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电78表演班里同学们已经开始恭喜张铁临了,说着“狗富贵莫相忘”之类的话。
“我富贵了肯定不会忘记大家的。”张铁临笑呵呵地对大家拱拱手,仿佛前途已经一片光明。
不过当方姝问他演的什么电影,...
林海和赵同学离开周福来老人的家后,已是傍晚时分。梦城老城区的街道上,路灯刚刚亮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两人沿着小巷往南巷街方向走,脚步声在寂静的巷道中显得格外清晰。
“林海,”赵同学忽然开口,“我发现老张不仅是一个火车站站长,他更像是梦城的灵魂人物。无论是邮局、供销社,还是工厂,每个地方的人都提到他,仿佛他就是梦城运转的中枢。”
林海点点头,语气沉稳:“是啊,从王师傅、刘爷爷、李爷爷到周爷爷,每一个人都提到了他。他用自己的方式,把梦城的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让这个小城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赵同学若有所思:“那我们接下来要采访的那位供销社老人,会不会也和老张有交集?”
林海翻了翻笔记本,轻声说:“那位老人叫吴振华,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年轻时在梦城供销社工作,后来成为梦城最早的物资调配员之一。据说那时候梦城的许多生活物资,都是靠老张的火车运进来的。”
赵同学眼睛一亮:“那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听听他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林海和赵同学便来到了吴振华老人的家中。那是一栋老旧的红砖房,坐落在梦城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屋前种着几盆花,收拾得井井有条。
吴振华老人听说他们是来采访的,热情地请他们进屋。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梦城供销社的旧照。
“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吴振华指着照片说道,“那时候供销社刚成立,全城只有几家门店,物资紧张,尤其是粮食、布匹、日用品,都是限量供应。”
林海和赵同学坐下来,拿出笔记本和录音笔。
“吴爷爷,”赵同学开口,“能跟我们讲讲您那时候的故事吗?”
吴振华笑了笑,眼神里透着几分怀念:“我年轻那会儿,梦城还是个小地方。供销社的任务很重,每天都要调配物资,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分到基本的生活用品。”
“那时候,火车是唯一能快速运来物资的方式。老张是梦城火车站的站长,他特别重视物资运输。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城里缺粮,老张亲自协调了一趟专列,把省城的粮食运了过来。”
林海听得入神:“那后来呢?”
吴振华笑道:“后来啊,那趟火车一到站,我们就组织人手连夜卸货,把粮食分发到各个门店。那天晚上,老张站在站台上,看着最后一袋粮食被运走,笑着说:‘只要火车还在跑,梦城就不会停。’”
赵同学忍不住问:“那封信后来怎么样了?”
吴振华眼神一亮:“后来啊,那封信救了一条人命。写信的人是个医生,信里说的是一个病人急需的药品配方。省城的医院收到信后,立刻调配了药品,病人得救了。”
林海心头一震,低声重复:“火车不只是运人,更是运希望……”
他忽然明白,老张的坚守,不只是对铁路的执着,更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命运的守护。他用火车,把梦城与外界连接在一起,把希望与未来紧紧相连。
“吴爷爷,”赵同学继续问,“您觉得梦城这些年变化大吗?”
吴振华点点头:“当然大。从一个小小的邮局,到现在现代化的邮政系统,梦城的变化,是我亲眼看着发生的。”
“可你知道吗?”他顿了顿,目光深远,“不管梦城怎么变,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老张的坚守,比如我们这些邮递员对信件的尊重。”
林海和赵同学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他们告别了吴振华老人,走出红砖房时,天已经快黑了。街道上灯火通明,远处传来熟悉的汽笛声,那是梦城火车站的火车鸣笛。
“林海,”赵同学轻声说,“我们是不是该把这些故事也整理成册,存入档案馆?”
林海点头:“当然,这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他们决定,明天再去拜访一位曾经在梦城供销社工作过的老人,听他讲述梦城商业发展的故事。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落叶,也带来了新的故事。
而“流动的记忆”,仍在继续。
接下来的几天,林海和赵同学陆续采访了梦城供销社、梦城纺织厂、梦城百货公司等多位老人。他们发现,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与老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梦城纺织厂,他们见到了退休的老厂长李建国。他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梦城纺织厂刚刚建成,原材料供应紧张,尤其是棉花,几乎每个月都要断货。是老张,亲自协调铁路运输,确保每个月至少有一趟专列将棉花从外地运来。
“那时候,老张常常亲自到厂里来,看看我们的生产情况,问我们缺什么。”李建国感慨地说,“他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让梦城发展起来。”
在梦城百货公司,他们采访了退休的老经理陈素芬。她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梦城百货公司的商品种类有限,许多紧俏商品,比如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都是靠火车从外地运来的。
“老张每次听说我们要进新货,都会提前安排好车次。”陈素芬说,“他总说,火车是梦城的生命线,不能断。”
林海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默默梳理这些线索。他渐渐意识到,老张不仅仅是一个火车站站长,他更像是梦城的守护者,是梦城与外界连接的桥梁。
他用火车,把梦城的物资运出去,又把外面的资源运进来。他用火车,把梦城人的希望带向远方,也把远方的希望带回梦城。
林海和赵同学决定,将这些采访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题为《流动的记忆:梦城与火车的故事》。他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更多人了解老张,了解梦城,了解那个时代下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个城市的温度。
报告完成后,他们将手稿送到了梦城档案馆。档案馆的负责人是一位中年女人,姓张,听说他们是来送老张的故事,眼睛里闪过一丝动容。
“我们馆里其实一直想找一些关于老张的资料。”张女士说,“可惜,关于他的记录很少,只有几张照片和几份工作记录。你们这份报告,填补了很大的空白。”
林海点点头:“我们只是记录了一些老人的回忆,但这些回忆,都是真实的。老张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张女士郑重地接过报告,说:“谢谢你们。这些故事,会永远保存在梦城的记忆里。”
离开档案馆时,已是傍晚。林海和赵同学走在梦城老街的石板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街道上,显得温暖而宁静。
“林海,”赵同学忽然说,“你说老张现在还在梦城吗?”
