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第十五章庙算议事,两种统一的方法(1/3)

第十五章庙算议事,两种统一的方法(1/3)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场戏就是曹魏阵营的庙算议事。
    电影时间是建安十三年七月,讨论南征刘表。
    议事重点不是南征刘表,所有人都知道北方平定,南下已是必然。
    大一统在即,曹操登基就在眼前。
    到时候所有人都有从龙之功,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而刘表的信息,荆州不断有情报传来。
    刘表处于病重状态,背上生疽。
    背疽是一种由病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局部红肿、软化、破损、流脓等。
    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
    在现在社会,各种抗生素药一用,不算什么。
    古代社会就不是小病,有感染风险。
    年轻一点能扛过去,刘表都六十七六十八岁了,死到临头。
    而刘表年老,疑忌,只想自守,更宠溺后妻蔡夫人,妻族蔡瑁等得权。
    有了后妈也就有了后爹。
    长子刘琦遭遇排挤,次子刘棕受宠。
    刘表要死,看样子要立小儿子。
    这荆州不像是能长久的样子。
    刘表在的时候,各个门阀势力还能听话。
    刘表一死,群龙无首,人人都想着退路。
    自古以来具有中原,就能拥有天下。
    天下到了定鼎的时候,这个时候赶紧投降,还能在利益划分中拥有话语权,保住家族地位。
    负隅顽抗,有抄家灭族的风险。
    以至于,荆州门阀世家大多暗中和曹操眉来眼去,传信者不可计数。
    只等刘表一死,丞相到来,立刻开门相迎。
    所以荆州各种情报雪片一般的飞来邺城,什么都有。
    刘表早上吃了什么,不到中午就能流传出去。
    到达曹操手上的时间,只取决了送信人的速度。
    所以曹操核心团队的庙算议事,也就是战略决策讨论。
    不是打荆州,也不是杀刘表。
    而是如何进行大一统。
    随着讨论不断进行,各种意见逐渐汇总,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
    荀彧的主张是:“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简单来说,天下到了定鼎的时候,南方不堪一击。
    曹丞相您所到之处,各地无不纳头便拜。
    咱们拿下荆州大一统就妥了,南方马上投降。
    马上开干,马上赢。
    赢赢赢赢赢。
    荀彧并非一般人,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永汉元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
    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后料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马。
    跟了曹操十多年,而且地位很高。
    兴平元年,吕布趁曹操东征,袭占兖州,荀彧领导保卫兖州三城。
    后建议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使其收复兖州,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县,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曹操征战期间,主持后方事务,助他战胜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使之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
    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的企图,使曹军反败为胜。
    战后又建议曹操暂缓南征,乘胜追击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不仅如此,荀彧侄儿荀攸也是曹操重要谋士。
    去年病死易州的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对郭嘉有举荐之恩。
    早年袁绍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经常威胁曹操。
    郭嘉坚决主张通过决战消灭袁绍的割据势力,他分析了袁曹之间的优劣,得出了袁有十败、曹有十胜的结论。
    这些战略层次的正确分析,对曹操统一北方帮助极大。
    荀彧资历深,功劳大,势力也大,建言的分量很重。
    不过有人有不同意见。
    这个人就是贾诩。
    贾诩的建议是:“已破袁绍,如今,汉水以南即将收入囊中,威名远著,天下必定统一。”
    “若是凭借楚国旧都江陵城内的丰饶物资,用以褒奖士吏、安抚百姓,使人们安土乐业,则不需要劳师动众,就可以让江东稽服了。”
    贾诩主张拿下荆州后,不急着发动大一统战争,先稳一手。
