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409章 宋太宗(4)

第409章 宋太宗(4)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恒被立为皇太子,赵光义有意让吕端做宰相;有人谏言说吕端为人糊涂。
    宋太宗笑道:“吕端小事糊涂,大事可不糊涂啊!”随之赋诗一首道:“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用吕尚辅佐武王的典故表明对吕端的属意。
    宋太宗在位22年,其兄长赵匡胤的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烂;只能给儿子宋真宗留下一个危局,寄希望于吕端等人能够帮助其子解决问题,一代君王的刚愎自用令人唏嘘。
    宋太宗心胸狭隘、善搞阴谋诡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位22年还是有贡献的。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执行兄长赵匡胤制定的国策进行统一战争,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
    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太宗在位22年与北方契丹政权、西北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
    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的“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理想。
    赵光义对辽的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
    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对辽战争的失利以及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宋太宗的施政策略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赵光义在外交政策先由“备边通好”转向“图制契丹”,再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由“联夷攻辽”转向“修德以怀远”。
    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赵光义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
    文化方面,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年间下诏,组织人员修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赵光义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光义本人喜好诗赋,朝廷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
    赵光义喜好书法,善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赵光义亲自题写的。
    宗教方面。赵光义即位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赵光义在位期间大建佛寺,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
    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
    赵光义积极赞助佛经翻译事业。太平兴国五年(980),他在东京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以来中断了170年之久的佛经翻译工作。
    由于宋太宗奉佛,西域、天竺僧人携带经文来到汉地者络绎不绝,其中天竺僧人法天、施护、天息灾,都曾在宋太宗开设的东京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活动,并御派汉地僧人法进、常谨、清沼等人充任笔役,协助译经。
    宋太宗敕命吕端为宰相后宣布:今后中书事必须经吕端酌定才可奏闻。
    宋太宗疑忌心忒重,但如此这般地信任吕端实属罕见。
    宋太宗弥留之际不仅相信吕端也相信寇准。
    寇准早在太平兴国五年就向太宗推荐过吕端器识非常,希望能早日用他。
    宋太宗不以为然,道:“我知道此人,是人家子弟,能吃大酒肉,其他没什么能耐!”
    但宋太宗后来完全改变了对吕端的看法。
    太平兴国五年,吕端在开封府判官任上受一件无关之事的牵连;太宗对那件事很恼火,命令在吕端头上戴上大木枷发配流放到商州(陕西商洛)。
    判罪以后,恰巧开封府还有一些公文要吕端签署,吕端怡然吩咐:“只管拿来!只管拿来!戴枷判事,自古就有。”
    吕端被发配商州时宋太宗还下令只能步行不能骑马,吕端身体肥硕,戴枷步行千余里自是够呛。
    宰相薛居正安慰吕端暂且认灾,吕端大笑道说:“不是我吕某的灾,是长耳(指驴)的灾。”谈笑幽默,一如平日。
    淳化三年,宋太宗追究二儿子开封府尹赵元僖中毒暴死事,吕端这时又是担任开封府判官之职;与其他属吏以辅导无状受到审查。
    最后发落时,别人都哭泣着请求减轻处分;只有吕端声称“罪大而幸甚”,自求外贬。
    端拱元年,吕端出使高丽;突然风急浪高,樯摧舵折,副使与同舟之人惊恐万状;他却始终稳坐舱中,安然读书,全无惧色。
    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吕端的稳重、决断和镇定广为人知,也传到了太宗耳中,从而得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高度评价。
    而吕端也确实没有辜负太宗托孤的厚望。
    皇太子赵恒与赵元佐是同母兄弟,都不是还健在的李皇后的亲生儿子。
    李皇后是宋初大将李处耘的女儿,他的哥哥李继隆这时正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着京师禁军的指挥权。
    李皇后自己所生的儿子早已夭折,应该说太宗任何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对她都关系不大。
    李皇后忌惮赵恒“英明”难以驾驭,却钟爱赵元佐;还在宫中抚养元佐之子。
    也许出于同样动机,在赵恒立为太子时;李皇后在太宗面前离间过他们父子的关系。
    宋太宗回敬李皇后,元佐拒绝做太子;他正在甘州回鹘国为朝廷饲养军马哩!
    “不,圣上,元佐最天回京城来了啊!”李皇后这是诳宋太宗,他知道宋太宗已经是弥留之际;即便赵元佐回来他也不可能亲自去见。
    “德崇他回京城来咧!”宋太宗有点兴奋地说了一声,想让李皇后将赵元佐喊到跟前来;可宋太宗已经难能撑扎起自己沉重的身子。
    李皇后见状,没有呼喊赵元佐;而是和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翰林学士胡旦结成拥立赵元佐的联盟准备弄事。
    王继恩这次是被江湖文士潘阆说动的,潘阆早年曾为宰相卢多逊策划谋立赵廷美被朝廷长期追捕;多亏王继恩向太宗说情才被宽赦。
    潘阆对王继恩说:“你若扶立太子显不出功劳,若扶立赵元佐就是把被遗弃的人扶上了皇位其功甚大。”
    潘阆似乎是一个同情被剥夺应有权利者的侠义之士站出来劝告王继恩。
    王继恩拿捏不定,说李昉七人团特意去北地征求赵元佐的意见;赵元佐说他不做太子啊!
    潘阆说那完全是假象,李昉七人根本就不想拥立赵元佐才编造了一个美丽谎言瞒哄圣上,圣上现在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什么事情已经说不清了啊!
