道:“传令下去,加强各地守备,同时派人前往边境探查敌情,务必掌握第一手情报。”
“是!”侍卫领命而去。
林逸舟皱眉道:“看来匈奴并不甘心失败,恐怕很快就会有新的动作。”
萧令璋点点头,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做好准备。逸舟,我想请你亲自去一趟北疆,整顿军务,稳固防线。”
林逸舟略显迟疑:“可是……殿下身边也需要人守护。”
“我不需要被保护。”萧令璋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共担风雨的盟友。你明白吗?”
林逸舟深深地看着她,终于点头:“臣明白了。我会尽快启程,确保北疆万无一失。”
萧令璋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辛苦你了。”
***
数日后,林逸舟离开洛阳,奔赴北疆。临行前,萧令璋亲自送他至城门之外。风中飘荡着细雪,天地间一片苍茫。
“一路小心。”萧令璋低声叮嘱。
林逸舟拱手作揖,“请殿下保重,等我归来。”
“我等你。”她目送他骑马远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之中。
回到宫中,萧令璋立即召集朝中重臣议事。她深知,若想真正稳固大齐江山,仅靠军事防御远远不够,还需在内政上有所作为。
她在朝堂上提出一系列新政:减免赋税、修缮水利、整顿吏治、推行科举、广纳贤才……每一项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然而,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旧贵族的利益。朝堂之上,反对之声四起。
“殿下此举太过激进,恐引发民变!”兵部尚书王敬之当庭反驳。
“如今大齐根基尚不稳定,贸然变革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礼部侍郎李文远亦出言附和。
萧令璋坐在高位之上,神情平静如水。她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我并非不知。但若一味因循守旧,只顾眼前安稳,终究难逃衰亡之局。唯有改革图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她的语气不疾不徐,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下三思!”王敬之仍不死心。
萧令璋目光一冷,“此事我已决意施行,诸位若无异议,便按此执行。若有不服者,可自行请辞。”
满堂寂静,无人再敢多言。
***
与此同时,林逸舟抵达北疆。他迅速整顿军队,选拔精锐,训练士卒,并亲自巡视边防要塞,确保每一处关口都有足够的兵力驻守。
他还派遣密探潜入匈奴境内,打探其动向,并设法策反部分匈奴部落首领,分化敌方力量。
一个月后,匈奴果然再次蠢蠢欲动。但这一次,大齐早有准备。林逸舟果断出击,以迅雷之势击溃匈奴前锋部队,迫使其主力退回草原深处。
战报传回洛阳,萧令璋看后松了一口气。她随即下令嘉奖将士,并将林逸舟的功绩上报朝廷,提议加封其为北疆总督,统领整个北方防线。
然而,这一提议再次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争论。
“林逸舟不过一介布衣,岂能担任如此要职?”王敬之愤怒地质问。
“是啊,殿下此举分明是在培植私人势力,动摇皇权根基!”李文远也不甘示弱。
萧令璋冷笑一声,“你们口口声声说维护皇权,可曾为大齐做过一件实事?林逸舟屡建奇功,深受将士爱戴,难道还比不上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人?”
她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
王敬之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如今的萧令璋早已不是昔日那个任人摆布的公主。她手中握有实权,背后又有林逸舟这样的心腹支持,谁若执意与她作对,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最终,在萧令璋的坚持下,林逸舟正式被任命为北疆总督,全面负责北方防务。
***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春。
这一年里,大齐国势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稳定,朝堂清明。萧令璋的改革初见成效,国家逐渐恢复元气。
而在北疆,林逸舟更是屡次挫败匈奴侵扰,威名远播。他不仅巩固了边防,还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得大齐在北方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某日,一封来自北疆的密信送到了萧令璋手中。信中写道:
>“殿下,匈奴已于昨日撤军,边境暂无战事。我已在北疆建立一座新城,名为‘昭宁’,寓意和平安定。待时机成熟,愿与殿下同往视察。盼归期。”
萧令璋读完信,唇角微微上扬,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
她提起笔,写下回信:
>“逸舟,昭宁既成,便是你我共同的家。待春暖花开之时,我必亲赴北疆,与你共赏盛世山河。”
窗外,春风拂面,桃花盛开。而属于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萧令璋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渐渐平息的战场。风中夹杂着血腥与硝烟的味道,空气中仍残留着昨夜激战后的余温。她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意。
匈奴虽退,但并未彻底覆灭。他们只是暂时撤军,等待下一次反扑的机会。而洛阳城虽保住了,却也元气大伤,守军伤亡惨重,粮草告急,士卒疲惫不堪。