    首先。
    利用荆州,经营好荆州,不仅是有一个好名声,还可以好好训练水兵。
    毕竟现有的士兵大多北方人,开凿出来池子里练兵,和真正的大江中训练是不同的。
    其次。
    北方统一,拿下荆州,大一统属于必然。
    只要居高临下,引而不发,到时候孙权的势力就如同今天的荆州一样,门阀世家各怀心思,害怕事后清算,人人自危,散成一片。
    孙权又不是孙策,没有那么大的威望。
    孙策留下的老臣也不好驯服。
    稍微等一等,孙权内部必定出现不同声音,矛盾激烈。
    到时候不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了也是以最小代价胜利。
    最后。
    贾诩认为,北方还需要经营。
    现在北方只是暂时安稳,其实还有许多隐患。
    早年对匈奴进行了内迁。
    内迁固然快速补充了人口,获得了士兵,但只是鼎盛时的暂时降服。
    如果不能将之处置,会有极大祸患。
    如二十年前被安置在并州北部的南匈奴反叛,用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不断往南推进,把并州占了七七八八。
    如今南匈奴投降,但是也只能承认了并州被占去大半的既定事实,分其为五部,各立首领。
    并州辖区,上郡和河西郡还有羌人。
    河套地区还有大量的鲜卑杂胡。
    固然不成气候,但并凉两州民族成分很复杂,矛盾也尖锐。
    随着天下定鼎在即,之前为了战争迁徙异族的举措,就要开始处理。
    贾诩的主张是稳一手。
    把现有的经营好,到时候想如何拿捏孙权,便可如何拿捏。
    而且他认为要从争天下模式,进入到治理天下的模式。
    贾诩分析有理有据,但他在曹操阵营中的职务、地位,比不过荀彧。
    荀彧是差一点要被表为三公的大佬。
    而他是官渡之战,劝张绣归降曹操,资历、势力远远不如。
    不过此刻身份更多是曹操的谋士,采取什么计策,要曹操这个谋主定夺。
    沈三通坐在监视前看着一众演员表演,都是老戏骨。
    对话、表演呈现出来是一种享受。
    贾诩的扮演者李建义老师,就是曹正淳、季检察长。
    荀彧年龄比贾诩年轻十六岁,由人艺另一位台柱子,何冰饰演。
    开场是两分多钟的台词,不是文言文,而是对仗工整,不影响观众理解的白话。
    不只是如此,对话里还潜藏着大量的信息,把事情交代清楚。
    这其实是有些不合理的,对话哪有交代前后事的。
    但沈三通要求这部戏,一点不了解三国的观众也能看懂。
    剧本写作的时候,就是假定都不知道三国。
    所以把前因后果掰开了揉碎了。
    他要求故事要简单,一点门槛不要有。
    作为历史大片,赤壁本身就够厚重,重点是后期特效做好。
    沈三通对历史的理解,是动态的。
    不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线性发展,不是升级打游戏,也不是史记。
    史记是简化了的,而且历史记录者,是文官。
    记录历史的史官家族,也是士族的一份子,带有偏向性。
    会掩盖一些士人的丑态,和世家的嘴脸。
    他的理解,曹操诛灭袁绍,北方统一,曹操势力从线性发展到了指数增长的时候。
    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大势已成。
    这时候各个势力,一定各有心思。
    拿下荆州不是问题,荆州门阀世家不是NPC,不是游戏角色。
    要是刘表不偏宠刘琮,而是立长子刘琦,有着大义名分,荆州世家还能安稳一些。
    但眼看着刘表要死,蔡夫人和妻族合作,开始隔绝内外。
    明显是要立名不正言不顺的刘琮,没有大义名望,根本无法抵挡曹操。
    这种局面之下,要是说荆州世家毫无反应,不仅不是现实,也是对家族的不负责。
    大部分门阀世家一定早早和曹操联系。
    所以荆州对于曹操阵营来说唾手可得,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大统一,甚至是统一后的治理。
    后世之人看赤壁之战,会觉得赤壁之战就是全部。
    但放在当世来说,对于曹操来说,赤壁之战十拿九稳,北方已经定了,南方弹指可取。
    多个机位拍摄,这段剧情采用长镜头。
    非常大胆的一镜到底。
    双方讨论完之后,产生了两个观点。
    这个时候需要谋主曹操来决定,如何统一。
    坐在上位的曹操,满目霸气和威严。
    此时的他,不只是丞相,实际上已经是半个皇帝,半个天子。
    曹操一字一句道:“攘外必先安内。”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战锤40K:我的未婚妻芙格瑞姆 声声小手一挥,整个皇宫萌翻了! 海贼:人为刀俎,我为天龙 非正常美食文 开局神级隐藏技能!我已看透一切 半岛:白月光走后,我杀疯了!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万灵仙族 疯书生无敌剑 孝子贤孙都跪下,我是你们太奶奶 割鹿记 末日求生公寓 末日:我打造无限列车 断层顶流是我的考古搭子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斗罗:日月当空,当天命所归!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验证码: 提交关闭