    潘阆的话让王继恩和李皇后下了死心要拥立赵元佐为太子。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距离宋太宗去世前只有一个月时间;吕端入宫探视皇上见赵恒不在宫中,便先在笏板上书写“大渐”两字;密派亲信通知赵恒立即进宫。
    宋太宗撒手当天,李皇后让王继恩到中书去召吕端;吕端知道王继恩要故伎重演,就诓骗他去诏书阁取太宗诏书把王继恩锁在里面让人看住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太监;吕端则立即进宫。
    李皇后对吕端说:“皇帝去世,立嗣以长,顺理成章,你看如何?”
    吕端反驳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
    因王继恩不在场,李皇后不知如何应对,便默然不语。
    吕端于是奉皇太子即位,即位仪式上太子垂帘召见群臣。
    吕端立殿下不行君臣跪拜之礼,请卷帘相见;他亲自升殿审视,见确是太子赵恒;这才下阶与群臣拜呼万岁,宋真宗顺利登位。
    “斧声烛影”的关键人物太监王继恩,又差点改变帝国的命运;还有明德李皇后在宋太宗心目中是一个“恭谨庄肃”的好皇后,却差一点被大太监王继恩和哥哥李继隆卷入一场可怕的宫廷政变。
    提起王继恩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些恍惚;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斧声烛影”的那个晚上,以至于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了问题。
    实际上大家的眼睛都挺正常的,真的是那个王继恩又到各位眼前来作怪了,只不过他这次不是想着坑骗当朝皇后;而是打算和当朝皇后一起坑骗当朝太子。
    当朝太子是谁呢?就是前面提到的赵恒。赵恒原本叫赵德昌,和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的名字相仿,他一奶同胞的哥哥则叫赵德崇。德昭德芳兄弟二人相继离世后,宋太宗给他的儿子们都改了名字,赵德崇改为赵元佐,赵德昌改为赵元休,后来又改为赵元侃,好像要告诉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他的儿子乃是大宋朝最早的皇子,因为元者,第一也。
    赵元侃既不是宋太宗的皇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的嫡皇子,为什么能成为满朝瞩目的皇太子呢?
    按理说,宋太宗驾崩那一天就是赵恒登基的那一日;可是他没有想到王继恩竟然会出来作怪,更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会让吕端成为史上第一明白人。
    要说王继恩这个家伙也是挺奇怪的,当年宋太祖的宋皇后派他去请皇子赵德芳,他却请来了宋皇后的眼中钉赵光义;现在宋太宗的李皇后命他去请赵元佐,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其中缘由颇为耐人寻味。
    其实这一切都在吕端的掌控之中,吕端入宫探询太宗皇帝的病情;见太宗已奄奄一息命若游丝,但李皇后好像并没有派人召太子赵恒进宫的意思;而陪伴在皇后身边的大太监王继恩更使吕端引起怀疑。
    吕端深知这个王太监和二十三年前的皇位传承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吕端回到中书省后立即给太子赵恒写信,让他赶快入宫;以免枝节横生。
    正在这时,王继恩匆匆忙忙来到中书省,将李皇后的决定告知了吕端。
    为了阻止李皇后和王继恩的政变企图,吕端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他快步迈出中书画阁,并转身将王继恩反锁在屋内,令人严加看守。
    吕端“三步并作两步走,两步并作一步行”,再次进入宫城面见李皇后。
    在宫城中的万岁殿,吕端和李皇后展开了一番面对面的理论。
    吕端指出太宗皇帝生前已经把三皇子赵恒立为太子,李皇后应该遵从太宗的安排,扶保太子赵恒登基,而不应另起炉灶,改立他人。李皇后本来就有些心虚,因此才让王继恩去争取吕端的支持,没想到吕端却站到了她的对立面。
    面对吕端的质疑,身边没了王继恩的李皇后有点心慌意乱;最终同意拥立太子赵恒即位,一场预谋中的政变就这样被胆大心细的吕端不动声色地避免了。
    太子赵恒登上帝位的这一天,吕端引领群臣参拜新君;他见皇帝面前垂着帘子,立即平立殿阶,请求侍臣卷帘。
    等到吕端确认坐在皇位上的是赵恒后他才转身退回,率领群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令人欣慰的是,赵恒对升格为太后的李皇后十分孝敬,在她生病时亲自调配药剂,还专门为她建造了一座万安宫安享晚年。
    赵恒在吕端的扶持下顺利登上皇位,从甘州匆匆赶回来的刘敏和赵元佐前来叩拜真宗皇帝。
    赵恒一见刘敏,立即兴奋地喝喊起来:“大哥,小妹,我们分开已经十几年了吧!”
    刘敏讪讪而笑,道:“整整15年!”
    赵恒默然,随之神情亢奋道:“敏妹为了赵恒整整等待了15年,15年来隐姓埋名为大宋默默贡献,朕即刻册封敏妹为皇后……”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妻子背叛,我的报复太超前 暑假兼职被抓,问我歼十能改吗?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刃养大的崽要去立海大做内番 病娇小青梅占有欲超强,又绑我了 失恋后,发现好兄弟是清冷校花 当初赶我出汉东,现在知道后悔了 终有报:神探归来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四合院:秦淮茹赖上我 米花刁民团 我要把酒厂做大做强 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 回声[无限] 穿成综艺搞笑女后成为人生赢家 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身为NPC的我被迫转职[全息] 走错房间后,总裁每晚都想招惹我 前妻一身反骨,总裁心里添堵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