“殿下。”身后传来林逸舟的声音,低沉而稳重,“敌人已经撤退,我们该回去了。”
萧令璋睁开眼,转过身,看着他那张满是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她点了点头,“好,先去军营看看将士们的情况。”
两人并肩走下城墙,沿途皆是满身血污、神情疲惫的士兵。有人靠在墙角小憩,有人正包扎伤口,还有人低声哭泣,为死去的同袍哀悼。萧令璋脚步放缓,目光一一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她走到一名年轻士兵面前,蹲下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
那名士兵抬起头,眼中还带着泪光,声音沙哑地喊了一声:“殿下……”
萧令璋微微一笑,“你们都是英雄。洛阳能守住,是因为有你们在。”
士兵咬紧牙关,重重地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
林逸舟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仗虽然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而真正的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
回到府邸后,萧令璋立刻召集众臣议事。她坐在主位之上,神色冷峻,语气不容置疑:“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民心、恢复生产、补充兵力。我命令,即日起全城戒严,加强巡逻,以防敌军再次来袭。同时,各地征兵令即刻下达,务必在一个月内补充三万新兵。”
“殿下!”兵部尚书王敬之站了出来,眉头紧锁,“如今战事刚歇,百姓尚未喘息,若再行征兵,恐怕会引起民怨。”
萧令璋淡淡扫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却透着威严:“若不尽快补充兵力,等匈奴再度来犯,谁来保护这座城?谁来守护百姓?”
王敬之被问得一时语塞,脸色难看,却不敢再多言。
“此外,”萧令璋继续道,“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南疆,向南诏国借粮,以解燃眉之急。另外,户部需重新清查户籍,统计灾民人数,安排赈济事宜。”
众人纷纷应声领命,气氛凝重而紧张。
待朝会散去后,林逸舟留了下来。他站在殿门口,望着萧令璋疲惫的身影,轻声道:“殿下,你太累了。”
萧令璋抬眸看向他,嘴角微微扬起,“你说得对,我是累了。可我不累,还能指望谁呢?”
林逸舟沉默片刻,走上前几步,低声说道:“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替你分担一切。”
萧令璋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暖意。她轻轻点头,“谢谢你,逸舟。”
两人对视良久,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无须多言。
***
数日后,南诏国答应借粮,并派使节前来洛阳洽谈具体事宜。与此同时,各地援军陆续抵达,洛阳城的防御力量得以迅速恢复。
然而,就在局势稍显平稳之时,一封来自北疆的密报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安宁。
“殿下!”侍卫快步闯入书房,手中拿着一封加急密信,“北疆急报!匈奴主力已秘密集结于漠北,似乎正在策划新一轮攻势!”
萧令璋猛地站起身,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她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最终缓缓合上信纸,抬头看向侍卫,“立即派人通知林先生,让他火速赶回洛阳,共商对策。”
“是!”侍卫领命而去。
林逸舟接到消息后,连夜启程返回洛阳。三日后,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公主府门前。
萧令璋亲自迎他入内,两人相对而坐,气氛凝重。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林逸舟沉声道,“匈奴这次并非试探,而是真正要倾尽全力南下。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直取洛阳。”
萧令璋眼神微凝,“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逸舟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正面迎战不可取,敌强我弱,硬拼只会吃亏。不如采取迂回战术,设伏截击其补给线,打乱其节奏,使其陷入被动。”
萧令璋点头,“此计可行。但执行之人必须极为谨慎,不能暴露行踪。”
“我亲自带队。”林逸舟毫不犹豫地说道。
萧令璋怔了一下,随即皱眉,“你刚回来,还未休息,怎能再去冒险?”
林逸舟看着她担忧的眼神,语气柔和了几分,“殿下,我熟悉地形,也了解敌军动向。若论最适合的人选,非我莫属。”
萧令璋沉默片刻,终究没有阻止他。她深知,此刻不是讲情面的时候。
“那你小心行事。”她叮嘱道,“务必活着回来。”
林逸舟郑重地点头,“一定。”
***
夜色降临,洛阳城内灯火通明。而在城外某处密林之中,一支精锐小队悄然集结,准备出发。
林逸舟站在队伍前方,目光如炬。他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城楼,心中默念:殿下,等我归来。
然后,他转身,带领队伍消失在黑暗之中。
而萧令璋,则独自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夜空,心中默默祈祷。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