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方明所给孙忠写下的医学内容,都是当今所无法达到的医学高度。
很多医学上的造诣,都是当代所无法实现的高超水平。
在方明看来,只要有自己在,那么必然可以改变这些。
方明对自己的实力很是自信,大明有了他的存在,的确产生了很大变化。
很快朱棣就再次召见方明,这让方明很是疑惑。
不过方明返回北庭已经有一段时间,他将北庭这里的一切稳住之后,他决定前去顺天,看看朱棣这次找自己干什么。
他的直觉告诉自己,朱棣这次找自己的事情必然不简单,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事情的话,那么只是派人送来书信就行,完全没有必要让方明亲自返回顺天。
安琳儿还在房间休息,方明离开北庭至少要两天时间,他为了不让安琳儿担心自己,来到了安琳儿的身边,对安琳儿说出自己要离开北庭之事。
“琳儿,我要暂时离开北庭。陛下再次召集我,让我亲自前去顺天,说不定这次有什么事情要当面对我说。你这段时间依旧在房间里面待着就行,我应该没几天就能够回来。”
方明对安琳儿这么说,安琳儿轻轻点头。
“你不用担心我,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我只是需要休养生息就行,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我。你不在北庭的这几天,我尽量不出门就行。”
安琳儿一副很是善解人意的样子,方明看着安琳儿,深情的抚摸一下安琳儿头。
“你现在正是需要人陪着的时候,我也知道你很是需要我,等我从顺天回来之后,就先不做其他事情,先留在你身边陪着你。”
方明是真的想要陪着安琳儿,在他看来现在是安琳儿最为重要的事情。
只是他说出这话后,想到自己这次前往顺天是去将朱棣,自己这次见到朱棣之后,朱棣还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不过他相信朱棣不会为难自己。
“我懂得你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就这么对你说,你不用想这么多,既然我已经对你说了自己可以改变这些,那么我就尽可能的解决这些。”
方明看向自己眼前安琳儿,在他看来安琳儿如此懂事,自己应该多付出一些时间来陪安琳儿。
很快方明就前往顺天皇宫,朱棣一直都在等待着方明。
当朱棣见到方明之后,他很是开心的拉着方明来到了自己身旁。
“朕几日没有见你,对你甚是想念。自己不知道应该对你说些什么,在见到你的之后,朕决定直接对你说出,朕让你亲自撰写永乐大典,将你身上最近发生的事情,全部都写进永乐大典里面。”
朱棣对方明说出自己想法,方明听到之后脸色微变,他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朱棣,对朱棣问道。
“陛下,你没有跟我开玩笑吧?永乐大典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要让我来记录,并且还是记录我身上最近发生的事情,这样真的好吗?”
方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他看来是朱棣太过高估自己。
永乐大典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珍藏书籍,自己对于如此珍重的东西,还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在方明看来,自己先不说是否能够担任这任务,单独因为耗费时间过多这一条,他就直接选择放弃。
“你方明大将军文武双全,大明是个人都知道你的本领,所以说大将军不用在朕的眼前如此谦虚。永乐大典这么重要的东西,本将军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做。”
朱棣一副对方明很是认真的样子,他知晓方明和自己想的有很大不同,在这些问题全部出现之后,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改变,不过朱棣相信方明一心向着大明,所以才会选择让方明来撰写永乐大典。
“陛下,我是真的不觉得这事情对自己有什么不同。从我见到陛下的这一刻起,自己就已经知晓这些问题对自己来说的确难以胜任。北庭还有很多事情,我根本忙不过来。”
方明哪里有时间写这么一些东西,在他看来撰写书籍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东西,他还是比较喜欢口述,让其他人来撰写。
“以大将军的经历,任何人都无法写出。不如这样,让杨士奇,杨浦和杨荣三人一起辅佐你,你们一同撰写永乐大典,将大将军所想要记录的东西记录下来,还有最近发生的事情如何?”
朱棣退而求其次,在他看来这事情非方明莫属。
此时朱棣已经说出这话,并且有人辅佐方明,方明思索片刻之后选择同意。
方明想着朱棣都已经自己这么说,如果现在自己再拒绝朱棣的话,那么就有些说不过去。
朱棣听到方明对自己如此说,他最终选择同意方明所说。
“既然陛下都已经这么说,那么我完全没有拒绝陛下的理由。陛下因为信任我,所以才想着让我暂时撰写永乐大典,还想着撰写我身上发生的事情,足以见得陛下对我的信任。”
方明对朱棣很是认真的说出这话,他知道朱棣是真的十分信任自己,只是他的确不想要做这事情。
不过有杨士奇,杨荣和杨浦三人帮助自己的话,在方明看来就是不错的事情。
方明想着如果三杨帮助自己的话,那么这对自己将会十分有利。
如同方明所想那样,朱棣将这事情交给方明处理之后,他决定将三杨召集到这里。
“朕现在就将杨士奇他们叫到这里,当面对他们说出朕的打算。”
朱棣说着就要执行自己对方明所说出的话,方明听到之后立刻摇头。
“现在已经太晚了,等到明天早上再说这事情也来得及。我想陛下不用如此着急,永乐大典也不是一天就能够铸造完成,所以我说陛下不用如此着急。”
“大将军所言极是,朕有些太过着急。或许是朕太想要在有生之年看着永乐大典铸造完成,所以才会这样。”朱棣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