林海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故事,已经成了梦城的一部分。”
远处,火车汽笛声再次响起,像是从旧时光里飘来的回音,带着梦城的记忆,驶向未来。
林海和赵同学离开吴振华老人的家后,已是傍晚时分。梦城老城区的街道上,路灯刚刚亮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两人沿着小巷往南巷街方向走,脚步声在寂静的巷道中显得格外清晰。
“林海,”赵同学忽然开口,“我发现老张不仅是一个火车站站长,他更像是梦城的灵魂人物。无论是邮局、供销社,还是工厂,每个地方的人都提到他,仿佛他就是梦城运转的中枢。”
林海点点头,语气沉稳:“是啊,从王师傅、刘爷爷、李爷爷到周爷爷,每一个人都提到了他。他用自己的方式,把梦城的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让这个小城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赵同学若有所思:“那我们接下来要采访的那位供销社老人,会不会也和老张有交集?”
林海翻了翻笔记本,轻声说:“那位老人叫吴振华,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年轻时在梦城供销社工作,后来成为梦城最早的物资调配员之一。据说那时候梦城的许多生活物资,都是靠老张的火车运进来的。”
赵同学眼睛一亮:“那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听听他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林海和赵同学便来到了吴振华老人的家中。那是一栋老旧的红砖房,坐落在梦城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屋前种着几盆花,收拾得井井有条。
吴振华老人听说他们是来采访的,热情地请他们进屋。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梦城供销社的旧照。
“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吴振华指着照片说道,“那时候供销社刚成立,全城只有几家门店,物资紧张,尤其是粮食、布匹、日用品,都是限量供应。”
林海和赵同学坐下来,拿出笔记本和录音笔。
“吴爷爷,”赵同学开口,“能跟我们讲讲您那时候的故事吗?”
吴振华笑了笑,眼神里透着几分怀念:“我年轻那会儿,梦城还是个小地方。供销社的任务很重,每天都要调配物资,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分到基本的生活用品。”
“那时候,火车是唯一能快速运来物资的方式。老张是梦城火车站的站长,他特别重视物资运输。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城里缺粮,老张亲自协调了一趟专列,把省城的粮食运了过来。”
林海听得入神:“那后来呢?”
吴振华笑道:“后来啊,那趟火车一到站,我们就组织人手连夜卸货,把粮食分发到各个门店。那天晚上,老张站在站台上,看着最后一袋粮食被运走,笑着说:‘只要火车还在跑,梦城就不会停。’”
赵同学忍不住问:“那封信后来怎么样了?”
吴振华眼神一亮:“后来啊,那封信救了一条人命。写信的人是个医生,信里说的是一个病人急需的药品配方。省城的医院收到信后,立刻调配了药品,病人得救了。”
林海心头一震,低声重复:“火车不只是运人,更是运希望……”
他忽然明白,老张的坚守,不只是对铁路的执着,更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命运的守护。他用火车,把梦城与外界连接在一起,把希望与未来紧紧相连。
“吴爷爷,”赵同学继续问,“您觉得梦城这些年变化大吗?”
吴振华点点头:“当然大。从一个小小的邮局,到现在现代化的邮政系统,梦城的变化,是我亲眼看着发生的。”
“可你知道吗?”他顿了顿,目光深远,“不管梦城怎么变,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老张的坚守,比如我们这些邮递员对信件的尊重。”
林海和赵同学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他们告别了吴振华老人,走出红砖房时,天已经快黑了。街道上灯火通明,远处传来熟悉的汽笛声,那是梦城火车站的火车鸣笛。
“林海,”赵同学轻声说,“我们是不是该把这些故事也整理成册,存入档案馆?”
林海点头:“当然,这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他们决定,明天再去拜访一位曾经在梦城供销社工作过的老人,听他讲述梦城商业发展的故事。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落叶,也带来了新的故事。
而“流动的记忆”,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